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胎舱制作模具及备胎舱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671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备胎舱制作模具及备胎舱制作方法,该备胎舱制作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下模组包括下模板、下顶出机构和底板,上模组包括上模板、上顶出机构、面板和制孔机构;下模板上具有凸模,上模板上具有凹模,凹模与凸模合围成型腔;制孔机构包括若干顶杆、推板和用于当型腔中成型出备胎舱后推动推板以带动各顶杆伸入型腔中挤压成型备胎舱之孔位的推动机构,上模板中设有第一上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上模板中开设第一上通孔,在第一上通孔中设置顶杆,则在成型备胎舱时,可以使顶杆收于凹模中,而型腔中成型备胎舱后,可以推动顶杆挤入型腔,以在备胎舱上形成孔位,可以防止顶杆变形,并且无需在凹模中设置制作凸柱,提高模具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备胎舱制作模具及备胎舱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备胎舱制作模具及备胎舱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后备箱中一般设放置备胎,以便备用。这就需要在汽车后备箱中设置备胎舱。备胎舱一般是中部凹陷成容置腔,以便存放备胎,而其边缘则固定在汽车中。现有技术的备胎舱一种是使用钢结构,这种备胎舱重量大,制作成本高。另一种是使用塑料注塑成型,但这种备胎舱内含纤维长度短,塑胶强度差,造成整体机械强度偏低。SMC(英语SheetMouldingCompound的缩写,又称为玻璃钢,专业术语为片状模塑料)复合材料,相对于注塑塑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特性,也越来越多应用到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作。然而由于备胎舱体积较大,产品外形形状高低落差大,在成型时,特别是模具中产生孔位的凸柱,极易变形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备胎舱制作模具及备胎舱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SMC复合材料制作备胎舱的模具中对应制作孔位部分的凸柱易变形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备胎舱制作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板、用于将备胎舱推离所述下模板的下顶出机构和支撑所述下模板的底板,所述上模组包括上模板、用于将备胎舱推出所述上模板的上顶出机构和支撑所述上模板的面板;所述下模板上具有用于成型所述备胎舱之上表面的凸模,所述上模板上具有用于成型所述备胎舱之下表面的凹模,所述凹模罩于所述凸模上,且所述凹模与所述凸模合围成用于成型所述备胎舱的型腔,所述上模组还包括用于于所述型腔中成型出所述备胎舱后挤压成型所述备胎舱之孔位的制孔机构;所述制孔机构包括用于伸入所述型腔中以成型所述备胎舱之孔位的若干顶杆、支撑各所述顶杆的推板和用于当所述型腔中成型出所述备胎舱后推动所述推板以带动各所述顶杆伸入所述型腔中挤压成型所述备胎舱之孔位的推动机构,所述上模板中开设有供各所述顶杆通过的第一上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推板上的若干油缸,各所述油缸抵持所述面板。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油缸对称分布于所述推板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制孔机构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推板移动的若干引导杆,各所述引导杆连接所述面板与所述上模板,所述推板上开设有供各所述引导杆穿过的引导孔。进一步地,所述制孔机构还包括用于定位所述推板的若干限位杆,各所述限位杆的安装于所述推板上,所述上模板上开设有供各所述限位杆插入的第一滑动孔。进一步地,所述凹模的边缘与所述凸模的边缘配合形成分型面,所述分型面包括与所述型腔边缘相邻的刀口段、由所述刀口段的下端朝向远离所述型腔方向并倾斜向下延伸的斜面段、由所述斜面段的下端朝向所述底板方向延伸的第一直口段、由所述第一直口段朝向远离所述型腔方向延伸的过渡段和由所述过渡段朝向所述底板方向延伸的第二直口段。进一步地,所述刀口段由所述型腔边缘向下并倾斜朝向远离所述型腔方向延伸出,所述刀口段相对于所述第一直口段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2度。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板上对应于所述第一直口段的位置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板中设有用于抽出所述型腔中气体的抽真空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备胎舱制作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上模板中开设第一上通孔,在第一上通孔中设置顶杆,从而在成型备胎舱时,可以使顶杆收于凹模中,而型腔中成型备胎舱后,可以推动顶杆挤入型腔,以在备胎舱上形成孔位,可以防止顶杆变形,并且无需在凹模中设置制作凸柱,提高模具的寿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备胎舱制作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备胎舱制作模具,所述备胎舱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投料:向所述凸模上放置SMC复合材料;合模:将所述凹模扣于所述凸模上,并保持一段时间后,所述推动机构推动各所述顶杆伸入所述型腔,以挤压成型孔位,再次保持一段时间;开模:使所述上模组远离所述下模组,并使所述上顶出机构抵顶所述型腔中备胎舱,将所述备胎舱与所述凹模分离;出模:所述下顶出机构抵顶所述备胎舱,使所述备胎舱与所述凸模分离,得到所述备胎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备胎舱制作方法使用了上述备胎舱制作模具,不仅可以使用SMC复合材料制作备胎舱,而且可以方便制作出具有孔位的备胎舱,并且寿命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备胎舱制作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备胎舱制作模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沿图2中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备胎舱制作模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沿图5中线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备胎舱制作模具中上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上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7中上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上进排气阀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7的上模组中制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备胎舱制作模具中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4中下模板中下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4中下模板中抽真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4中下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下进排气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下进排气阀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100-备胎舱制作模具;101-型腔;102-分型面;103-刀口段;104-斜面段;105-第一直口段;106-过渡段;107-第二直口段;10-上模组;11-面板;12-上支块;20-上模板;21-凹模;221-上刀口面;222-上斜面;223-第一上直口面;224-上过渡面;225-第二上直口面;226-上台阶面;23-上加热结构;231-上横向流道;232-上纵向流道;233-上竖直流道;234-斜流道;235-上进油嘴;236-上出油嘴;24-上保温结构;241-上隔热板;242-顶隔热板;251-第一上通孔;252-容置腔;253-上排气道;31-上顶出机构;311-上顶针;312-上定位板;313-上固定板;314-上推顶机构;315-导杆;316-滑杆;321-第一滑孔;322-第二滑动孔;323-第二滑孔;34-上排气结构;341-上气管;35-上气阀;351-上管体;3511-上排气口;352-上阀芯;353-上阀体;40-制孔机构;41-顶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备胎舱制作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板、用于将备胎舱推离所述下模板的下顶出机构和支撑所述下模板的底板,所述上模组包括上模板、用于将备胎舱推出所述上模板的上顶出机构和支撑所述上模板的面板;所述下模板上具有用于成型所述备胎舱之上表面的凸模,所述上模板上具有用于成型所述备胎舱之下表面的凹模,所述凹模罩于所述凸模上,且所述凹模与所述凸模合围成用于成型所述备胎舱的型腔,所述上模组还包括用于于所述型腔中成型出所述备胎舱后挤压成型所述备胎舱之孔位的制孔机构;所述制孔机构包括用于伸入所述型腔中以成型所述备胎舱之孔位的若干顶杆、支撑各所述顶杆的推板和用于当所述型腔中成型出所述备胎舱后推动所述推板以带动各所述顶杆伸入所述型腔中挤压成型所述备胎舱之孔位的推动机构,所述上模板中开设有供各所述顶杆通过的第一上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备胎舱制作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板、用于将备胎舱推离所述下模板的下顶出机构和支撑所述下模板的底板,所述上模组包括上模板、用于将备胎舱推出所述上模板的上顶出机构和支撑所述上模板的面板;所述下模板上具有用于成型所述备胎舱之上表面的凸模,所述上模板上具有用于成型所述备胎舱之下表面的凹模,所述凹模罩于所述凸模上,且所述凹模与所述凸模合围成用于成型所述备胎舱的型腔,所述上模组还包括用于于所述型腔中成型出所述备胎舱后挤压成型所述备胎舱之孔位的制孔机构;所述制孔机构包括用于伸入所述型腔中以成型所述备胎舱之孔位的若干顶杆、支撑各所述顶杆的推板和用于当所述型腔中成型出所述备胎舱后推动所述推板以带动各所述顶杆伸入所述型腔中挤压成型所述备胎舱之孔位的推动机构,所述上模板中开设有供各所述顶杆通过的第一上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胎舱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推板上的若干油缸,各所述油缸抵持所述面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胎舱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油缸对称分布于所述推板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备胎舱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孔机构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推板移动的若干引导杆,各所述引导杆连接所述面板与所述上模板,所述推板上开设有供各所述引导杆穿过的引导孔。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备胎舱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孔机构还包括用于定位所述推板的若干限位杆,各所述限位杆的安装于所述推板上,所述上模板上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作寰曾智江余粮贾宇霖袁林董强吕伟杨顺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