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装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56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将液体或颗粒材料(6)装填进容器的机器,其中绕轴线(9)连续旋转的转盘式输送机(12)支撑多个支撑和称重头(25),每个支撑和称重头(25)相互独立并在用于供给材料(6)的供给装置(20)下面支撑各自的容器(2);及其中每个支撑和称重头(25)都通过相应的快装连接/断开装置(26)与转盘式输送机(12)结构性和功能性相连。(*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液体或颗粒状材料装填进容器的机器。在上述已知类型的机器中,支撑和称重单元通常包括连续的环形挡板,其与输送机成为一体并用来接收连续的空容器,每个容器都位于各自装填材料供给装置下方的挡板上。支撑上述空容器的挡板和多个称重装置相连,其中每个称重装置都位于挡板下面的各自的加载台,在装填过程之前和之中,分别给处理单元提供相对于相应容器重量的数据用于控制相应的供给装置。在上述已知类型的设备中,支撑和称重单元可以是一个整体单元,这样在任何一个加载台上的任何维修和/或保养和/或零件替换,都需要随时停止机器。而且,在上述已知类型的机器中,任何形式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挡板的改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将液体或颗粒材料装填进容器的机器,该机器包括绕一个轴线连续旋转的转盘式输送机;多个供给装置,其用于供给所述材料,由所述输送机承载,绕所述轴线设置并位于各自的加载台;及支撑和称重装置,其由所述转盘式输送机承载用来支撑和称重所述容器,其中每一个都位于各自的所述加载台以接收来自供给装置的所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和称重装置包括多个独立的支撑和称重头,每一个都用来在各自的所述加载台支撑和称重对应的容器;以及多个连接装置,每一个都位于各自的所述加载台,以便允许各自的所述支撑和称重头与所述输送机快速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连接/断开。装料机1包括固定基座7,由圆柱8限定的中部,圆柱8具有大体上垂直的轴线9并利用插入的轴承10用于支撑转动,输送机12的管状基杆11,其装配到基座7上,并通过为示出的已知的驱动电机绕轴线9转动。输送机12包括圆柱形的基体13,其与轴线9同轴,并在底部由与基杆11顶端一体地相连的底壁14限定;及圆柱形储罐15,其与轴线9同轴并由圆柱体13的顶部支撑。储罐15的直径上大于圆柱体13,并底部由基本上垂直于轴线9的底壁16限定,底壁16包括突出于圆柱体13侧壁18的外部的周边部分17。输送机12还包括多个加载台19,其绕着轴线9均匀地间隔开,并由各自已知的用来供给材料6的供给装置20限定,并从储罐15的壁16的周边部分17沿着平行于轴线9的各自的轴线21向下延伸,并以已知的方式通过各自的阀装置22和各自的已知的流量传感器23控制;及支撑单元24,其用于接收瓶状容器并将每个瓶状容器支撑在周边部分17的下面及壁18的外面,并具有与相应供给装置20的轴线21同轴的各自的轴线3。支撑单元24在每个加载台19上都包括一个相应的支撑和称重头25,通过插入由与圆柱体13成一体的托架26所限定的快速固定功能性连接/断开装置,所述支撑和称重头与圆柱体13可拆除地连接。如图3更清楚地所示,每个托架26都基本上为L形,相对于轴线9径向延伸,并包括管状臂27,所述管状臂27平行于轴线9从圆柱体13的底壁13向下延伸,并具有与形成在底壁14内的座29相配合的管状附件28,并通过螺钉30和底壁14连成一体。托架26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圆柱形的管状臂31,其沿着径向轴线32从管状臂27的底端向外延伸,管状臂31外部被攻丝,并通过与轴线32交叉状件的隔板33与管状臂27分开。隔板33具有相对于轴线32偏心的通孔34,电插座35穿过通孔34配合,所述电插座通过沿管状臂27延伸并穿过底壁14的电缆36与处理单元37相连,并依次与阀装置22以及传感器23相连。上述每个支撑和称重头25都包括具有纵向轴线39的基本上成圆柱形的外壳38,并依次包括两个端壁40和41和与轴线39同轴的圆柱形侧壁42,其中端壁40朝向相对管状臂31的自由端。每个支撑和称重头25通过两个设定装置43和44与相对的管状臂31相连,装置43是由管状附件45所限定的横向设定装置,所述管状附件45从壁40向外延伸并与轴线39同轴,而且能够精确地配合进相对臂31的开口自由内给定的长度。所以轴线39和相对轴线32同轴。装置44是由偏心销46所限定的角度设定装置。偏心销46由封闭管状附件45的横向隔离件47承载,并与长度比配合在相对管状臂31内的附件45长度短的相应孔34配合。附件45的外表面上以轴向滑动和角度空转的方式安装有内螺纹环形螺母45。螺母45还与相对管状臂31的外螺纹相配合以便使臂31的自由端与由附件45的外部肩凸缘相接触。外壳38容纳的台秤49包括用于与壁40的内表面相连并限定铰接平行四边形框架框架51的挡块50,平行四边形框架框架51构成台秤49的一部分,而且依次包括两个曲柄52和53,及大体平行于轴线9的连杆54,两个曲柄相对于轴线9在大体径向平面内一个位于另一个上面并且在大体上垂直于轴线9的方向上从挡块延伸出。台秤49还包括板55,其具有基本上平行于轴线9的轴线56,位于外壳38外面,并于直立件57的顶端连成一体,其底部与沿着曲柄52靠近连杆54的点成一体,直立件57与轴线56同轴并以滑动的方式同与轴线56同轴并且径向装配穿过侧壁42的套筒58配合。铰接的平行四边形框架51由销59支撑在上述位置上,销59与曲柄52协作,与轴线56同轴地安装在托架60的自由端上。托架60与挡块50通过螺钉61连成一体,并位于曲柄52和53之间,而且基本上平行于曲柄52和53。托架60具有一个薄的、相对柔韧的、由波纹套筒63保护并支撑印刷电路64的中间部分62,其通过插头65限定了一个与相对插座35电连接的测压元件,插头65通过隔离件47装配并以已知的方式与印刷电路相连。两个挡销66和67平行于轴线56并设置在其两侧,它们穿过外壳38的侧壁42装配,并与套筒58直接相对,以便当托架60由于施加在板55上平行于轴线56的静态负载而被弯曲时与托架60和曲柄53横向协作。夹持组件68与板55连成一体以便保持直立在板55上的相应瓶状容器2,其轴线3与轴线56同轴,并包括从板55及沿板55向上延伸的直立件69,其支撑两个用于分别与瓶状容器2的主体和颈部4配合的叉状件70和71。在实际应用中,输送机12绕轴线9连续旋转,装填的时候,在每个轮次,每个加载台19接收未装填的相应瓶状容器2。相对于一个加载台19,空的瓶状容器2当在相应支撑和称重头25的板55上加载并与相应的夹持组件68配合时,它们的重量压在各自的托架60上,托架60通过变形,经印刷电路64将信号发送到通过已知方式确定空的瓶状容器重量(自重)的处理单元37。一旦上述过程完成,处理单元37就会打开相应供给装置20的阀装置22以便逐渐装填空的瓶状容器2,瓶状容器重量的逐渐增加可以由相应的台秤49连续的检测出来。如果通过相应供给装置20的材料6流在通过相应传感器检测时与重量的联系增加不相应(由此显示瓶状容器2损坏或破裂),处理单元37关闭阀装置22。在正常的条件下,当检测到重量减去先前测量到的自重达到给定的预设值时,处理单元37关闭阀装置22,其中很显然所述给定的预设值在瓶状容器2到达加载台(未示出)之间达到,在所述加载台瓶状容器未装载并以一种已知的方式离开支撑单元24。关于上述机器1,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多个单独的支撑和称重头25形成支撑单元24,与相应的已知的装料机相比,不但能够大大简化修理或维修工作,而且能够在不停止装料机1以必须拆开和重新连接各自的支撑和称重头的情况下完成上述工作,其中所述多个支撑和称重头25能够利用相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液体或颗粒状材料装填进容器的机器,该机器(1)包括绕轴线(9)连续旋转的转盘式输送机(12);多个用于供给所述材料(6)的供给装置(20),所述供给装置(20)由所述转盘式输送机(12)承载,绕所述轴线(9)设置,并且位于各自的加载台(19)上;及支撑和称重装置(24),它们由所述转盘式输送机(12)承载以用来支撑和称重所述的多个容器(2),每个所述容器都位于各自所述的加载台(19)上以接收来自所述供给装置(20)的所述材料(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和称重装置(24)包括多个独立的支撑和称重头(25),每个支撑和称重头都用来在各自的加载台上支撑和称重各自的所述容器(2);及多个连接装置(26),每个连接装置都位于各自所述的加载台(19)上,以便允许各自的支撑和称重头(25)与所述转盘式输送机(12)之间的快速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连接/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纳尔奇索德安东尼米廖拉蒂斯特凡诺卡瓦拉里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自动化启动机构ACMA公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