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55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包括并排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之间设有并行设置的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第一站台的外侧设有第一到发线,第二站台的外侧设有第二到发线,其中第一到发线的两端与上行正线连接且环绕第一站台设置,第二到发线的两端与下行正线连接且环绕第二站台设置,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之间设有间隔开设置的第一单渡线和第二单渡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越行站在贯通运营时可实现列车越行,分段独立运营时可实现列车同站台换成,为市域及城际轨道交通运营提供便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日益提高,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为了缓解庞大的城市人口与拥挤的交通状况之间的矛盾,卫星城市以及城市群应运而生。为了解决主城与卫星城以及城市群之间的客流通行需求,市域及城际轨道交通正处于大力发展之中。现有技术中,根据运输组织需求开行快慢车,利用车站到发线越行,此时站站停列车利用到发线停靠站台并上下客,越行列车利用正线不停站直接通过;根据线路客流特征及运营管理需要,需要在同一站台来完成两段轨道线路的折返运行,即分段独立运行,但现有的轨道交通中贯通运营和分段独立运营为分开单独设计的,这在无形当中降低了市域及城际轨道交通的运载效率,增加了乘客的旅行时间,不利于轨道交通的持续性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在贯通运营时可实现列车越行,分段独立运营时可实现列车同站台换成,为市域及城际轨道交通运营提供便利条件的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包括:并排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所述第一站台和所述第二站台各自的两端均平齐设置,所述第一站台和所述第二站台之间设有并行设置的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所述第一站台的外侧设有第一到发线,所述第二站台的外侧设有第二到发线,其中所述第一到发线的两端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且环绕所述第一站台设置,所述第二到发线的两端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且环绕所述第二站台设置,所述上行正线和所述下行正线之间设有间隔开设置且分设在所述第一站台两侧的第一单渡线和第二单渡线。进一步,所述第一到发线的一端通过第一道岔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道岔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道岔和所述第二道岔分设于所述第一站台的两侧。进一步,所述第二到发线的一端通过第三道岔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道岔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三道岔和所述第四道岔分设于所述第二站台的两侧,所述第三道岔到所述第一站台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道岔到所述第二站台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道岔和所述第四道岔平齐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单渡线位于所述第一道岔和所述第一站台之间。进一步,所述第二单渡线位于所述第二道岔和所述第四道岔的外侧。进一步,所述第一单渡线的一端通过第五道岔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六道岔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五道岔到所述第一站台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六道岔到所述第二站台的垂直距离。进一步,所述第二单渡线的一端通过第七道岔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八道岔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七道岔到所述第一站台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八道岔到所述第二站台的垂直距离。进一步,所述第一道岔、所述第二道岔、所述第三道岔和所述第四道岔均为九号单开道岔。进一步,所述第五道岔、所述第六道岔、所述第七道岔和所述第八道岔均为九号单开道岔。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的运行方法,包括贯通运行方法和分段运行方法;S1、当全线采用贯通运营时,列车在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完成快慢车越行,其贯通运行方法为:上行正线的停站列车的运行径路为:列车由上行正线的上游通过第一道岔驶入第一到发线并在第一站台停靠,此时旅客上下车,再通过第二道岔驶入上行正线;上行正线的越行列车的运行径路为:列车由上行正线的上游直行通过第一站台,并驶入上下正线的下游,以在上行正线上完成对停站列车的越行运行;下行正线的停站列车的运行径路为:列车由下行正线的上游通过第四道岔驶入第二到发线并停靠在第二站台,此时旅客上下车,再通过第三道岔驶入下行正线;下行正线的越行列车的运行径路为:列车由下行正线的上游直行通过第二站台,并驶入下行正线的下游,以在下行正线上完成对停站列车的越行运行。S2、当全线采用分段独立运行时,此时车站为A、B两段线路的起终点站,并在第一站台实现同站台换乘,且分段运行方法为:A端列车于第一站台折返的运行径路为:列车由A端上行正线直行驶入第一站台后停靠,旅客上下车,再经过第五道岔驶入第一单渡线,经由第六道岔驶入A端的下行正线完成A端列车折返;B端列车于第一站台折返的运行径路为:列车由B端下行正线驶入,通过第八道岔驶入第二单渡线,经由第七道岔、第二道岔驶入第一到发线后停靠第一站台,旅客上下车,然后经由第二道岔驶入B端的上行正线,完成B端列车折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在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之间设有并排设置的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在第一站台的外侧设有围绕第一站台且两端均与上行正线连接的第一到发线,在第二站台的外侧设有围绕第二站台且两端均与下行正线连接的第二到发线,其中在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中设有位于第一站台两侧的第一单渡线和第二单渡线,第一单渡线布置于第一到发线与上行正线接轨点的内侧,第二单渡线布置于第二到发线与下行正线接轨点的外侧,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的轨道交通越行站结构,既能满足贯通运营的要求,也能满足分段独立运营的要求,贯通运营时可完成快慢车的越行,分段独立运营时可实现不同运营线列车同站台换乘,从而为市域及城际轨道交通运营提供便利条件,提高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当采用分段独立运营时,A、B两端的两条线路的列车在第一站台折返并实现同站台换成,其中,A端列车通过上行正线驶入第一站台,并停靠在第一站台上下客,再通过第一单渡线出站进入A端下行正线,A端列车“直进侧出”并在第一站台折返;B端列车通过下行正线和第二单渡线、第二道岔从B端上行正线驶入第一到发线,并停靠在第一站台上下客,再直行驶入B端上行正线,B端列车“侧进直出”并在第一站台折返。当采用贯通运营时,在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能完成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快慢车的越行,其中上行慢车进入第一到发线在第一站台停靠并上下客,上行快车利用上行正线直接通过第一站台,越过上行慢车运行;下行快慢车与上行快慢车越行方法相同,其中在全线贯通运行条件下,布置于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两侧的第一单渡线和第二单渡线可方便列车灵活转向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的结构布置图。其中,1-第一站台;2-第二站台;3-上行正线;4-下行正线;5-第一到发线;6-第二到发线;7-第一单渡线;8-第二单渡线;11-第一道岔;12-第二道岔;13-第三道岔;14-第四道岔;15-第五道岔;16-第六道岔;17-第七道岔;18-第八道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种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包括:并排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站台1和第二站台2,第一站台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包括:并排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所述第一站台和所述第二站台各自的两端均平齐设置,所述第一站台和所述第二站台之间设有并行设置的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台的外侧设有第一到发线,所述第二站台的外侧设有第二到发线,其中所述第一到发线的两端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且环绕所述第一站台设置,所述第二到发线的两端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且环绕所述第二站台设置,所述上行正线和所述下行正线之间设有间隔开设置且分设在所述第一站台两侧的第一单渡线和第二单渡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包括:并排且间隔开设置的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所述第一站台和所述第二站台各自的两端均平齐设置,所述第一站台和所述第二站台之间设有并行设置的上行正线和下行正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站台的外侧设有第一到发线,所述第二站台的外侧设有第二到发线,其中所述第一到发线的两端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且环绕所述第一站台设置,所述第二到发线的两端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且环绕所述第二站台设置,所述上行正线和所述下行正线之间设有间隔开设置且分设在所述第一站台两侧的第一单渡线和第二单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到发线的一端通过第一道岔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道岔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道岔和所述第二道岔分设于所述第一站台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顾贯通及分段运营的轨道交通越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到发线的一端通过第三道岔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道岔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其中所述第三道岔和所述第四道岔分设于所述第二站台的两侧,所述第三道岔到所述第一站台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道岔到所述第二站台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道岔和所述第四道岔平齐设置。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小应徐瑰麟习子文刘铮黄珍蒋春生徐前前李贵舒启翀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