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可升降门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800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用可升降门槛,包括门框和甲板,其特征是还包括门槛和箱体,甲板上开设有通孔,箱体位于通孔之下并与甲板的下表面焊接,箱体内设置有控制器、齿轮减速电机、蜗杆、涡轮和螺杆,螺杆的上端与门槛的底部连接,门框与门槛间设置有密封结构,通孔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条,撞块随螺杆升降并分别与上、下限位开关配合,上、下限位开关和启动按钮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与齿轮减速电机和锁紧油缸组件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既能实现柔性运输,保障海上生活水平,也有效保证了门槛内外尤其是门槛内侧的水密性完全满足船舶规范要求,还可以节约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用可升降门槛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和海上设施,具体而言是船用可升降门槛。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船舶和海上设施上的物资转运工作日显重要,大量的食品、用品和其它物品通过转运小车频繁往来于各工作区域与生活区域。门槛是在上述物品转运中不可避免的难题,根据船舶设计规范安全上的要求,防火门、水密门的门槛高度通常为150mm至600mm,普通转运小车往往无法通过这一障碍。中国专利申请CN107512297A公开了一种可过门槛输送车,该车在前后、轮之间的车底部位设置一个带辅助轮的升降装置,当前轮遇到门槛时,操纵升降装置下降,由辅助轮着地支撑车身,同时使前、后轮随车身上升至超过门槛上沿,推动车辆进门;当前轮跨过门槛后,操纵升降装置上升,由前后、轮着地支撑车身,推动车辆使复位后的升降装置跨过门槛;然后操纵升降装置下降,由辅助轮着地支撑车身,同时使前、后轮随车身上升至超过门槛上沿,推动车辆,使后轮跨过门槛,操纵升降装置上升至复位,由前后、轮着地支撑车身。该车虽然可以跨越门槛,但操作繁琐、过程冗长,而且受结构限制,所能装载运送货物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小,尤其是仅适用于跨越低门槛,对于高度150mm以上门槛则捉襟见肘。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并且能实现柔性运输的船用可升降门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并且能实现柔性运输的船用可升降门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船用可升降门槛,包括门框和甲板,其特征是还包括门槛和箱体,门槛的外立面上靠近门框处设置有楔块,甲板上与门框相应的部位开设有一个与门槛垂直投影面相适应的通孔,箱体为由底板和侧板组成的无盖盒状结构,箱体位于通孔之下并通过侧板的上沿与甲板的下表面配合焊接成一体,侧板上设置有带密封盖的检修孔,底板上设置有控制器、齿轮减速电机和一对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有蜗杆,齿轮减速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蜗杆连接,一个以上的涡轮分别与蜗杆配合,涡轮的轴心部位开设有内螺纹通孔,螺杆与内螺纹通孔配合,螺杆的下端为自由端,螺杆的上端与门槛的底部连接,密封结构包括锁紧油缸组件、框架和第一密封条,锁紧油缸组件固定在门框外侧的舱外舱壁上,锁紧油缸组件的自由端与楔块配合,框架固定在与锁紧油缸组件对应的舱内舱壁上,第一密封条插扣在框架上,第一密封条位于与楔块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紧贴门槛的内立面,通孔上设置有与门槛配合的第二密封条,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固定在侧板上,撞块固定在螺杆的下端,撞块随螺杆升降并分别与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配合,启动按钮安装在门框外侧的舱外舱壁上,启动按钮、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与齿轮减速电机和锁紧油缸组件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涡轮为三个,所述涡轮沿蜗杆的轴向均匀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焊接在与锁紧油缸组件对应的舱内舱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条露出框架部分的横截面呈弓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均为橡胶密封条。进一步地,所述门框外侧的舱外舱壁上还设置有与遥控器配合的信号感应器,信号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有车进出时,按一下启动按钮或者遥控器,齿轮减速电机根据控制器的信号带动蜗杆旋转,并通过涡轮与蜗杆的配合以及螺杆与蜗轮的配合,使门槛下降;至撞块碰到下限位开关时,控制器根据下限位开关的信号使齿轮减速电机停止,门槛下降到位(门槛上平面与甲板上平面平齐)。车辆通过后,再按一下启动按钮或者遥控器,控制器向齿轮减速电机发出反转信号,齿轮减速电机带动蜗杆反向旋转,并通过涡轮与蜗杆的配合以及螺杆与蜗轮的配合,使门槛上升;至撞块碰到上限位开关时,控制器根据上限位开关的信号使齿轮减速电机停止,门槛上升到位。本专利技术将箱体布置在甲板下面舱室的吊顶空间内,既不影响本舱室的层高,也不影响下面舱室的使用。本专利技术通过锁紧油缸组件与楔块的配合、进而通过门槛内立面与第一密封条的配合,加上门槛与第二密封条的配合,有效保证了门槛内外尤其是门槛内侧的水密性完全满足船舶规范要求。本专利技术通过齿轮减速电机带动蜗杆旋转,并通过涡轮与蜗杆的配合以及螺杆与蜗轮的配合,使门槛能够平稳地上升或下降。本专利技术在箱体的侧板上设置带密封盖的检修孔,既能防止灰尘和噪音,又方便检修。本专利技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并且能实现柔性运输,极大地保障船舶和海上设施上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节约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B向视图;图4是图1的C-C向视图;图5是图1的D-D向视图;图6是图1的E-E向视图;图7是图1的F-F向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涡轮与蜗杆配合以及螺杆与蜗轮配合的状态示意图;图9是图8的G-G向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箱体、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撞块、螺杆和门槛的连接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门槛下降到与甲板面平齐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与本舱室、防火门以及下层舱室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1-门框;2-甲板;3-箱体;3.1-底板;3.2-侧板;4-通孔;5-控制器;6-齿轮减速电机;7-支撑架;8-蜗杆;9-联轴器;10-涡轮;10.1-内螺纹通孔;11-螺杆;12-门槛;12.1-楔块;13-密封结构;13.1-锁紧油缸组件;13.2-框架;13.3-第一密封条;14-第二密封条;15.1-上限位开关;15.2-下限位开关;16-撞块;17-启动按钮;18-信号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所示的船用可升降门槛,包括门框1和甲板2,还包括门槛12和箱体3,门槛12的外立面上靠近门框1处设置有楔块12.1,甲板2上与门框1相应的部位开设有一个与门槛12垂直投影面相适应的通孔4,箱体3为由底板3.1和侧板3.2组成的无盖盒状结构,箱体3位于通孔4之下并通过侧板3.2的上沿与甲板2的下表面配合焊接成一体,侧板3.2上设置有带密封盖的检修孔,底板3.1上设置有控制器5、齿轮减速电机6和一对支撑架7,支撑架7上设置有蜗杆8,齿轮减速电机6通过联轴器9与蜗杆8连接,一个以上的涡轮10分别与蜗杆8配合,涡轮10的轴心部位开设有内螺纹通孔10.1,螺杆11与内螺纹通孔10.1配合,螺杆11的下端为自由端,螺杆11的上端与门槛12的底部连接,密封结构13包括锁紧油缸组件13.1、框架13.2和第一密封条13.3,锁紧油缸组件13.1固定在门框1外侧的舱外舱壁上,锁紧油缸组件13.1的自由端与楔块12.1配合,框架13.2固定在与锁紧油缸组件13.1对应的舱内舱壁上,第一密封条13.3插扣在框架13.2上,第一密封条13.3位于与楔块12.1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紧贴门槛12的内立面,通孔4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可升降门槛,包括门框(1)和甲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槛(12)和箱体(3),门槛(12)的外立面上靠近门框(1)处设置有楔块(12.1),甲板(2)上与门框(1)相应的部位开设有一个与门槛(12)垂直投影面相适应的通孔(4),箱体(3)为由底板(3.1)和侧板(3.2)组成的无盖盒状结构,箱体(3)位于通孔(4)之下并通过侧板(3.2)的上沿与甲板(2)的下表面配合焊接成一体,侧板(3.2)上设置有带密封盖的检修孔,底板(3.1)上设置有控制器(5)、齿轮减速电机(6)和一对支撑架(7),支撑架(7)上设置有蜗杆(8),齿轮减速电机(6)通过联轴器(9)与蜗杆(8)连接,一个以上的涡轮(10)分别与蜗杆(8)配合,涡轮(10)的轴心部位开设有内螺纹通孔(10.1),螺杆(11)与内螺纹通孔(10.1)配合,螺杆(11)的下端为自由端,螺杆(11)的上端与门槛(12)的底部连接,密封结构(13)包括锁紧油缸组件(13.1)、框架(13.2)和第一密封条(13.3),锁紧油缸组件(13.1)固定在门框(1)外侧的舱外舱壁上,锁紧油缸组件(13.1)的自由端与楔块(12.1)配合,框架(13.2)固定在与锁紧油缸组件(13.1)对应的舱内舱壁上,第一密封条(13.3)插扣在框架(13.2)上,第一密封条(13.3)位于与楔块(12.1)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紧贴门槛(12)的内立面,通孔(4)上设置有与门槛(12)配合的第二密封条(14),上限位开关(15.1)和下限位开关(15.2)固定在侧板(3.2)上,撞块(16)固定在螺杆(11)的下端,撞块(16)随螺杆(11)升降并分别与上限位开关(15.1)和下限位开关(15.2)配合,启动按钮(17)安装在门框(1)外侧的舱外舱壁上,启动按钮(17)、上限位开关(15.1)和下限位开关(15.2)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5)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与齿轮减速电机(6)和锁紧油缸组件(13.1)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可升降门槛,包括门框(1)和甲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槛(12)和箱体(3),门槛(12)的外立面上靠近门框(1)处设置有楔块(12.1),甲板(2)上与门框(1)相应的部位开设有一个与门槛(12)垂直投影面相适应的通孔(4),箱体(3)为由底板(3.1)和侧板(3.2)组成的无盖盒状结构,箱体(3)位于通孔(4)之下并通过侧板(3.2)的上沿与甲板(2)的下表面配合焊接成一体,侧板(3.2)上设置有带密封盖的检修孔,底板(3.1)上设置有控制器(5)、齿轮减速电机(6)和一对支撑架(7),支撑架(7)上设置有蜗杆(8),齿轮减速电机(6)通过联轴器(9)与蜗杆(8)连接,一个以上的涡轮(10)分别与蜗杆(8)配合,涡轮(10)的轴心部位开设有内螺纹通孔(10.1),螺杆(11)与内螺纹通孔(10.1)配合,螺杆(11)的下端为自由端,螺杆(11)的上端与门槛(12)的底部连接,密封结构(13)包括锁紧油缸组件(13.1)、框架(13.2)和第一密封条(13.3),锁紧油缸组件(13.1)固定在门框(1)外侧的舱外舱壁上,锁紧油缸组件(13.1)的自由端与楔块(12.1)配合,框架(13.2)固定在与锁紧油缸组件(13.1)对应的舱内舱壁上,第一密封条(13.3)插扣在框架(13.2)上,第一密封条(13.3)位于与楔块(12.1)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紧贴门槛(12)的内立面,通孔(4)上设置有与门槛(12)配合的第二密封条(14),上限位开关(15.1)和下限位开关(15.2)固定在侧板(3.2)上,撞块(16)固定在螺杆(11)的下端,撞块(16)随螺杆(11)升降并分别与上限位开关(15.1)和下限位开关(15.2)配合,启动按钮(17)安装在门框(1)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东郭健吴晨晖舒正谊周新蓉向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