燃烧器以及燃气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568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器以及燃气锅炉,该燃烧器包括:第一风道,以及与第一风道的出风端连通的空气引射筒;第一燃气管沿第一风道的轴向穿过内部,第一燃气管的出气端形成封闭;多个燃气喷筒沿第一燃气管的径向设于管壁,并与第一燃气管连通,燃气喷筒的轴向垂直于第一燃气管的轴向;第二风道同轴环绕第一风道设置;多个预混套筒的进气端与第二风道的出风端连通;多个第二燃气管穿过第二风道内部,且与多个预混套筒一一对应,烟气内循环套筒的进风端环绕空气引射筒的出风端,第一燃气管的出气端位于烟气内循环套筒内。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通过预混燃烧以及烟气内循环有效控制热力型氮氧化物生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以及燃气锅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燃烧器以及燃气锅炉。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燃烧产生的污染排放问题也随之重视,尤其对燃气锅炉排放的气体中限制了NOx的排放量必须小于30mg/Nm3。现有的减少燃烧产生的NOx含量的手段包括将部分燃烧的烟气引回到燃烧区域从而降低燃烧区域的氧浓度,达到抑制热力型氧化物的生成。现有的烟气循环包括外循环和内循环,内循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在燃烧器喷口开孔,以引射烟气,但开孔形成的流通面积小,引回的烟气少。另一类是通过旋流对炉膛内的烟气卷吸,但这样卷吸的烟气量不可控,也过少。这样的内循环方式必须要结合外循环才能达到NOx的排放量要求。而外循环结合内循环的技术需要的工程量大,成本高,容易产生振动和冷凝水影响燃烧,以及会降低锅炉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器以及燃烧锅炉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为筒状;空气引射筒,所述空气引射筒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端连通;第一燃气管,所述第一燃气管沿所述所述第一风道的轴向穿过内部,所述第一燃气管的出气端形成封闭;多个燃气喷筒,多个所述燃气喷筒沿所述第一燃气管的径向设于管壁,并与所述第一燃气管连通,所述燃气喷筒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燃气管的轴向;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同轴环绕所述第一风道设置;多个预混套筒,多个所述预混套筒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端连通;多个第二燃气管,多个所述第二燃气管穿过所述第二风道内部,且与多个所述预混套筒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燃气管的出气端朝向对应的所述预混套筒的进气端;烟气内循环套筒,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的进风端环绕所述空气引射筒的出风端,所述第一燃气管的出气端位于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内。可选地,还包括旋流器套筒,所述旋流器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一燃气管,所述旋流器套筒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内,所述旋流器套筒的进风端位于所述空气引射筒内;沿所述旋流器套筒套的径向设有多个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位于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内。可选地,所述旋流器套筒与所述第一燃气管的外壁间形成中心空气流道。可选地,所述空气引射筒为锥形筒,所述锥形筒的大径端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端连接。可选地,所述预混套筒的出风端具有多个预混出气孔,所述预混套筒的靠向所述出风端一侧的筒壁上设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条形孔。可选地,所述预混套筒包括第一预混套筒和与所述第一预混套筒连通的第二预混套筒,所述第一预混套筒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端连通;所述预混出气孔和所述条形孔均位于所述第二预混套筒;所述第一预混套筒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预混套筒的直径。可选地,所述预混套筒还包括第一扩口和第二扩口,所述第一扩口和第二扩口均为锥形扩口;所述第一扩口的大径端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小径端与所述第一预混套筒连通,所述第二扩口的大径端与所述第二预混套筒连通,小径端与第一预混套筒连通。可选地,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的进风端设有烟气回流筒,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的出风端设有烟气扩散筒;所述烟气回流筒环绕所述空气引射筒的出风端,所述烟气回流筒为锥形筒,所述烟气回流筒的小径端与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连接;所述烟气扩散筒为锥形筒,所述烟气扩散筒的小径端与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连接。可选地,所述燃气喷筒的筒壁设有多个壁面喷孔,多个所述壁面喷孔朝向所述第一燃气管的出气端。可选地,所述第一燃气管还包括:多个中心出气孔,所述中心出气孔沿径向分布于所述第一燃气管的管壁,所述中心出气孔位于所述第一燃气管的出气端和所述燃气喷筒之间;稳焰盘,所述稳焰盘套设于所述第一燃气管的管壁,所述稳焰盘位于所述燃气喷筒的背向所述中心出气孔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二燃气管的出气端的燃气流速为100m/s-200m/s。可选地,所述空气引射筒的出风端的空气流速为60m/s-100m/s。可选地,所述中心出气孔的燃气占比为5%,燃气喷筒的燃气占比为70%-80%,第二燃气管的燃气占比为15%-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锅炉,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燃烧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在预混套筒实现的预混燃烧以及空气引射筒对烟气的引射形成的烟气内循环有效控制热力型氮氧化物生成。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燃烧器的剖面图。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燃烧器的燃烧端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预混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预混套筒与第二封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燃气管的出气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第一风道,12-第二风道,121-风门挡板,2-空气引射筒,3-第一燃气管,31中心出气孔,4-第二燃气管,41燃气喷嘴,5-预混套筒,51-第一预混套管,511-第一扩口,512-第二扩口,52-第二预混套管,521预混出气孔,522-条形孔,6-旋流器套筒,61-旋流叶片,62-中心空气流道,7-烟气内循环套筒,71-烟气回流筒,72-烟气扩散筒,8-燃气喷管,81-壁面喷孔,9稳焰盘。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如图1-图3所示,该燃烧器包括:第一风道11,所述第一风道11为筒状;空气引射筒2,所述空气引射筒2与所述第一风道11的出风端连接;第一燃气管3,所述第一燃气管3沿所述所述第一风道11的轴向穿过内部,所述第一燃气管3的出气端形成封闭;多个燃气喷筒8,多个所述燃气喷筒8沿所述第一燃气管3的径向设于管壁,并与所述第一燃气管3连通,所述燃气喷筒8的轴向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风道(11),所述第一风道(11)为筒状;/n空气引射筒(2),所述空气引射筒(2)与所述第一风道(11)的出风端连通;/n第一燃气管(3),所述第一燃气管(3)沿所述第一风道(11)的轴向穿过内部,所述第一燃气管(3)的出气端形成封闭;/n多个燃气喷筒(8),多个所述燃气喷筒(8)沿所述第一燃气管(3)的径向设于管壁,并与所述第一燃气管(3)连通,所述燃气喷筒(8)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燃气管(3)的轴向;/n第二风道(12),所述第二风道(12)同轴环绕所述第一风道(11)设置;/n多个预混套筒(5),多个所述预混套筒(5)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风道(12)的出风端连通;/n多个第二燃气管(4),多个所述第二燃气管(4)穿过所述第二风道(12)内部,且与多个所述预混套筒(5)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燃气管(4)的出气端朝向对应的所述预混套筒(5)的进气端;/n烟气内循环套筒(7),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7)的进风端环绕所述空气引射筒(2)的出风端,在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7)与所述空气引射筒(2)之间形成引射通道,所述第一燃气管(3)的出气端位于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道(11),所述第一风道(11)为筒状;
空气引射筒(2),所述空气引射筒(2)与所述第一风道(11)的出风端连通;
第一燃气管(3),所述第一燃气管(3)沿所述第一风道(11)的轴向穿过内部,所述第一燃气管(3)的出气端形成封闭;
多个燃气喷筒(8),多个所述燃气喷筒(8)沿所述第一燃气管(3)的径向设于管壁,并与所述第一燃气管(3)连通,所述燃气喷筒(8)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燃气管(3)的轴向;
第二风道(12),所述第二风道(12)同轴环绕所述第一风道(11)设置;
多个预混套筒(5),多个所述预混套筒(5)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风道(12)的出风端连通;
多个第二燃气管(4),多个所述第二燃气管(4)穿过所述第二风道(12)内部,且与多个所述预混套筒(5)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燃气管(4)的出气端朝向对应的所述预混套筒(5)的进气端;
烟气内循环套筒(7),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7)的进风端环绕所述空气引射筒(2)的出风端,在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7)与所述空气引射筒(2)之间形成引射通道,所述第一燃气管(3)的出气端位于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流器套筒(6),所述旋流器套筒(6)套设于所述第一燃气管(3),所述旋流器套筒(6)的出风端位于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7)内,所述旋流器套筒(6)的进风端位于所述空气引射筒(2)内;
沿所述旋流器套筒套(6)的径向设有多个旋流叶片(61),所述旋流叶片(61)位于所述烟气内循环套筒(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套筒(6)与所述第一燃气管(3)的外壁间形成中心空气流道(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射筒(2)为锥形筒,所述锥形筒的大径端与所述第一风道(11)的出风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套筒(5)的出风端具有多个预混出气孔(521),所述预混套筒(5)的靠向所述出风端一侧的筒壁上设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条形孔(5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套筒(5)包括第一预混套筒(51)和与所述第一预混套筒(51)连通的第二预混套筒(52),所述第一预混套筒(51)与所述第二风道(12)的出风端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涛郭行侯建昆杨占春王高月张合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