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59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饭煲,其中,包括煲体,煲体的内部形成容置腔室,内锅置放在容置腔室中,煲体的侧部设置有煲口,煲口与煲体内部的容置腔室相连通,内锅可从煲体侧部的煲口处取出,煲口处设置有煲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饭煲中采用侧抽式结构,煲盖没有向后翻的力,避免了跳煲现象的发生;同时,煲盖的面积较大,可有效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开盖时被冷凝水、热蒸汽烫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饭煲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饭煲。
技术介绍
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的炊具,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煲、煨等多种加热操作功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目前,电饭煲一般分成上下两部分:煲体与煲盖,煲体与煲盖采用铰接结构相连。现有电饭煲在使用时存在些许问题:1)使用一段时间后,缓冲结构老化,开盖时,电饭煲容易跳煲;2)烹饪过程或结束打开煲盖时,保温盖板凝结的冷凝水会飞溅出来,容易烫伤用户;3)开盖按钮一般设置在电饭煲前面,开盖时,需要用户站在电饭煲前面手按开盖按钮,因电饭煲前端没有隔挡物,喷出的热蒸汽容易烫伤用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跳煲,防止冷凝水飞溅伤人的电饭煲。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饭煲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电饭煲,其中,包括煲体,煲体的内部形成容置腔室,内锅置放在容置腔室中,煲体的侧部设置有煲口,煲口与煲体内部的容置腔室相连通,内锅可从煲体侧部的煲口处取出,煲口处设置有煲盖。进一步,容置腔室中活动设置有承载台,内锅置放在承载台上,承载台可带动内锅从煲口处移出容置腔室。进一步,容置腔室中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承载台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承载台上的第二连接件与容置腔室中的第一连接件滑动连接,以使承载台可在容置腔室中滑动。进一步,第一连接件固定设置在容置腔室的侧壁上,第二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承载台的侧壁上。进一步,第一连接件为导槽,第二连接件为导轨。进一步,承载台的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为固定端,承载台的固定端与煲盖相连,煲盖可带动承载台从容置腔室中移出。进一步,承载台包括底板,底板的两侧设置有侧板,底板的一端与煲盖相连,煲盖、底板、侧板围成容置槽,内锅置放在容置槽中。进一步,煲盖的顶沿高于承载台上的内锅的顶沿。进一步,煲盖的内侧壁上连接有承载台,承载台上形成容置槽,内锅置放在容置槽中,承载台滑动设置在煲体内部的容置腔室中,煲盖可带动承载台从容置腔室中移出。进一步,容置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槽,承载台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导轨,导轨与导槽滑动连接,以使承载台可在容置腔室中滑动。本技术的电饭煲具有以下优点:1)侧抽式结构没有向后翻的力,避免了跳煲现象的发生;2)煲盖的面积较大,可有效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开盖时被冷凝水、热蒸汽烫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饭煲的关闭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饭煲的开启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饭煲的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电饭煲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电饭煲包括煲体10,煲体10的内部形成容置腔室,内锅20置放在容置腔室中,煲体10的侧部设置有煲口11,煲口11与煲体10内部的容置腔室相连通,内锅20可从煲体10侧部的煲口11处取出,煲口11处设置有煲盖30。其中,煲体可以采用现有电饭煲中的煲体的常见形式,只是开口位于侧部,其上设置的各配件不再详述。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容置腔室中活动设置有承载台40,内锅20可置放在承载台40上,承载台40可带动内锅20从煲口11处移出容置腔室。由此,与现有电饭煲顶部开口相比,本技术的电饭煲在侧部开口,内锅可以横向从煲体中移出,避免了跳煲的情况发生。具体来说,容置腔室中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2,承载台40上对应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1,承载台40上的第二连接件41与容置腔室中的第一连接件12滑动连接,以使承载台40可在容置腔室中滑动。优选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2为导槽,固定设置在容置腔室的侧壁上,第二连接件41为导轨,固定设置在承载台40的侧壁上,导轨与导槽滑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中的承载台与容置腔室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导轨和导槽的形式,如采用齿轮和齿条的形式,只要是能够实现承载台在容置腔室中的移动即可,而且连接结构的设置位置也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侧壁上,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设置在底部等。进一步,承载台40包括底板42,底板42的两侧设置有侧板43,底板42的一端与煲盖30相连,另一端为敞开端,其中,煲盖30、底板42、侧板43一起围成容置槽,内锅20可置放在容置槽中,由此,可以直接通过拉动煲盖30来实现承载台40在容置腔室中的移动。优选的是,煲盖30的顶沿高于承载台40上的内锅20的顶沿,以防止承载台40取出时,内锅20中的热蒸汽直接涌向用户造成烫伤。可以理解的是,煲盖和承载台也可以分开设置,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如煲盖为翻盖式结构,承载台的端部设置有把手,当需要取出承载台时,可先打开煲盖,然后通过把手直接拉动承载台即可。本技术的电饭煲中采用侧抽式结构,煲盖没有向后翻的力,避免了跳煲现象的发生;同时,煲盖的面积较大,可有效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开盖时被冷凝水、热蒸汽烫伤。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煲体的内部形成容置腔室,内锅置放在容置腔室中,煲体的侧部设置有煲口,煲口与煲体内部的容置腔室相连通,内锅可从煲体侧部的煲口处取出,煲口处设置有煲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煲体的内部形成容置腔室,内锅置放在容置腔室中,煲体的侧部设置有煲口,煲口与煲体内部的容置腔室相连通,内锅可从煲体侧部的煲口处取出,煲口处设置有煲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容置腔室中活动设置有承载台,内锅置放在承载台上,承载台可带动内锅从煲口处移出容置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容置腔室中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承载台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承载台上的第二连接件与容置腔室中的第一连接件滑动连接,以使承载台可在容置腔室中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固定设置在容置腔室的侧壁上,第二连接件固定设置在承载台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为导槽,第二连接件为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礼昌刘子龙夏鹏李振合陈伟王俊程志斌安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