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变形的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299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易变形的模架,包括前半模与后半模,所述前半模包括前模板、垫板、热流道板以及前模固定板,所述垫板的两侧均对称凹设有定位螺纹盲孔A,所述热流道板的两侧均对称凹设有定位螺纹盲孔B,所述前模板远离后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前模面针板,所述前模面针板远离前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前模底针板,所述前模底针板的侧壁设置有前模方铁,所述前模方铁基于前模底针板对称设置,所述后半模包括后模板与后模固定板,所述后模固定板的侧壁设置有后模底针板,所述后模底针板远离所述后模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后模面针板,所述后模面针板的两侧壁设置有后模方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此结构生产时模架不易变形,固定模仁生产时不跑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易变形的模架
本技术涉及模具框架
,尤其涉及一种不易变形的模架。
技术介绍
传统显示器整机厚度较厚,存在着笨重且美观性不足的问题,而显示器整机的设计方向,其厚度会逐渐做薄。显示器若厚度变薄,则生产时模具在薄壁注塑成型时的相对投影面积大,注射压力较高,从而对模具的刚度与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薄壁成型模具比常规模具的外形更大,结构更粗壮以保证生产稳定性,在常规模具上精准要求高,因此对模架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模架的刚度与强度。现有技术中显示器模具所使用的模架在生产超薄显示器时,因模架上承载结构较为简单而模具外形大重量较重导致的容易变形且模仁易出现偏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不易变形的模架,本技术中的模架具有生产稳定性高、不易出现变形且模仁不会出现偏移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易变形的模架,包括前半模与后半模,所述前半模包括前模板、垫板、热流道板以及前模固定板,所述垫板的两侧均对称凹设有定位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易变形的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半模与后半模,所述前半模包括前模板(3)、垫板(4)、热流道板(5)以及前模固定板(6),所述垫板(4)的两侧均对称凹设有定位螺纹盲孔A,所述热流道板(5)的两侧均对称凹设有定位螺纹盲孔B,所述前模板(3)远离后模板(2)的一侧设置有前模面针板(10),所述前模面针板(10)远离前模板(3)的一侧设置有前模底针板(11),所述前模底针板(11)的侧壁设置有前模方铁(12),所述前模方铁(12)基于前模底针板(11)对称设置,所述后半模包括后模板(2)与后模固定板(1),所述后模固定板(1)的侧壁设置有后模底针板(7),所述后模底针板(7)远离所述后模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易变形的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半模与后半模,所述前半模包括前模板(3)、垫板(4)、热流道板(5)以及前模固定板(6),所述垫板(4)的两侧均对称凹设有定位螺纹盲孔A,所述热流道板(5)的两侧均对称凹设有定位螺纹盲孔B,所述前模板(3)远离后模板(2)的一侧设置有前模面针板(10),所述前模面针板(10)远离前模板(3)的一侧设置有前模底针板(11),所述前模底针板(11)的侧壁设置有前模方铁(12),所述前模方铁(12)基于前模底针板(11)对称设置,所述后半模包括后模板(2)与后模固定板(1),所述后模固定板(1)的侧壁设置有后模底针板(7),所述后模底针板(7)远离所述后模固定板(1)的一侧设置有后模面针板(8),所述后模面针板(8)的两侧壁设置有后模方铁(9),所述后模方铁(9)基于所述后模面针板(8)为对称设置,所述前模板(3)设置于后模板(2)远离后模面针板(8)的一侧。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巨成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