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4447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背接触电池片、和设置有多段导电胶的背板,其中,背接触电池片包括:硅基体、硅基体的背表面交替排列的p+掺杂区域和n+掺杂区域、设置于p+掺杂区域的正电极接触细栅以及设置于n+掺杂区域的负电极接触细栅;多个背接触电池片并排排列,其中,每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片的侧面相对;多段导电胶分布于每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片之间;每一段导电胶,连接一个背接触电池片的一个正电极接触细栅以及相邻的另一个背接触电池片的一个负电极接触细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地避免电流分散及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组件是一种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上的、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组件一般可分为常规太阳能电池组件(正电极接触电极和负电极接触电极分别位于电池片的正面和背面,其中,电池片的正面为受光面,电池片的背面为背光面)和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正电极接触电极和负电极接触电极均位于电池片的反面)。其中,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由于具有能量转化率较高的优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构造主要是,一条焊带或导电胶连接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片。即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的各个背接触电池片存在交替排列的p+掺杂区域和n+掺杂区域,而位于p+掺杂区域和n+掺杂区域上的电极接触细栅具有缩短端和突出端,其中,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片相对的两侧中,一侧的正电极细栅为缩短端、负电极细栅为突出端,另一侧的负电极细栅为缩短端、正电极细栅为突出端,一条焊带或导电胶连接该一侧所有的负电极细栅的突出端以及该另一侧所有的正电极细栅的突出端。该种连接方式存在电流走向不清晰,存在电流分散及扩散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电流分散及扩散。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背接触电池片、和设置有多段导电胶的背板,其中,所述背接触电池片包括:硅基体、所述硅基体的背表面交替排列的p+掺杂区域和n+掺杂区域、设置于所述p+掺杂区域的正电极接触细栅以及设置于所述n+掺杂区域的负电极接触细栅;所述多个背接触电池片并排排列,其中,每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侧面相对;所述多段导电胶分布于每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之间;每一段所述导电胶,连接一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一个所述正电极接触细栅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一个所述负电极接触细栅。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相同类型的掺杂区域相对设置。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中,一个背接触电池片的p+掺杂区域与另一个背接触电池片的n+掺杂区域相对设置。可选地,每一段所述导电胶为线段型结构。可选地,每一段所述导电胶为Z型变体结构或台阶结构。可选地,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之间的多段所述导电胶,沿所述p+掺杂区域和所述n+掺杂区域交替排列的方向平行排列;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相对的两侧中,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一侧的所述正电极接触细栅与所述导电胶的一端一对一连接;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另一侧的所述负电极接触细栅与所述导电胶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每两段所述导电胶不相交。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背接触电池片、和设置有至少一段导电胶的背板,其中,所述背接触电池片包括:硅基体、所述硅基体的背表面交替排列的p+掺杂区域和n+掺杂区域、设置于所述p+掺杂区域的正电极接触细栅以及设置于所述n+掺杂区域的负电极接触细栅;所述多个背接触电池片并排排列,其中,每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侧面相对;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相对的两侧中,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一侧的正电极接触细栅端与该侧电隔离,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另一侧的负电极接触细栅端与该另一侧电隔离;每一段所述导电胶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之间;每一段所述导电胶,连接一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所述正电极接触细栅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所述负电极接触细栅。可选地,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一侧的负电极接触细栅端覆盖有绝缘层,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另一侧的正电极接触细栅端覆盖有绝缘层。可选地,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一侧的正电极接触细栅端相对于该侧为缩短端,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另一侧的负电极接触细栅端相对于该另一侧为缩短端。可选地,所述导电胶为长条形结构;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一侧的正电极接触细栅端连接所述长条形结构的一条长边;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另一侧的负电极接触细栅端连接所述长条形结构的另一条长边。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任一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背接触电池片的步骤;在背板的一个表面印制导电胶;将多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排列在所述背板上,通过所述导电胶串联多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并烘干固化。上述专利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一方面,因为完全摒弃了主栅,在正电极接触细栅和负电极接触细栅设置过程中无须再考虑主栅,另一方面,导电胶设置在背板上,实现了对导电胶固定,方便利用该固定的导电胶串联多个背接触电池片,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简化了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工艺。另外,由于导电胶能够缩短串联的多个背接触电池片之间的间距,而且导电胶与正电极接触细栅和负电极接触细栅,能消除主栅带来的横向传输损耗和电极遮蔽效应,另外,由于多段导电胶分布于每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片之间,同时,一段导电胶连接一个背接触电池片的一个正电极接触细栅以及相邻的另一个背接触电池片的一个负电极接触细栅,则多个背接触电池片与多段导电胶形成的串联电路之间相对独立,即正电极接触细栅与负电极接触细栅之间是一对一串联的,使电流传输路径是固定且相互独立的,能够有效地减少相邻串联电路的干扰,避免电流分散及扩散,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流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填充因子、光电转化效率以及光电转化效率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接触电池片的截面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接触电池片的平面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片之间相对关系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片之间相对关系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片之间相对关系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片之间相对关系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片之间相对关系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相邻两个背接触电池片之间相对关系示意图;图1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背板上设置的导电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背板上设置的导电胶的结构示意图;图15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背接触电池片、和设置有多段导电胶的背板,其中,/n所述背接触电池片包括:硅基体、所述硅基体的背表面交替排列的p+掺杂区域和n+掺杂区域、设置于所述p+掺杂区域的正电极接触细栅以及设置于所述n+掺杂区域的负电极接触细栅;/n所述多个背接触电池片并排排列,其中,每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侧面相对;/n所述多段导电胶分布于每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之间;/n每一段所述导电胶,连接一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一个所述正电极接触细栅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一个所述负电极接触细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背接触电池片、和设置有多段导电胶的背板,其中,
所述背接触电池片包括:硅基体、所述硅基体的背表面交替排列的p+掺杂区域和n+掺杂区域、设置于所述p+掺杂区域的正电极接触细栅以及设置于所述n+掺杂区域的负电极接触细栅;
所述多个背接触电池片并排排列,其中,每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侧面相对;
所述多段导电胶分布于每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之间;
每一段所述导电胶,连接一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一个所述正电极接触细栅以及相邻的另一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的一个所述负电极接触细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相同类型的掺杂区域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中,一个背接触电池片的p+掺杂区域与另一个背接触电池片的n+掺杂区域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一段所述导电胶为线段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一段所述导电胶为Z型变体结构或台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
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之间的多段所述导电胶,沿所述p+掺杂区域和所述n+掺杂区域交替排列的方向平行排列;
相邻两个所述背接触电池片相对的两侧中,
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一侧的所述正电极接触细栅与所述导电胶的一端一对一连接;
位于所述相对的两侧中的另一侧的所述负电极接触细栅与所述导电胶的另一端一对一连接;
每两段所述导电胶不相交。


7.一种太阳能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帅蒋秀林
申请(专利权)人: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