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电动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5295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电动门锁,其包括:致动电机,所述致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带有蜗杆的输出轴;布置在所述输出轴下方的扇形齿轮;锁止连杆,该锁止连杆操作性连接至该扇形齿轮;锁止手柄,该锁止手柄被布置能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枢转;中控开关,该中控开关在所述电机本体的下方邻近所述扇形齿轮布置,以使得当所述扇形齿轮沿第一方向枢转运动时触动该中控开关并向车身控制系统发出门锁上锁的电信号。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用电动门锁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且制造成本相应地被减低,这提升了车用电动门锁的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电动门锁
本技术涉及汽车锁具,特别涉及一种车用电动门锁。
技术介绍
随着当今各国汽车的快速、多样化发展,汽车车门系统的造型和内部的布置也千差万别,顾客对于车用门锁的防盗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用户更高层次的要求,汽车门锁也由传统的机械式逐渐转变成电动式。一般车用电动门锁的功能是将车身模块控制器(即BCM、)输入不同的电控制信号转化为不同的机械运动以实现电动锁止和解除锁止动作。实际上,目前汽车中控电动门锁不仅可将模块控制器输入不同的电信号转化为不同的机械运动以实现电动上锁和解锁动作;还可以将输入的机械运动方式转化为车身模块控制器可识别的电信号,以便车身模块控制器对全车其他电动门锁实现上锁和解锁动作的控制。换言之,目前汽车中控电动门锁既是电动上锁和解锁动作的执行机构,又是全车电动上锁和解锁动作的发出机构。使汽车门锁向车身模块控制器发出可识别的电信号对于车辆控制是有利的,例如允许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提醒驾驶员目前汽车的各个车门是否已经关好,从而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或者,在各个车门尚未完全关好的时候,提醒或禁止驾驶员以超出安全范围的时速行驶车辆以提供行驶的安全性等等。传统汽车中控电动门锁一般采用滑片式结构,与电动门锁配套使用的车身模块控制器提取控制信号的主要方式是利用闭锁器簧片滑片接触电阻的变化过程,具体来说,滑片使两根线接通时,BCM输出解锁信号,此状态下全车锁位于解锁状态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发现,滑片式闭锁器接触特性和制造以及工艺紧密相关,在实际生活中,仍有不少制造商不能有效控制其接触特性征。因此无法可靠地实现汽车中控电动门锁的有效控制及状态外传。作为以上问题的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带有微动开关的汽车门锁,其包括机械门锁和电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可以在车身模块控制器的控制下动作并实现机械门锁的解锁和上锁。具体来说,参见图1,借助于作为电动执行器的马达91直接地或间接地带动凸轮92转动以实现解锁和上锁动作。同时为了向车身模块控制器反馈可识别的电信号,在门锁的壳体上设置有微动开关93,借助于凸轮92对微动开关的按压动作和按压动作的接触实现控制信号的获取和外传。实际使用中证明,与带滑片式结构的汽车门锁相比,这种带微动开关的汽车电动门锁工作可靠,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凸轮92的布置位置与壳体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因此为了保证微动开关93位于凸轮92的枢转运动范围内,往往需要选择大尺寸的微动开关93,这不利地增加了汽车电动门锁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汽车电动门锁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因此,尽管现有的车用电动门锁在很多方面是适合的,但仍有改进的需要,尤其要提供一种更紧凑、更轻便且低成本的车用电动门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车用电动门锁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根据本技术的车用电动门锁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减小车用电动门锁的整体外形尺寸和重量,同时还能有利地降低门锁制造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电动门锁,其包括:致动电机,所述致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带有蜗杆的输出轴;布置在所述输出轴下方的扇形齿轮,该扇形齿轮沿外周带有与所述蜗杆相匹配的蜗轮以允许经由该致动电机驱动所述扇形齿轮沿第一方向枢转运动;锁止连杆,该锁止连杆操作性连接至该扇形齿轮以在该扇形齿轮沿第一方向枢转运动时朝向接合位置枢转;锁止手柄,该锁止手柄被布置能在使车门解锁的解锁位置和使车门上锁的锁止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当该锁止连杆处于接合位置时,该锁止连杆接合锁止手柄以将其保持在锁止位置;中控开关,该中控开关在所述电机本体的下方邻近所述扇形齿轮布置,以使得当所述扇形齿轮沿第一方向枢转运动时触动该中控开关并向车身控制系统发出车门上锁的电信号。鉴于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车用电动门锁的传动关系简单,通过在传动链中最主要的环节-扇形齿轮的附近设置中控开关,允许可靠且紧凑地采集车身控制系统所需的车用电动门锁的状态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车用电动门锁仅通过调整中控开关的安装位置和促动方式,就可实现以简单、可靠且低成本的方式来提取车身控制系统所需的车用电动门锁的状态信号。进一步,与已有产品相比,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车用电动门锁的体积减小、重量减轻且制造成本相应地被减低。以上种种益处非常有助于提升该型车用门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动电机还能驱动该扇形齿轮沿第二方向枢转运动,该扇形齿轮沿第二方向的枢转运动允许该锁止连杆朝向脱离位置枢转以解除与该锁止手柄的接合,其中所述扇形齿轮沿第二方向枢转运动时远离该中控开关。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扇形齿轮沿自身外周还设置有拨叉,所述锁止连杆沿外周还设置有与该拨叉形状配合的凸起部,从而允许将所述扇形齿轮的枢转运动转化为所述锁止连杆的枢转运动。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止手柄与所述锁止连杆至少部分地重叠布置,从而使自所述锁止手柄外突的锁止部接合所述锁止连杆的外周缘。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用于向所述锁止手柄施加偏压力以允许将该锁止手柄保持在解锁位置。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控开关为设置在该车用电动门锁的壳体内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借助于电导线与车身控制系统通信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车用电动门锁还包括内释放把手,所述内释放把手操作性连接至所述锁止连杆以驱动其朝向脱离位置枢转。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车用电动门锁是车辆的侧门锁。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了一种车用电动门锁的结构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用电动门锁的立体图,其中移除了部分构件;图3示出了车用电动门锁的另一立体图,其中为了更好地示出内部结构而去除了部分外部构件。附图标记说明1.致动电机;2.中控开关;3.扇形齿轮;4.锁止连杆;5.锁止手柄;6.复位弹簧;7.壳体;10.车用电动门锁;11.电机本体;12.输出轴;31.蜗杆;32.蜗轮;33.拨叉;41.凸起部;51.锁止部;91.马达;92.凸轮;93.微动开关。具体实施方式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所公开的车用电动门锁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技术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附图或示例。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至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电动门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致动电机,所述致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带有蜗杆的输出轴;/n布置在所述输出轴下方的扇形齿轮,该扇形齿轮沿外周带有与所述蜗杆相匹配的蜗轮以允许经由该致动电机驱动所述扇形齿轮沿第一方向枢转运动;/n锁止连杆,该锁止连杆操作性连接至该扇形齿轮以在该扇形齿轮沿第一方向枢转运动时朝向接合位置枢转;/n锁止手柄,该锁止手柄被布置能在使车门解锁的解锁位置和使车门上锁的锁止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当该锁止连杆处于接合位置时,该锁止连杆接合锁止手柄以将其保持在锁止位置;/n中控开关,该中控开关在所述电机本体的下方邻近所述扇形齿轮布置,以使得当所述扇形齿轮沿第一方向枢转运动时触动该中控开关并向车身控制系统发出车门上锁的电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电动门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致动电机,所述致动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带有蜗杆的输出轴;
布置在所述输出轴下方的扇形齿轮,该扇形齿轮沿外周带有与所述蜗杆相匹配的蜗轮以允许经由该致动电机驱动所述扇形齿轮沿第一方向枢转运动;
锁止连杆,该锁止连杆操作性连接至该扇形齿轮以在该扇形齿轮沿第一方向枢转运动时朝向接合位置枢转;
锁止手柄,该锁止手柄被布置能在使车门解锁的解锁位置和使车门上锁的锁止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当该锁止连杆处于接合位置时,该锁止连杆接合锁止手柄以将其保持在锁止位置;
中控开关,该中控开关在所述电机本体的下方邻近所述扇形齿轮布置,以使得当所述扇形齿轮沿第一方向枢转运动时触动该中控开关并向车身控制系统发出车门上锁的电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电机还能驱动该扇形齿轮沿第二方向枢转运动,该扇形齿轮沿第二方向的枢转运动允许该锁止连杆朝向脱离位置枢转以解除与该锁止手柄的接合,其中所述扇形齿轮沿第二方向枢转运动时远离该中控开关。


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仁康
申请(专利权)人:恩坦华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