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构建海绵城市的核心是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人行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但传统的人行道大多只是在路面上铺一层水泥或者砖石而成,暴雨之后,人行道上会存在大量积水,影响行人出行。公告号为CN206052490U的专利-一种适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雨水调蓄系统,包括地面渗水层和埋设于地面渗水层的雨水储存模块,地面渗水层由自上而下依次铺设的面层、下面层、水泥砼底层和碎石层组成,水泥砼底层和碎石层衔接处设置有透水盲管,透水盲管的一端与雨水储存模块连通,所述雨水储存模块采用土工布包覆后埋设于所述碎石层下方;所述面层采用孔隙率大于15%的彩色透水沥青铺就而成,或采用透水步砖铺就而成。上述技术方案展示了一种可减小路面积水的人行道结构,同时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透水人行道(1)和蓄排水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人行道(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渗水面层(11)、粗砂层(12)、透水混凝土层(13)以及填土层(14),所述填土层(14)的下方铺设有防渗土工布(32),所述蓄排水机构(2)包括排水槽(21)以及槽道面板(22),所述排水槽(21)为位于透水人行道(1)的侧方,所述排水槽(21)的内腔呈上开口结构,所述槽道面板(22)盖合固定于排水槽(21)的上开口且平齐在于透水人行道(1)的上道面,所述排水槽(21)朝向透水人行道(1)一侧的槽壁为泄水槽壁(211),所述泄水槽壁(21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包括透水人行道(1)和蓄排水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人行道(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铺设的渗水面层(11)、粗砂层(12)、透水混凝土层(13)以及填土层(14),所述填土层(14)的下方铺设有防渗土工布(32),所述蓄排水机构(2)包括排水槽(21)以及槽道面板(22),所述排水槽(21)为位于透水人行道(1)的侧方,所述排水槽(21)的内腔呈上开口结构,所述槽道面板(22)盖合固定于排水槽(21)的上开口且平齐在于透水人行道(1)的上道面,所述排水槽(21)朝向透水人行道(1)一侧的槽壁为泄水槽壁(211),所述泄水槽壁(211)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其两侧的泄水孔(2111),所述泄水槽壁(211)朝向透水人行道(1)一侧设置有渗水土工布(23),所述排水槽(21)连通市政排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面层(11)包括多个渗水砖(111)和植草砖(112),多个渗水砖(111)拼接形成中间面层,所述植草砖(112)设置于中间面层的两侧,所述植草砖(112)沿厚度方向开设有种植孔(1121)。
技术研发人员:宁建辉,刁万松,向正会,黄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路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