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空调进气管、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4486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的空调进气管、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汽车的空调进气管包括上风道,空气和水从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上风道的出气口用于与空调进气口连通,以使经由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空气进入空调进气口,并且通过在上风道的底壁上设置流水槽,以使经由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流水槽内,从而实现水气分离,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上层流水槽盖板和下层流水槽的方案导致水气分离结构复杂及成本高,从而简化了水气分离结构,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空调进气管、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的空调进气管、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空调系统对于汽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能够为乘客舱提供舒适的环境温度和新鲜空气。目前,现有的汽车空调系统为了吸进新鲜空气同时防止水进入,一般采用上下双层的结构来实现水气分离,即采用上层流水槽盖板(由塑料制成)和下层流水槽(由钣金制成)的方案来实现水气分离,具体地,汽车空调系统设有用于吸入新鲜空气的空调进气口,该空调进气口与上层流水槽盖板的落水格栅错位布置,并且空调进气口必须高于下层流水槽一定的距离,以避免水落入空调进气口中,从而使得水落入下层流水槽的底部并经由下层流水槽的排水口排出,同时空气可以在水面上方进入空调进气口,从而实现水气分离。但是,这种实现水气分离的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的空调进气管、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其能够简化水气分离结构并降低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的空调进气管,包括上风道,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用于供空气和水流入,所述上风道的出气口用于与空调进气口连通,以使经由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空调进气口;所述上风道的底壁上设有流水槽,以使经由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所述流水槽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风道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设于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和所述流水槽之间,以使经由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过渡段落入所述流水槽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风道的底壁设有流水槽,具体为:所述上风道的底壁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上风道的底壁共同形成所述流水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风道的底壁向下凹陷。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流水槽的深度为25mm-35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风道的出气口用于与空调进气口连通,具体为:所述汽车的空调进气管还包括下风道,所述上风道的出气口用于通过所述下风道与所述空调进气口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风道的底壁还用于构成所述下风道的顶壁。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风道的出气口用于通过所述下风道与所述空调进气口连通,具体为:所述汽车的空调进气管还包括空气过滤装置,所述上风道的出气口用于通过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和所述下风道与所述空调进气口连通。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空调进气口以及所述的汽车的空调进气管,所述上风道的出气口与所述空调进气口连通。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空调进气管、汽车空调系统及汽车,汽车的空调进气管包括上风道,空气和水从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上风道的出气口用于与空调进气口连通,以使经由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空气进入空调进气口,并且通过在上风道的底壁上设置流水槽,以使经由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流水槽内,从而实现水气分离,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上层流水槽盖板和下层流水槽的方案导致水气分离结构复杂及成本高,从而简化了水气分离结构,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的空调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的空调进气管隐藏部分上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的空调进气管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的空调进气管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汽车的空调进气管与空调管进气格栅的装配示意图;其中,1、上风道;11、上风道的进气口;12、上风道的出气口;13、过渡段;2、流水槽;21、排水孔;3、挡板;4、下风道;5、空气过滤装置;6、空调管进气格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都是针对图3进行限定的,当汽车的空调进气管的放置方式发生改变时,其相应的方位以及顶部和底部的描述也将根据放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本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结合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汽车的空调进气管,包括上风道1,所述上风道1的进气口11用于供空气和水流入,所述上风道1的出气口12用于与空调进气口(图中未示出)连通,以使经由所述上风道1的进气口11流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空调进气口;所述上风道1的底壁上设有流水槽2,以使经由所述上风道1的进气口11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所述流水槽2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的空调进气管包括上风道1,空气和水从上风道1的进气口11流入,上风道1的出气口12用于与空调进气口连通,以使经由上风道1的进气口11流入的空气进入空调进气口,并且通过在上风道1的底壁上设置流水槽2,以使经由上风道1的进气口11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流水槽2内,从而实现水气分离,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上层流水槽盖板和下层流水槽的方案导致水气分离结构复杂及成本高,从而简化了水气分离结构,降低了成本。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示,为了使水便于落入所述流水槽2内,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风道1包括过渡段13,所述过渡段13设于所述上风道1的进气口11和所述流水槽2之间,以使经由所述上风道1的进气口11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过渡段13落入所述流水槽2内。当然,为了使经由所述上风道1的进气口11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所述流水槽2内,也可以不设置所述过渡段13,而是通过将所述上风道1的进气口11正对所述流水槽2,使得经由所述上风道1的进气口11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落入所述流水槽2内,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使经由所述上风道1的进气口11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所述流水槽2内,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上风道1的底壁上设有挡板3,所述挡板3与所述上风道1的底壁共同形成所述流水槽2。优选地,所述挡板3竖直设于所述上风道1的底壁上。此外,所述上风道1的底壁向下凹陷,以增大存水容积。为了便于存储水,所述流水槽2的深度优选为25mm-35mm,当然,所述流水槽2的深度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置为其他值,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为了便于空气进入空调进气口,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汽车的空调进气管还包括下风道4,所述上风道1的出气口12用于通过所述下风道4与所述空调进气口连通。通过设置所述下风道4,以使得经由所述上风道1的进气口11流入的空气通过所述下风道4进入所述空调进气口,简化了结构。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示,为了降低整车重量和物料成本,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风道1的底壁还用于构成所述下风道4的顶壁,即所述上风道1的底壁用于与所述下风道4的顶壁合并为一层,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和物料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的空调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风道,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用于供空气和水流入,所述上风道的出气口用于与空调进气口连通,以使经由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空调进气口;所述上风道的底壁上设有流水槽,以使经由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所述流水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空调进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风道,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用于供空气和水流入,所述上风道的出气口用于与空调进气口连通,以使经由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空气进入所述空调进气口;所述上风道的底壁上设有流水槽,以使经由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所述流水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空调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包括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设于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和所述流水槽之间,以使经由所述上风道的进气口流入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所述过渡段落入所述流水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空调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的底壁设有流水槽,具体为:所述上风道的底壁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上风道的底壁共同形成所述流水槽。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空调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的底壁向下凹陷。


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杰杨石
申请(专利权)人: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