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93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连接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线,包括信号线本体;所述信号线本体包括第一线单元和若干信号线组;各个所述信号线组以所述第一线单元为中心进行交错编织;各个所述信号线组均包括第一金属线和多股第二线单元;所述第一金属线分别绕设于各股所述第二线单元,各个所述第二线单元之间并列设置;多股第二线单元组合形成信号线组,各个信号线组之间相互交错编织在第一线单元的外表面;其中信号线组由多股第二线单元组成,提高信号线组的强度,增强拉力和支撑力;第一金属线绕设在第二线单元的外表面上,提高第二线单元的支撑力,从而进一布提高信号线组的抗压性能,定型效果好,大大提高信号线的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信号线
本技术属于连接线
,尤其涉及一种信号线。
技术介绍
信号线是用来传输由音源(信号源)所产生音响信号的线材,常用于扬声器等器材上,对信号线而言,其最大缺点在于,扬声器是借由鼓纸的振动发出声音,因此,当扬声器发出声音时,其中的信号线也会随鼓纸的振动产生上下的振动,当音频信号升高至某一频率时,该信号线除了上下振动外,也会在水平方向产生横向振动或产生圆圈状地振动,即形成跳绳(roping)现象;当扬声器中的信号线产生跳绳现象时,不但容易打到鼓纸或弹波上产生杂音,也会使信号线因发生碰触形成音频信号的短路;若该信号线的抗张强度不足,也容易因振动发生断裂。同时,由于扬声器中传导音频信号的音频信号传导线中每一股编织线的芯体是由缠绕方向相同的传导层所围绕,在将上述编织线编织或卷绕成该音频信号传导线后,令所形成的音频信号传导线的结构硬度不足。这样,便极易在振动时产生跳绳现象而碰触扬声器的鼓纸或弹波。此外,虽然可采用由芯体以及方向相反地分层缠绕在该芯体周围的两层传导层构成编织线,令利用该编织线形成的音频信号传导线具有较佳的硬度,但是由于这种编织线的挠性不足,使形成的音频信号传导线在高频振动下仍容易产生跳绳现象。现有技术如美国专利第5,125,473号案,揭示一种改良的扬声器弹波,将用于传导音频信号的音频传导构件固定在弹波上,避免音频传导构件因抗张强度不足发生断裂的现象;或者,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08897号案,直接舍弃音频信号传导线的设置,采用真空电镀的方式,将金属导电层镀覆至弹波的上端面或下端面,并使该金属导电层电性连接至音圈,代替现有音频信号传导线,借此避免跳绳现象的产生,从而消除杂音。但是,上述各方法中,不论是将金属导电层镀覆于弹波或将音频传导构件固定在弹波上,均需增加许多繁杂的步骤。而且,若控制不当更会降低音频信号的传导效果,因而增加制造的难度。同时,由于应用该方法的成本极高,也不利于业界使用。因此,仍应该从改善音频信号传导线的结构着手,才能确实符合本领域的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频信号传导线,以有效增加该高频信号传导线的结构硬度或阻尼(Damping)常数,避免其产生跳绳现象,实已成为提高扬声器品质的重要课题,也是本领域致力发展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信号线自身硬度不足而导致信号线容易发生断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线,包括信号线本体;所述信号线本体包括第一线单元和若干信号线组;各个所述信号线组以所述第一线单元为中心进行交错编织;各个所述信号线组均包括第一金属线和多股第二线单元;所述第一金属线分别绕设于各股所述第二线单元,各个所述第二线单元之间并列设置。可选地,所述信号线组设置有12组。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单元包括线芯和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螺旋缠绕于所述线芯的外表面。可选地,所述线芯为纤维丝。可选地,所述纤维丝的原料为芳纶纤维或者凯夫拉纤维。可选地,所述第二线单元设置有2股。可选地,各股所述第二线单元之间相互粘接。可选地,所述信号线本体的直径取值范围为1.30mm~2.00mm。可选地,所述第二线单元为金属材料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多股第二线单元组合形成信号线组,各个信号线组之间相互交错编织在第一线单元的外表面;其中信号线组由多股第二线单元组成,提高信号线组的强度,增强拉力和支撑力;第一金属线绕设在第二线单元的外表面上,提高第二线单元的支撑力,从而进一布提高信号线组的抗压性能,定型效果好,大大提高信号线的稳定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信号线本体11—第一线单元12—信号线组110—线芯111—第二金属线120—第一金属线121—第二线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信号线,包括信号线本体10;所述信号线本体10包括第一线单元11和若干信号线组12;各个所述信号线组12以所述第一线单元11为中心进行交错编织;各个所述信号线组12均包括第一金属线120和多股第二线单元121;所述第一金属线120分别绕设于各股所述第二线单元121,各个所述第二线单元121之间并列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多股第二线单元121组合形成信号线组12,各个信号线组12之间相互交错编织在第一线单元11的外表面;其中信号线组12由多股第二线单元121组成,提高信号线组12的强度,增强拉力和支撑力;第一金属线120绕设在第二线单元121的外表面上,提高第二线单元121的支撑力,从而进一布提高信号线组12的抗压性能,,定型效果好,大大提高信号线的稳定性能。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信号线的所述信号线组12设置有12股,12股信号线组12相互编织在第一线单元11的外侧,提高信号输送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信号线的所述第一线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号线,包括信号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本体包括第一线单元和若干信号线组;各个所述信号线组以所述第一线单元为中心进行交错编织;各个所述信号线组均包括第一金属线和多股第二线单元;所述第一金属线分别绕设于各股所述第二线单元,各个所述第二线单元之间并列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线,包括信号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本体包括第一线单元和若干信号线组;各个所述信号线组以所述第一线单元为中心进行交错编织;各个所述信号线组均包括第一金属线和多股第二线单元;所述第一金属线分别绕设于各股所述第二线单元,各个所述第二线单元之间并列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组设置有12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单元包括线芯和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二金属线螺旋缠绕于所述线芯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宾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宾澄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