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391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复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模具型号选定指令;驱动模具自动选取库上的移动机构抓取模具支架上的相应模具;移动相应模具至预成型装置上;驱动所述预成型装置固定模具;驱动层压板裁切床裁切预定宽度的层压板;驱动横向转移机构上的抓取机构抓取切断的层压板;移动切断后的层压板于所述预成型装置的下模具上;驱动所述预成型装置对层压板进行预成型加工;驱动所述抓取机构将预成型体从所述预成型装置上取下;驱动纵向转移机构从所述抓取机构上取下所述预成型体,并转移至预定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了帽型长桁的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碳纤维复合材料帽型长桁多用于机翼长桁、机身长桁、框、等零件的制备。帽型长桁作为机身结构的纵向构件,在桁条式机身中主要用来承受机身弯曲引起的轴向力,另外长桁对蒙皮有支持作用,它提高了蒙皮的受压、受剪失稳临界应力。现有技术中多使用模具加工帽型长桁,通过上下模具的加热挤压复材使之成型,然而由于机身中相关帽型长桁的尺寸大小不一,需要使用不同的模具对其加工。现有技术中,对于模具更换,多采用人工的方式,在不同长桁加工的过程中,涉及上料、成型、卸料、放置于固化模具等步骤,这些步骤均由人工进行,各步骤的实施均依赖于人工的观察判断与协调。然而上述帽型长桁加工的方式,一方面耗费时间长,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中间涉及较多的设备,具有损坏模具的风险。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实现帽型长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接收模具型号选定指令;S200:驱动模具自动选取库上的移动机构抓取模具支架上的相应模具;S210:移动相应模具至预成型装置上;S300:驱动所述预成型装置固定模具并将上下模具分开;S400:驱动层压板裁切床裁切预定宽度的层压板;S500:驱动横向转移机构上的抓取机构抓取切断的层压板;S510:移动切断后的层压板于所述预成型装置的下模具上;S600:驱动所述预成型装置对层压板进行预成型加工;S700:驱动所述抓取机构将预成型体从所述预成型装置上取下;S800:驱动纵向转移机构从所述抓取机构上取下所述预成型体,并转移至预定位置。进一步地,在步骤S100和步骤S200之间还包括模具检测步骤,包括:S110:检测所述预成型装置上是否具有模具,若所述预成型装置上具有模具,则进一步检测所述模具支架上是否具有相应模具,若所述模具支架上不具有相应模具,则驱动所述预成型装置将上下模具分开,跳至步骤S400;若所述模具支架上具有相应模具,则检测所述模具支架上的空余位置,将所述预成型装置上的模具移动指出相应空余位置处,再进行步骤S200;若所述预成型装置上不具有模具,且所述模具支架上具有相应模具,则进行步骤S200;若所述预成型装置上不具有模具,且所述模具支架上也不具有相应模具,则进行报错。进一步地,当选定的模具处于与所述预成型装置相邻的所述模具支架上时,横向移动机构移动模具的步骤为:S201:驱动横向移动支架至选定模具所在的位置处;S202:驱动竖直移动支架至选定模具所在的架层;S203:驱动水平移动组件上的放置台至选定模具的底部位置处;S204:驱动竖直移动支架带动所述放置台上升,以将模具从所述模具支架上取下;S205:反向驱动所述水平移动组件,并驱动所述竖直移动支架至所述预成型装置的相应位置处。进一步地,当选定的模具处于与所述预成型装置间隔一定距离的所述模具支架上时,从所述模具支架上取下的模具的转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1:移动所述放置台与纵向移动机构的横向固定座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放置台上的模具置于所述横向固定座的移动轨迹内;S212:驱动两所述横向固定座使两者的距离至在模具的长度方向上能够大于选定模具的长度;S213:驱动纵向移动支架,至两所述横向固定座在模具的两侧;S214:驱动两所述横向固定座互相靠近,使得两所述横向固定座的底部与模具有预定重叠区域;S215:驱动所述放置台下降,至模具搭接在两所述横向固定座上。进一步地,在步骤S210中,移动相应模具至预成型装置上时,包括以下步骤:S220:驱动横向移动机构至所述预成型装置的模具固定的预定位置处;S221:驱动放置台至所述预成型装置模具安装底板上方正对位置处;S222:驱动模具接取驱动件,至其顶部与模具底部接触;S223:驱动放置台与模具分离;S224:驱动模具接取驱动件降落,至模具底部与预成型装置底部接触。进一步地,在步骤S500或步骤S700中,所述抓取机构抓取层压板或者预成型体的步骤为:S510:驱动吸取组件至层压板或者预成型体所在的预定位置处;S520:驱动真空吸盘降落至于层压板或者预成型体的上表面接触;S530:对所述真空吸盘抽真空,并驱动真空吸盘上升;S540:移动所述吸取组件带动层压板或者预成型体至预定位置;其中,当预成型体为曲面时,在步骤S520前还包括S511:调整真空吸盘的盘面与其对应的曲面相切。进一步地,在步骤S800中,纵向转移机构取下预成型体并转移包括以下步骤:S810:驱动第二抓取机构朝向与抓取机构相对的方向;S820:驱动纵向移动框架移动至抓取机构下方;S830:驱动第二抓取机构固定预成型体,并驱动抓取机构解除对预成型体的固定;S840:驱动纵向移动框架移动至与固化模具对应的位置。进一步地,在步骤S800之后,还包括将预成型体放置在固化模具上的步骤,包括:S900:驱动固化模具放置台靠近纵向固定支架至预定距离;S910:驱动第二抓取机构翻转180度;S920:驱动固化模具驱动件顶升固化模具,至于预成型体接触,并解除第二抓取机构对预成型体的固定;S930:驱动固化模具驱动件降落,并驱动固化模具放置台远离所述纵向固定支架的边缘位置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了模具的自动更换、层压板的自动裁切与上料、预成型体的自动加工与下料和预成型体的自动转移;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人的参与、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具自动选取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横向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4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横向移动机构移动模具的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纵向移动机构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00:接收模具型号选定指令;/nS200:驱动模具自动选取库(200)上的移动机构(220)抓取模具支架(210)上的相应模具;/nS210:移动相应模具至预成型装置(100)上;/nS300:驱动所述预成型装置(100)固定模具并将上下模具分开;/nS400:驱动层压板裁切床(300)裁切预定宽度的层压板;/nS500:驱动横向转移机构(400)上的抓取机构(410)抓取切断的层压板;/nS510:移动切断后的层压板于所述预成型装置(100)的下模具上;/nS600:驱动所述预成型装置(100)对层压板进行预成型加工;/nS700:驱动所述抓取机构(410)将预成型体从所述预成型装置(100)上取下;/nS800:驱动纵向转移机构(500)从所述抓取机构(410)上取下所述预成型体,并转移至预定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接收模具型号选定指令;
S200:驱动模具自动选取库(200)上的移动机构(220)抓取模具支架(210)上的相应模具;
S210:移动相应模具至预成型装置(100)上;
S300:驱动所述预成型装置(100)固定模具并将上下模具分开;
S400:驱动层压板裁切床(300)裁切预定宽度的层压板;
S500:驱动横向转移机构(400)上的抓取机构(410)抓取切断的层压板;
S510:移动切断后的层压板于所述预成型装置(100)的下模具上;
S600:驱动所述预成型装置(100)对层压板进行预成型加工;
S700:驱动所述抓取机构(410)将预成型体从所述预成型装置(100)上取下;
S800:驱动纵向转移机构(500)从所述抓取机构(410)上取下所述预成型体,并转移至预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00和步骤S200之间还包括模具检测步骤,包括:
S110:检测所述预成型装置(100)上是否具有模具,若所述预成型装置(100)上具有模具,则进一步检测所述模具支架(210)上是否具有相应模具,若所述模具支架(210)上不具有相应模具,则驱动所述预成型装置(100)将上下模具分开,跳至步骤S400;
若所述模具支架(210)上具有相应模具,则检测所述模具支架(210)上的空余位置,将所述预成型装置(100)上的模具移动指出相应空余位置处,再进行步骤S200;
若所述预成型装置(100)上不具有模具,且所述模具支架(210)上具有相应模具,则进行步骤S200;
若所述预成型装置(100)上不具有模具,且所述模具支架(210)上也不具有相应模具,则进行报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选定的模具处于与所述预成型装置(100)相邻的所述模具支架(210)上时,横向移动机构(221)移动模具的步骤为:
S201:驱动横向移动支架(2211)至选定模具所在的位置处;
S202:驱动竖直移动支架(2213)至选定模具所在的架层;
S203:驱动水平移动组件(2215)上的放置台(22151)至选定模具的底部位置处;
S204:驱动竖直移动支架(2213)带动所述放置台(22151)上升,以将模具从所述模具支架(210)上取下;
S205:反向驱动所述水平移动组件(2215),并驱动所述竖直移动支架(2213)至所述预成型装置(100)的相应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帽型长桁全自动生产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选定的模具处于与所述预成型装置(100)间隔一定距离的所述模具支架(210)上时,从所述模具支架(210)上取下的模具的转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1:移动所述放置台(22151)与纵向移动机构(222)的横向固定座(2223)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放置台(22151)上的模具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源唐海波张俭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