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攀枝花学院专利>正文

破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713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破窗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杠杆和破窗机构,破窗机构内放置有钢针,杠杆的两端相反面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连接在外壳内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处于复位状态时,杠杆与第一弹簧连接的一端与破窗机构贴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杠杆与弹簧共同作用,利用弹簧被压缩后的反弹力来对用于破窗的钢针进行撞击,钢针打击玻璃窗实现破窗,弹簧压缩的同时能够触发报警器进行报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非常适用于发生险情的场所,并且能够同时进行破窗和报警,有利于在交通工具中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破窗器
本技术涉及救生工具
,尤其是一种破窗器。
技术介绍
在交通工具上都会配备用于逃生的破窗工具,在遇到险情时,交通工具中的乘客可通过破窗工具将玻璃窗打破,从破窗处逃生。目前市面上的破窗工具基本都为破窗锤,乘客通过挥击破窗锤来砸碎窗户,但是在交通工具上挥击破窗锤限制较大,本身交通工具内空间就较小,挥击破窗锤的时候很容易误伤到其他乘客,也不便于使用者发力,在发生险情这种危险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更多恐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较高的破窗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破窗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杠杆和破窗机构,破窗机构内放置有钢针,杠杆的两端相反面分别连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连接在外壳内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处于复位状态时,杠杆与第一弹簧连接的一端与破窗机构贴靠。进一步的是:所述破窗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外壳上的容纳腔,容纳腔的顶端开口并设有密封层,钢针放置在容纳腔内。进一步的是:第一弹簧与杠杆连接一端的端头还连接有垫片,垫片上固定有撞针;第一弹簧处于复位状态时,垫片伸入容纳腔中并将容纳腔的底部密封。进一步的是:外壳上还设有按钮,杠杆与第二弹簧相连接的一端与按钮连接。进一步的是:按钮通过卡扣结构与外壳锁紧,转动按钮可使按钮与外壳分离。进一步的是:外壳内还设有按压式报警器,按压式报警器与按钮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杠杆与弹簧共同作用,利用弹簧被压缩后的反弹力来对用于破窗的钢针进行撞击,钢针打击玻璃窗实现破窗,弹簧压缩的同时能够触发报警器进行报警;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非常适用于发生险情的场所,并且能够同时进行破窗和报警,有利于在交通工具中逃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00-外壳、200-杠杆、210-第一弹簧、220-第二弹簧、310-钢针、320-容纳腔、330-密封层、340-垫片、350-撞针、400-按钮、500-按压式报警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公开的破窗器在外壳100内设置了杠杆200,杠杆200通过转轴类结构可转动连接在外壳100内部;杠杆200的两端各连接一个弹簧,两个弹簧的连接位置相反;例如第一弹簧210连接在杠杆200一端的正面,那么第二弹簧220就连接在杠杆200另一端的反面。第一弹簧210和第二弹簧220都与外壳100相连接,通过杠杆200与两个弹簧的配合形成了一个简易的弹性杠杆结构,通过转动杠杆200可对两端的弹簧进行压缩,本技术利用弹簧受压后的反弹力来进行破窗,破窗的结构为破窗机构。如图1所示,破窗机构的容纳腔320中放置有用于破窗的钢针310,容纳腔320为固定在外壳100上的一个两端开口的腔体结构,容纳腔320顶面开口与外壳100的表面齐平,在容纳腔320的顶面开口覆盖密封层330对容纳腔320中的钢针310进行遮挡保护,密封层330最好采用钢针310容易破开的材质,例如橡胶薄膜这种具有一定强度又容易被尖锐物品破开的材质。容纳腔320的底面开口通过垫片340进行密封,垫片340的外径稍小于容纳腔320的内径,使垫片340可在容纳腔320中滑动;垫片340的底面与第一弹簧210的端头连接,而垫片340的表面则连接一个撞针350,第一弹簧210处于未受压的初始复位状态时,垫片340伸入容纳腔320中,撞针350同样处于容纳腔320中;一旦第一弹簧210受压后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第一弹簧210会带动撞针350对钢针310进行撞击,钢针310在钢针350的撞击下将密封层330破开,然后弹出对玻璃窗进行撞击,实现破窗。本技术同时利用了杠杆200、第一弹簧210和第二弹簧220的作用力来实现对钢针310的撞击,第一弹簧210和第二弹簧220受压后反弹,再通过杠杆200进行弹力的传递,杠杆200的杠杆原理将弹力放大,使钢针310同时受到第一弹簧210和第二弹簧220的弹力作用,钢针310对玻璃窗的撞击力加大,使破窗效果更佳。为了便于使用者对弹簧进行按压,本技术在外壳100上设置了按钮400,如图1所示,按钮400设置位置与第二弹簧220相对应,杠杆200与第二弹簧220相连接的一端与按钮400连接,通过按动按钮400就可与对第二弹簧220进行按压,同时通过杠杆200的作用,将第一弹簧210朝向相反方向按压。而按钮400可通过卡扣结构与外壳100连接,卡扣结构采用常用转动卡扣结构,转动按钮400使按钮400卡入卡扣结构中锁紧,此时按钮400不能被按动,反向转动按钮400使按钮400从卡扣结构中脱离,此时可对按钮400进行按动;采用卡扣结构对按钮400进行锁紧可避免乘客误触,在遇到险情时又可以很方便的转动按钮400脱离锁紧状态,操作十分便捷。本技术还可在破窗的同时进行报警操作,如图1所示,在外框100内部固定有按压式报警器500,按压式报警器500与按钮400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按压式报警器500的按压开关与第二弹簧200的一段连接,破窗器未启动时,第二弹簧200处于复位状态不会启动按压式报警器500;按动按钮400对第二弹簧220进行挤压的同时,第二弹簧220可对按压式报警器500进行按压,实现破窗、报警的一键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破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外壳(100)内设有杠杆(200)和破窗机构,破窗机构内放置有钢针(310),杠杆(200)的两端相反面分别连接第一弹簧(210)和第二弹簧(220),第一弹簧(210)和第二弹簧(220)连接在外壳(100)内部;第一弹簧(210)和第二弹簧(220)处于复位状态时,杠杆(200)与第一弹簧(210)连接的一端与破窗机构贴靠。/n

【技术特征摘要】
1.破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外壳(100)内设有杠杆(200)和破窗机构,破窗机构内放置有钢针(310),杠杆(200)的两端相反面分别连接第一弹簧(210)和第二弹簧(220),第一弹簧(210)和第二弹簧(220)连接在外壳(100)内部;第一弹簧(210)和第二弹簧(220)处于复位状态时,杠杆(200)与第一弹簧(210)连接的一端与破窗机构贴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窗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外壳(100)上的容纳腔(320),容纳腔(320)的顶端开口并设有密封层(330),钢针(310)放置在容纳腔(320)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弹簧(210)与杠杆(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陈菲胡欣悦邓欢徐琴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