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胜信专利>正文

电子秤的荷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591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秤的荷重装置,该电子秤包括一载架和一测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固定于该载架上的上承座,具有一上座体,该上座体一端设有一抵制面,该抵制面凹陷设置有一弧形曲面。 一固定于该侧重装置上的下承座,它对应设置于该上承座的抵制面下方,且该下承座具有一下座体,该下座体一端设有一抵制块,该抵制块表面凹陷地设置有一与该抵制面上的弧形曲面对应的另一弧形曲面,并于该下座体另一端设置有一结合件,该下座体借该结合件结合于测重装置上。以及 一滚动球体,它设置于该上、下承座的两弧形曲面之间。(*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荷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秤的荷重装置。一般的荷重装置,例如如附图说明图1、图2和图3所示,它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为第472872号的题为“电子秤的荷重元件改良”的新型专利。该一般荷重装置4装设于一电子秤上,该电子秤包括一载架15和一测重装置16。该荷重装置4包括一螺设于该测重装置16上的承座41、一固定于该载架15上的承盖42、一位于该承座41与该承盖42之间钢珠43、以及数根固定件44。该承座41具有一柱状的座体411、一设置于该座体411的一底面上的弧形曲面412以及一设置于该座体411的一顶面上的螺杆413。该座体411的周面上形成有一环型凹槽414。该环型凹槽414的槽宽可供固定件44突伸入。该承盖42具有一底壁421、一自该底壁421周缘向上延伸的环壁422以及一自该环壁422周缘向上延伸的周壁423。该底壁421的一顶面上设置有一弧形曲面424。该周壁423与该底壁421之间相互配合界定出一内径大于该弧形曲面424的内径的内部环槽425,该内部环槽425可供该承座41的座体411嵌合入。该周壁423的上端开设有相互间隔约120度角的三个通孔426(图中仅示出两个)。如图1和图2所示,使用者是先借该螺杆413而将该承座41螺设固定于该测重装置16上,然后再将该承盖42覆盖于该承座41上并使该承座41的座体411嵌合入该内部环槽425上,此时,弧形曲面412、424就可相互对应并使该承座41与该承盖42之间同时完成中心线对正动作,最后再将承盖42焊固于该载架15上。如图3所示,该一般荷重装置4于使用时,是先提起该载架15而将该钢珠43置入该承座41的弧形曲面412与该承盖42的弧形曲面424之间,再降下该载架15使该承盖42完整包覆于该承座41周缘,此时,该承盖42的周壁423上的各通孔426刚好对准该承座41的环型凹槽414,所以借各固定件44分别穿设入各通孔426而突伸入该环型凹槽414内,就可完成该荷重装置4的组装作业。然而,前述一般荷重装置4于实际使用时具有下列缺点(1)中心轴线容易偏移而不易校正一般荷重装置4虽借该承盖42的内部环槽425用以校正该承盖42与该承座41之间的中心位置位于同一轴线上,且借该承盖42及固定件44能包覆于该承座41周缘,试图防止该载架15于秤重时因摇晃过于剧烈而脱落,但由于该承盖42是整个包覆于该承座41周缘,而造成使用者并无法由外部一眼检视出该承座41是否确实地突深入该内部环槽425内,只能端靠使用者手部作动感觉决定,所以此种中心轴线的校正作业方式并不确实,而容易导致该承盖42与该承座41的中心位置偏移,而影响后续测重作业的进行。(2)承座41于使用时容易断裂一般荷重装置4于载架15晃动时,会连带该承盖42移动,而使该承盖42的内壁面直接撞击于该承座41的座体411外部周壁,所以若待测物较重,使该载架15摇晃过于剧烈时,致使该承座41所承受承盖42撞击的冲击力过大,容易使螺设于该测重装置16中的承座41的螺杆413因无法承受而导致断裂,所以该荷重装置4所能载重的应用范围相当有限。本技术电子秤的荷重装置,该电子秤包括一载架及一测重装置。该荷重装置包括有一固定于该载架上的上承座、一固定于该测重装置上的下承座,以及一设置于该上、下承座之间的滚动球体。其特征在于该上承座具有一上座体,该上座体一端是设有一抵制面,该抵制面是凹陷设置有一弧形曲面。该下承座是对应设置于该上承座的抵制面下方,且该下承座是具有一下座体,该下座体一端是设有一抵制块,该抵制块表面是凹陷设置有一与该抵制面上的弧形曲面对应的另一弧形曲面,并于该下座体另一端设置有一结合件,该下座体是借该结合件结合于测重装置上。该滚动球体则是设置于该上、下承座的二弧形曲面之间。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图2是一未完整组合剖视图,它示出了图1所示一般荷重装置初步装设于一电子秤的一载架与一测重装置之间时,其一承座与一承盖的相嵌合情形。图3是一组合局部剖视图,它示出了图1所示一般荷重装置装设于该电子秤上时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技术电子秤的荷重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电子秤的荷重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中心轴线对准校正作业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一组合局部剖视图,它示出了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组装于一电子秤的一载架和一测重装置之间。图7是一组合局部剖视图,它示出了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组装于一电子秤的一测重装置和底架之间。图8是一组合局部剖视图,它示出了本技术电子秤的荷重装置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组装于一电子秤的一载架及一测重装置之间。图9是一分解图,它示出了本技术电子秤的荷重装置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各构件的相关位置。该上承座51具有一上座体511,该上座体511一端设有一抵制面512,该抵制面512凹陷设置有一弧形曲面513。该下承座52具有一下座体521,该下座体521一端设有一抵制块522,该抵制块522表面凹陷设置有一与该上承座51的抵制面512上的弧形曲面513对应的另一弧形曲面523,并于该下座体521另一端设置有一结合件524,该下座体521借该结合件524结合于测重装置18上。本实施例中的该结合件524是一螺杆,且该下座体521、该抵制块522、该结合件524与该弧形曲面523是一体成型所制成。使用者是先借该结合件524而将该下承座52螺设固定于该电子秤的测重装置18上,然后再借该套环54的套合孔541而将该套环54套设于该下承座52上,此时,该套环54的套合孔541的内壁面会贴合于该抵制块522的外壁面。当欲进行中心轴线的对准校正作业时,是先将该上承座51往该下承座52贴靠,确保该上承座的抵制面512可突伸入该套环54的套合孔541内,并令该抵制面512的外壁面能确实与该套环54的套合孔541内壁面相贴合,此时该上承座51的弧形曲面513与该下承座52的弧形曲面523就可精准地相互对应,因此,使用者利用外视就可轻易地确定该上承座51与该下承座52的中心轴线已位于正确的对应位置,最后再将该上承座51以焊接方式焊固于电子秤的载架17上,就完成整体的中心轴线的对正动作。如图5和图6所示,当欲进行滚动球体53的装设作业时,是先将固设有该上承座51的该载架17上提,以置入该滚动球体53于该下承座52的弧形曲面523上,本实施例中的滚动球体53是一钢珠,然后,再将该载架17下降,使该上承座51的弧形曲面513贴触该滚动球体53,而本实施例中的套环54高度较短,所以仅部分遮蔽住该滚动球体53。而由于先前的精准的对正程序,此时,就可精确地确保该上、下承座51、52的弧形曲面513、523与该滚动球体53三者的中心点皆位于同一轴线上,就完成该荷重装置5的装设程序。当待测物置于该电子秤的载架17上,会使得该载架17产生晃动现象,此时借由中心轴线已定位精准的上承座51、滚动球体53与下承座52三者的相互配合,于该载架17产生摇晃而带动上承座51偏离时,借该滚动球体53沿该弧形曲面513、523之间的弧度滚动,有助于该载架17能自动返回该上承座51、该滚动球体53与该下承座52三者的中心皆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秤的荷重装置,该电子秤包括一载架和一测重装置,其特征 在于,它包括: 一固定于该载架上的上承座,具有一上座体,该上座体一端设有一抵制面, 该抵制面凹陷设置有一弧形曲面。 一固定于该侧重装置上的下承座,它对应设置于该上承座的抵制面下方, 且该下承座具有一下座体,该下座体一端设有一抵制块,该抵制块表面凹陷地 设置有一与该抵制面上的弧形曲面对应的另一弧形曲面,并于该下座体另一端 设置有一结合件,该下座体借该结合件结合于测重装置上。以及 一滚动球体,它设置于该上、下承座的两弧形曲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碧玲
申请(专利权)人:林胜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