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970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涉及卡轨车技术领域,包括固定装置、防脱装置和钢丝绳,固定装置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防脱装置,防脱装置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钢丝绳,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和工字钢,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工字钢,工字钢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防脱装置,通过设置防脱装置,将钢丝绳从两个压绳槽的内部穿过,解决了卡轨车运输大型设备时滚筒处钢丝绳跳绳现象,卡轨车运行良好,杜绝了钢丝绳咬绳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卡轨车运输安全,由于钢丝绳断裂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咬绳的出现,从而避免了钢丝绳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损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
本技术涉及卡轨车
,具体为一种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
技术介绍
卡轨车有钢丝绳和柴油机两种牵引方式,钢丝绳牵引时爬坡能力可达45°,适用于复杂断面内的物料和人员运输,以及生产能力大的采区,但是现有的卡轨车钢丝绳牵引方式还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由于卡轨车运输较重物料、设备等运行通过变坡点时,卡轨车滚筒处由于余绳的原因,滚筒处会经常出现绳槽内钢丝绳跳出绳槽,从而造成相邻两股钢丝绳出现咬绳情况,严重者造成钢丝绳断裂或断股、断丝,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具备防止卡轨车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横向摆动进而造成跳绳和咬绳的优点,解决了卡轨车运输时容易造成相邻两股钢丝绳出现咬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防止卡轨车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横向摆动进而造成跳绳和咬绳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包括固定装置、防脱装置和钢丝绳,所述固定装置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防脱装置,所述防脱装置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钢丝绳,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和工字钢,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防脱装置;所述防脱装置包括底座、固定轴、轴承、第一压绳轮、第二压绳轮、活动孔、压绳槽、挡板和限位板,所述底座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轴的表面套接有轴承,所述第一压绳轮与第二压绳轮规格一致,所述第一压绳轮与第二压绳轮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孔,所述轴承的表面与活动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绳轮与第二压绳轮的表面均开设有压绳槽,两个所述压绳槽相对面所形成的空间内活动安装有钢丝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的数量为四个且以每两个为一组分别与两个固定轴的表面套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轴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固定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字钢的底部延伸至底板的内部,所述工字钢的长度为一点五米,所述工字钢延伸出底板上表面的长度为一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字钢与底座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通过设置防脱装置,将钢丝绳从两个压绳槽的内部穿过,解决了卡轨车运输大型设备时滚筒处钢丝绳跳绳现象,卡轨车运行良好,杜绝了钢丝绳咬绳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卡轨车运输安全,由于钢丝绳断裂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咬绳的出现,从而避免了钢丝绳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损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脱装置结构剖面图。图中:1、固定装置;11、底板;12、工字钢;2、防脱装置;21、底座;22、固定轴;23、轴承;24、第一压绳轮;25、第二压绳轮;26、活动孔;27、压绳槽;28、挡板;29、限位板;3、钢丝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防脱装置2和钢丝绳3,所述固定装置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防脱装置2,所述防脱装置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钢丝绳3,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底板11和工字钢12,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工字钢12,所述工字钢1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防脱装置2;所述防脱装置2包括底座21、固定轴22、轴承23、第一压绳轮24、第二压绳轮25、活动孔26、压绳槽27、挡板28和限位板29,所述底座21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轴22,所述固定轴2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轴22的表面套接有轴承23,所述第一压绳轮24与第二压绳轮25规格一致,所述第一压绳轮24与第二压绳轮25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孔26,所述轴承23的表面与活动孔26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绳轮24与第二压绳轮25的表面均开设有压绳槽27,两个所述压绳槽27相对面所形成的空间内活动安装有钢丝绳3,两个压绳槽27相对面的空间与钢丝绳3的规格相适配,通过设置防脱装置2,将钢丝绳3从两个压绳槽27的内部穿过,解决了卡轨车运输大型设备时滚筒处钢丝绳3跳绳现象,卡轨车运行良好,杜绝了钢丝绳3咬绳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卡轨车运输安全,由于钢丝绳3断裂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咬绳的出现,从而避免了钢丝绳3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损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具体的,所述轴承23的数量为四个且以每两个为一组分别与两个固定轴22的表面套接。本实施方案中,四个轴承23使得第一压绳轮24和第二压绳轮25转动时的稳定性提高,便于配合钢丝绳3穿过压绳槽27的内部。具体的,所述固定轴22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挡板28,所述固定轴22的表面固定套接有限位板29。本实施方案中,挡板28和限位板29将第一压绳轮24和第二压绳轮25的两侧进行防护,避免第一压绳轮24与第二压绳轮25受到钢丝绳3的牵扯造成可能发生轴承23偏转,对钢丝绳3的防跳和防咬起到了辅助作用。具体的,所述工字钢12的底部延伸至底板11的内部,所述工字钢12的长度为一点五米,所述工字钢12延伸出底板11上表面的长度为一米。本实施方案中,工字钢12延伸至底板11内部零点五米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提高卡轨车的运输稳定性,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具体的,所述工字钢12与底座2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本实施方案中,工字钢12与底座21焊接的方式保证了该装置的稳定且便于后期的拆卸更换,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卡轨车滚筒出绳口钢丝绳3穿过两个压绳槽27的内部,使得钢丝绳3在移动时带动第一压绳轮24与第二压绳轮25移动,两个压绳槽27相对面的空间与钢丝绳3的规格相适配,通过上述完成对该装置的操作。综上所述,该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通过设置防脱装置2,将钢丝绳3从两个压绳槽27的内部穿过,解决了卡轨车运输大型设备时滚筒处钢丝绳3跳绳现象,卡轨车运行良好,杜绝了钢丝绳3咬绳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卡轨车运输安全,由于钢丝绳3断裂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是无法估量的,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咬绳的出现,从而避免了钢丝绳3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损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防脱装置(2)和钢丝绳(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防脱装置(2),所述防脱装置(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钢丝绳(3),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底板(11)和工字钢(12),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工字钢(12),所述工字钢(1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防脱装置(2);/n所述防脱装置(2)包括底座(21)、固定轴(22)、轴承(23)、第一压绳轮(24)、第二压绳轮(25)、活动孔(26)、压绳槽(27)、挡板(28)和限位板(29),所述底座(21)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轴(22),所述固定轴(2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轴(22)的表面套接有轴承(23),所述第一压绳轮(24)与第二压绳轮(25)规格一致,所述第一压绳轮(24)与第二压绳轮(25)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孔(26),所述轴承(23)的表面与活动孔(26)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绳轮(24)与第二压绳轮(25)的表面均开设有压绳槽(27),两个所述压绳槽(27)相对面所形成的空间内活动安装有钢丝绳(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轨车钢丝绳防咬绳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防脱装置(2)和钢丝绳(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防脱装置(2),所述防脱装置(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钢丝绳(3),所述固定装置(1)包括底板(11)和工字钢(12),所述底板(1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工字钢(12),所述工字钢(1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防脱装置(2);
所述防脱装置(2)包括底座(21)、固定轴(22)、轴承(23)、第一压绳轮(24)、第二压绳轮(25)、活动孔(26)、压绳槽(27)、挡板(28)和限位板(29),所述底座(21)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轴(22),所述固定轴(2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轴(22)的表面套接有轴承(23),所述第一压绳轮(24)与第二压绳轮(25)规格一致,所述第一压绳轮(24)与第二压绳轮(25)的内部均开设有活动孔(26),所述轴承(23)的表面与活动孔(26)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绳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红邈刘嵘段瑞李端强周念华任杰柴宗荣李江龙范红丽杨琳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