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式自动洗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547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式自动洗车机,包括机架,机架进口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板;两个导向板分别与机架进口形成两个相对的拐角,两个拐角的底部均设第一横向防撞杆,机架进口两侧均设有第一纵向防撞杆;机架进口顶部沿宽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吹风机、第二吹风机、第三吹风机和第四吹风机。上述通过导向板的设置,对司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提高了司机对车辆控制的准确性;通过横、纵向防撞杆的设置,可提醒司机及时调整车身,减少了因碰撞而导致的故障;通过在机架进口顶部设置吹风机,可在喷水之前,对车身横向和侧面进行吹灰,提高了清洗的洁净度;进一步,使得车身得到及时的调整;能对碰撞的车辆形成保护;实现了碰撞的智能化分析与处理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式自动洗车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撞式自动洗车机,属于自动洗车机领域。
技术介绍
自动洗车机是新一代汽车清洗的工具,具有清洗速度快的优势,正在逐步替代人工洗车。随着家用轿车的普及,自动洗车机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因此,对洗车机进行研发改进,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针对新上路的司机,对车的控制技术相对较差,对车距和方向的掌握和控制不太精准,而自动洗车机鉴于洗车和节省空间的考虑,其进出口宽度均非常有限,因此,新手司机在使用自动洗车机时,常会发生因控制不精准而撞击到自动洗车机进而导致故障的问题。且现有的自动洗车机多为直接喷水或清洁液后,然后进行横向、纵向的清洗,存在洁净性差的缺陷,因此,比较多的人还是愿意选择人工清洗。进一步,现有洗车机多不带烘干功能,当遇到灰尘较大的路面时,清洗过后的车辆容易黏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撞式自动洗车机,能有效减少因碰撞而导致的故障,且提高了洗车的洁净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撞式自动洗车机,包括机架,机架内从进口到出口设有喷水机构、立刷机构和横刷机构,机架进口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板,两个导向板之间的宽度大于机架进口的宽度;两个导向板分别与机架进口形成两个相对的拐角,两个拐角的底部均设第一横向防撞杆,机架进口两侧均设有第一纵向防撞杆;机架进口顶部沿宽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吹风机、第二吹风机、第三吹风机和第四吹风机,其中,第二吹风机和第三吹风机的出风口垂直向下,第一吹风机和第四吹风机的出风口均向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倾斜。立刷机构用车身两侧清洗,横刷机构用于车身横向的清洗;由于机架进口宽度较小,对于新手司机很难精准地控制进车的方向,而通过在机架进口两侧设置间距大于机架进口的两个导向板,司机可先将车身方向控制在两个导向板之间,然后再进行微调进入机架进口,降低了对司机的驾车要求,减少了因控制不好而对自动洗车机的撞击,减少了因撞击引发的洗车机故障;进一步,在进入自动洗车机进口的过程中,司机车向一旦没控制好,会先触碰第一横向防撞杆或第一纵向防撞杆,司机一旦觉察到撞倒了第一横向防撞杆或第一纵向防撞杆,需立即停车,重新调整,因此减少了直接对自动洗车机的撞击,减少了故障;第二吹风机和第三吹风机可对车辆的横向形成吹扫,以吹走积灰,第一吹风机和第四吹风机可对车辆的两侧形成吹扫,先吹扫后,再进行喷水或清洗液清洗,也即第一吹风机、第二吹风机、第三吹风机和第四吹风机设在喷水机构、立刷机构和横刷机构的上游,车辆进入前,先吹扫、再清洗,经实践验证,上述方案使得洗车的洁净度有明显提升。本申请上下、左右、前后、顶部、底部等方位词,均指装置正常使用的相对位置;上游到下游的方向也即机架进口到出口的方向。为了避免机架出口端的车辆对自动洗车机形成撞击,机架出口端两侧底部设有第二横向防撞杆。为了对自动洗车机形成更好的保护,机架出口两侧均设有第二纵向防撞杆。为了使得车身能得到及时的调整,第一横向防撞杆和第二横向防撞杆距离地面的高度均为100~300mm,这样只要车身控制不准,会车头会第一时间触碰到横向防撞杆,能更好地对洗车机形成保护,同时减小了车身调整的难度,因为车头或车尾在错误的方向伸入的越深,越难调整。第一纵向防撞杆和第二纵向防撞杆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均为100~300mm、长度均为800~1000mm。本申请纵向防撞杆指竖直设置、与水平方向垂直的防撞杆;横向防撞杆指水平设置、与水平方向平行的防撞杆。为了保护车辆,第一横向防撞杆、第二横向防撞杆、第一纵向防撞杆和第二纵向防撞杆的外围均设有弹性层。为了提高控制的智能化,第一横向防撞杆、第二横向防撞杆、第一纵向防撞杆和第二纵向防撞杆内均设有防撞压条传感器,防撞压条传感器与洗车机的控制系统连接。车辆向防撞杆施以压力,防撞压条传感器内部感应带的导电体互相接触,导致电阻和电流改变,通过洗车控制系统做出进一步的分析,然后通过语音等提示司机已撞到防撞杆了,需要调整车身,进一步还可根据撞击方向分析提示司机怎样调整车身、根据碰撞力度和/或碰撞方向分析是否需要停止清洗操作,防撞压条传感器所用的型号可以是YD-2467等,具体的连接和控制方式,参照现有技术,比参照如agv小车等。洗车机的控制系统可以是PLC控制系统等,具体参照现有技术即可。为了提高车辆底部、轮胎等部位的清洁度,机架进口底部两侧均设有出风口斜向上的第五风机。现有洗车机多不带烘干功能,当遇到灰尘较大的路面时,清洗过后的车辆容易黏灰,为了解决此问题,本申请在机架进口端的顶部和两侧均设置热风出风口,用于车辆的烘干。为了提高吹扫效果,第一吹风机和第四吹风机的出风口与竖直方向呈15~30°夹角。为了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两个导向板周边均设有警示条。为了方便控制进出,在两个导向板的上游还设有道闸。为了便于监控,同时便于对清洗前的车辆进行拍摄,两个导向板的顶部均设有摄像头。这样一旦遇到因故障而导致的车损,可根据摄像头拍摄到的清洗前的照片,来评估车损程度。摄像头的装设与控制方法参照现有技术即可。为了进一步提高清洗前车辆拍摄的完整性,机架进口顶部中央设有摄像头。本技术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本技术防撞式自动洗车机,通过导向板的设置,对司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提高了司机对车辆控制的准确性;通过横向、纵向防撞杆的设置,可提醒司机及时调整车身,减少了因碰撞而导致的故障;通过在机架进口顶部设置吹风机,可在喷液体之前,对车身横向和侧面进行吹灰,提高了清洗的洁净度;进一步,还能对洗车机出口端形成很好的保护;使得方向错误的车身得到及时的调整;能对碰撞的车辆形成保护;实现了碰撞的智能化分析与处理;提高了车辆底部、轮胎等部位的清洁度;将清洗后的车辆得到及时的烘干;还具有提示、监控和拍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撞式自动洗车机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中,1为立刷机构,2为横刷机构,3为导向板,4为机架进口,5为机架出口,6为第一横向防撞杆,7为第一纵向防撞杆,8为第一吹风机,9为第二吹风机,10为第三吹风机,11为第四吹风机,12为第二横向防撞杆,13为第五风机,14警示条,15为摄像头,16为暂停按钮,17拐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防撞式自动洗车机,包括机架,机架内从进口到出口设有喷水机构、立刷机构和横刷机构,机架进口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板,两个导向板之间的宽度大于机架进口的宽度;两个导向板分别与机架进口形成两个相对的拐角,两个拐角的底部均设第一横向防撞杆,机架进口两侧均设有第一纵向防撞杆;机架进口顶部沿宽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吹风机、第二吹风机、第三吹风机和第四吹风机,其中,第二吹风机和第三吹风机的出风口垂直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式自动洗车机,包括机架,机架内从进口到出口设有喷水机构、立刷机构和横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架进口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板,两个导向板之间的宽度大于机架进口的宽度;两个导向板分别与机架进口形成两个相对的拐角,两个拐角的底部均设第一横向防撞杆,机架进口两侧均设有第一纵向防撞杆;机架进口顶部沿宽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吹风机、第二吹风机、第三吹风机和第四吹风机,其中,第二吹风机和第三吹风机的出风口垂直向下,第一吹风机和第四吹风机的出风口均向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式自动洗车机,包括机架,机架内从进口到出口设有喷水机构、立刷机构和横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机架进口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板,两个导向板之间的宽度大于机架进口的宽度;两个导向板分别与机架进口形成两个相对的拐角,两个拐角的底部均设第一横向防撞杆,机架进口两侧均设有第一纵向防撞杆;机架进口顶部沿宽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吹风机、第二吹风机、第三吹风机和第四吹风机,其中,第二吹风机和第三吹风机的出风口垂直向下,第一吹风机和第四吹风机的出风口均向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式自动洗车机,其特征在于:机架出口端两侧底部设有第二横向防撞杆,机架出口两侧均设有第二纵向防撞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式自动洗车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横向防撞杆和第二横向防撞杆距离地面的高度均为100~300mm;第一纵向防撞杆和第二纵向防撞杆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均为100~300mm、长度均为800~1000mm。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撞式自动洗车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横向防撞杆、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永德赵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