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87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包括至少一个先期站台层,于底部先期站台层底板下方预留有换乘楼梯结构,换乘楼梯结构包括楼梯平台和预留梯段,预留梯段分别连接楼梯平台以及相邻的先期站台层底板,楼梯平台四周设有用于与周围土层隔离的预留结构侧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车站,仅在底部先期站台层的底板下方预留换乘楼梯结构,不预留远期车站全横断面的轨行区及站台板结构,可有效地减小车站换乘节点预留工程量,节约工程成本;可以避免出现远期线路调整线路走向等而导致先期预留结构浪费的情况,在出现远期线路客流超出先期预留换乘节点预测客流等情况时,上述预留结构也能较好地适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车站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车站,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站。
技术介绍
城市地铁发展迅速,地铁平行、交叉(高低错开)汇合形成地铁换乘的车站也越来越多。换乘站一般属于两条或多条地铁线,不同的地铁线往往不同期施工,因此在先期施工时需要预留远期换乘节点。目前换乘节点的施工主要采用全明挖法,具体做法是:在初期施工时,就用明挖法把远期的换乘节点一起完成,一般需要预留远期车站全横断面的轨行区及站台板结构,远期施工时只需施工换乘节点以外的部分即可。这种方式预留工程量大,先期投资大;另外还可能出现远期线路调整线路走向的情况,导致先期预留结构的浪费,以及可能出现远期线路客流超出先期预留换乘节点预测客流的情况,换乘节点结构可能需要相应地调整,此时再增大远期线路站台宽度时施工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站,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包括至少一个先期站台层,于底部先期站台层底板下方预留有换乘楼梯结构,所述换乘楼梯结构包括楼梯平台和预留梯段,所述预留梯段分别连接所述楼梯平台以及相邻的先期站台层底板,所述楼梯平台四周设有用于与周围土层隔离的预留结构侧墙。作为实施例之一,其中一面预留结构侧墙与所述底部先期站台层的轨道侧侧墙共面。作为实施例之一,该轨道交通车站还包括施建于所述底部先期站台层下方的后期站台层,所述后期站台层的一端设有端头梯段,所述端头梯段在破除其中一面预留结构侧墙后与所述楼梯平台连接,从而所述后期站台层与所述底部先期站台层衔接构成为L型换乘节点或T型换乘节点。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后期站台层通过盾构和/或暗挖形式穿越所述底部先期站台层。作为实施例之一,该轨道交通车站还包括顶部站厅层,所述顶部站厅层位于各所述先期站台层上方。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轨道交通车站,仅在底部先期站台层的底板下方预留换乘楼梯结构,不预留远期车站全横断面的轨行区及站台板结构,可有效地减小车站换乘节点预留工程量,节约工程成本;同时,可以避免出现远期线路调整线路走向等而导致先期预留结构浪费的情况,在出现远期线路客流超出先期预留换乘节点预测客流等情况时,上述预留结构也能较好地适应,可在不影响已预留换乘楼梯结构的情况下,相应地增大远期线路站台宽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车站换乘节点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的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沿B-B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期站台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包括至少一个先期站台层2,于底部先期站台层底板21下方预留有换乘楼梯结构,所述换乘楼梯结构包括楼梯平台32和预留梯段31,所述预留梯段31分别连接所述楼梯平台32以及相邻的先期站台层底板21,所述楼梯平台32四周设有用于与周围土层隔离的预留结构侧墙33。其中,上述轨道交通车站一般还包括站厅层1,该站厅层1位于车站顶部,即位于各先期站台层2的上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轨道交通车站为先期二层车站,即包括一个先期站台层2和一个站厅层1,该先期站台层2即构成为上述底部先期站台层2。当然,也可以是有多条交通线路,即有多个先期站台层2,该多个先期站台层2优选为是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上述底部先期站台层2即为最下方的先期站台层2。上述预留的换乘楼梯结构用于与后期站台层4衔接,后期站台层4施工时,在对应位置处施作一梯段与上述楼梯平台32连接即可实现后期站台层4与上述底部先期站台层2的换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换乘楼梯结构可设置于底部先期站台层2的中段,在后期站台层4施作端头梯段41连接上述楼梯平台32后,该后期站台层4与上述底部先期站台层2之间可构成T型换乘节点;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述换乘楼梯结构可设置于底部先期站台层2的端部,在后期站台层4施作端头梯段41连接上述楼梯平台32后,该后期站台层4与上述底部先期站台层2之间可构成L型换乘节点。在上述预留结构中,通过多面预留结构侧墙33将楼梯平台32围护起来,使楼梯平台32四周与周围土层隔离开,显而易见地,底部先期站台层2底部预留上述换乘楼梯结构后即止,楼梯平台32底端即为预留结构底端,也即为先期车站结构的底端,这明显区别于现有的轨道交通车站预留形式(即预留远期车站全横断面的轨行区及站台板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车站,仅在底部先期站台层2的底板21下方预留换乘楼梯结构,不预留远期车站全横断面的轨行区及站台板结构,可有效地减小车站换乘节点预留工程量,节约工程成本;同时,可以避免出现远期线路调整线路走向等而导致先期预留结构浪费的情况,在出现远期线路客流超出先期预留换乘节点预测客流等情况时,上述预留结构也能较好地适应,可在不影响已预留换乘楼梯结构的情况下,相应地增大远期线路站台宽度。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和图3,上述楼梯平台32延伸至底部先期站台层2的轨行区下方,换言之,其中一面预留结构侧墙33与所述底部先期站台层2的轨道侧侧墙共面。该结构不仅可以保证底部先期站台层2及预留换乘楼梯结构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减少后期站台层4施工时对底部先期站台层2结构的影响。如上所述,如图1,该轨道交通车站进一步还可包括后期站台层4,该后期站台层4施建于所述底部先期站台层2下方;基于上述的先期车站结构,则该后期站台层4优选为通过盾构和/或暗挖形式穿越所述底部先期站台层2,不仅便于施工,而且不影响先期车站结构。显然地,基于上述盾构和/或暗挖形式,可形成相应结构的后期站台层4,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理解和确定的。如上所述,如图1和图4,该后期站台层4的一端设有端头梯段41,所述端头梯段41在破除其中一面预留结构侧墙33后与所述楼梯平台32连接,从而所述后期站台层4与所述底部先期站台层2衔接构成为L型换乘节点或T型换乘节点。其中,该端头梯段41与楼梯平台32连接后,该端头梯段41、楼梯平台32与上述预留梯段31构成的换乘楼梯可以是L型楼梯也可以是平行双跑楼梯等楼梯形式,此处不作一一例举。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包括至少一个先期站台层,其特征在于:于底部先期站台层底板下方预留有换乘楼梯结构,所述换乘楼梯结构包括楼梯平台和预留梯段,所述预留梯段分别连接所述楼梯平台以及相邻的先期站台层底板,所述楼梯平台四周设有用于与周围土层隔离的预留结构侧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站,包括至少一个先期站台层,其特征在于:于底部先期站台层底板下方预留有换乘楼梯结构,所述换乘楼梯结构包括楼梯平台和预留梯段,所述预留梯段分别连接所述楼梯平台以及相邻的先期站台层底板,所述楼梯平台四周设有用于与周围土层隔离的预留结构侧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站,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面预留结构侧墙与所述底部先期站台层的轨道侧侧墙共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施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春张扬王永伟王攀攀尚挺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