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轨动感体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718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在多个自由摆动和转动的无轨动感体验系统。一种无轨动感体验系统,其包括可以行走的底盘组件,以及供多个人员进行乘坐的座舱组件,底盘组件上设有可实现两个自由度内自动摆动的摆动组件,摆动组件的上端与座舱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无轨行走,且在两个自由度内进行摆动的无轨动感体验系统,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轨动感体验系统
本技术涉及游乐设施
,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在多个自由摆动和转动的无轨动感体验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游乐设施都是有轨道的,需要顺着固定的轨道行走,功能比较单调。若需要更改轨道,投资非常大,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其次,有轨道的游乐设施,在很多场合应用时只能选择在黑暗或较暗的环境中,目的是为了不让游客体验时看到轨道而穿帮,导致虚实结合的体验与场景的沉浸体验受到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轨行走且在两个自由度内进行摆动的无轨动感体验系统,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轨动感体验系统,其包括可以行走的底盘组件,以及供多个人员进行乘坐的座舱组件,其特征在于:底盘组件上设有可实现两个自由度内自动摆动的摆动组件,摆动组件的上端与座舱组件连接,所述摆动组件包括与底盘组件连接的摆动底板,摆动底板上设有呈90°布置的两个驱动组件,还包括一个摆动上板以及连接摆动上板与摆动底板的单自由度的摆动支撑组件,摆动支撑组件的上端与摆动上板之间通过转动组件连接,所述转动组件的端部与一个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的摆动上板上还设有与另一驱动组件连接的第二转动组件,所述座舱组件连接在摆动上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座舱组件与摆动上板之间还设有驱动座舱组件进行360°回转的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回转支承,以及连接在摆动上板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回转支承包括与摆动上板固定连接的外圈,外圈内设有可以旋转的内圈,内圈与座舱组件固定连接,内圈的壁面上设有传动齿,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摆动上板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有驱动减速机,驱动减速机的输出端设有与内圈传动齿配合的传动齿轮。进一步的,所述的摆动支撑组件包括与摆动底板固定连接且对称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摆动孔,还包括一个V型支架,V型支架的连接端形成有套孔,摆动轴安装在套孔内并与支撑板的摆动孔连接,所述V支架上的两个支脚端设有第二套孔,转动组件连接在第二套孔内。进一步的,所述的底盘组件包括由金属管件焊接而成的底盘框架,位于底盘框架中部的两侧对应设有底盘驱动轮组件,在底盘框架的四角上设有万向轮组。进一步的,所述的底盘驱动轮组件包括与底盘框架连接的驱动支撑板,驱动支撑板上设有驱动转轴,主动轮与驱动转轴连接,驱动转轴的另一端与驱动轮电机连接,驱动轮电机固定连接在驱动支撑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底盘框架的两端至少设有一个用于空间坐标定位和自动导航的激光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为电缸。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无轨动感体验系统,底盘组件上设有主动轮,主动轮驱动整个系统进行行走,无需轨道即可以行走,行驶路线可以轻松改变,不受使用环境额限制,从而丰富了使用者的体验感,运营效率高,没有轨道,降低了动感体验系统的设备成本,没有了轨道的限制,对各个无轨动感体验系统的调度也方便。2、本技术通过摆动组件实现底盘组件与座舱组件的连接,摆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实现摆动上板在两个自由度内的摆动,结合回转机构,能够实现座舱组件的摆动以及座舱组件进行360°旋转,能够更好的结合运动的场景、音乐等元素,给客户更好的体验效果。3、进一步的,本技术在底盘组件上设有激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通过SLAM进行建图和定位,从而实现无轨动感体验系统的自动导航和空间坐标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无轨动感体验系统的构成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无轨动感体验系统的摆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无轨动感体验系统的回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的无轨动感体验系统的底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1为底盘组件,10为底盘框架,11为底盘驱动轮组件,12为万向轮组,110为驱动支撑板,111驱动转轴,112为主动轮,113为驱动轮电机,13为激光传感器;2为座舱组件;3为摆动组件,30为摆动底板,31为驱动组件,32为摆动上板,33为摆动支撑组件,34为转动组件,35为第二转动组件,33为摆动支撑组件,330为支撑板,3301为摆动孔,331为V型支架,3310为套孔,332为摆动轴,333为第二套孔,34为转动组件,4为回转机构,40为回转支承,41为旋转驱动机构,401为外圈,402为内圈,4020为传动齿,410为驱动电机,411为驱动减速机,412为传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和图2,无轨动感体验系统,其包括可以行走的底盘组件1,以及供多个人员进行乘坐的座舱组件2,座舱组件为由金属管件焊接而成的承托框架,承托框架上至少设有一个工人乘坐的座椅,其特征在于:底盘组件1上设有可实现两个自由度内自动摆动的摆动组件3,摆动组件3的上端与座舱组件2连接,所述摆动组件3包括与底盘组件1连接的摆动底板30,摆动底板30上设有呈90°布置的两个驱动组件31,还包括一个摆动上板32以及连接摆动上板32与摆动底板30的单自由度的摆动支撑组件33,摆动支撑组件33的上端与摆动上板32之间通过转动组件34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为转动连接连接在摆动上板上的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转动杆的表面设有螺纹部,螺纹部上设有对转动杆的位置进行固定的锁紧螺母;所述转动组件34的端部与一个驱动组件31连接,所述的摆动上板32上还设有与另一驱动组件连接的第二转动组件35,所述座舱组件2连接在摆动上板30上。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可以自由行走的无轨动感体验系统,底盘组件上设有主动轮,主动轮驱动整个系统进行行走,无需轨道即可以行走,行驶路线可以轻松改变,不受使用环境的限制,从而丰富了使用者的体验感,没有了轨道的限制,多个无轨动感体验系统的运营效率高,同时也降低了动感体验系统的设备成本,没有了轨道的限制,对各个无轨动感体验系统的调度也方便,进一步的,连接底盘组件和座舱组件的摆动组件,通过两个驱动组件实现两个自由度内的摆动,即可以实现座舱组件在两个自由度内的摆动,使得体验者在座舱组件内能够获得较好的体验感受,进一步的,通过与场景、音乐等元素的配合,实现了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进一步的,见图3,所述的座舱组件2与摆动上板32之间还设有驱动座舱组件进行360°回转的回转机构4,所述回转机构4包括回转支承40,以及连接在摆动上板的旋转驱动机构41,所述回转支承40包括与摆动上板固定连接的外圈401,外圈401内设有可以旋转的内圈402,内圈402与座舱组件2固定连接,内圈402的壁面上设有传动齿4020,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1包括固定连接在摆动上板上的驱动电机410,驱动电机410连接有驱动减速机411,驱动减速机411的输出端设有与内圈传动齿配合的传动齿轮412,此处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与内圈的传动齿配合,从而驱动回转支承的内圈进行转动,内圈与座舱组件连接,从而实现座舱组件进行360°的回转。进一步的,见图1和图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轨动感体验系统,其包括可以行走的底盘组件(1),以及供多个人员进行乘坐的座舱组件(2),其特征在于:底盘组件(1)上设有可实现两个自由度内自动摆动的摆动组件(3),摆动组件(3)的上端与座舱组件(2)连接,所述摆动组件(3)包括与底盘组件(1)连接的摆动底板(30),摆动底板上设有呈90°布置的两个驱动组件(31),还包括一个摆动上板(32)以及连接摆动上板与摆动底板的单自由度的摆动支撑组件(33),摆动支撑组件(33)的上端与摆动上板之间通过转动组件(34)连接,所述转动组件(34)的端部与一个驱动组件(31)连接,所述的摆动上板(32)上还设有与另一驱动组件(31)连接的第二转动组件(35),所述座舱组件(2)连接在摆动上板(3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1 CN 201920877147.71.一种无轨动感体验系统,其包括可以行走的底盘组件(1),以及供多个人员进行乘坐的座舱组件(2),其特征在于:底盘组件(1)上设有可实现两个自由度内自动摆动的摆动组件(3),摆动组件(3)的上端与座舱组件(2)连接,所述摆动组件(3)包括与底盘组件(1)连接的摆动底板(30),摆动底板上设有呈90°布置的两个驱动组件(31),还包括一个摆动上板(32)以及连接摆动上板与摆动底板的单自由度的摆动支撑组件(33),摆动支撑组件(33)的上端与摆动上板之间通过转动组件(34)连接,所述转动组件(34)的端部与一个驱动组件(31)连接,所述的摆动上板(32)上还设有与另一驱动组件(31)连接的第二转动组件(35),所述座舱组件(2)连接在摆动上板(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动感体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舱组件(2)与摆动上板(32)之间还设有驱动座舱组件进行360°回转的回转机构(4),所述回转机构(4)包括回转支承(40),以及连接在摆动上板的旋转驱动机构(41),所述回转支承(40)包括与摆动上板固定连接的外圈(401),外圈(401)内设有可以旋转的内圈(402),内圈(402)与座舱组件(2)固定连接,内圈(402)的壁面上设有传动齿(4020),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1)包括固定连接在摆动上板(32)上的驱动电机(410),驱动电机(410)连接有驱动减速机(411),驱动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坤杰谷容军周作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