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水质模型的河网区水质断面污染贡献率核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水质模型的河网区水质断面污染贡献率核算方法。
技术介绍
在水环境模型领域,河流水质模型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截至目前,发展成熟的模型已有QUAL系列、WASP5、MIKE11、EFDC等几十个,逐步从简单单一化发展成能从不同维度解析、分析多种变量,可结合多种技术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的工具,河流水质模型强大的功能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运用分析。但目前水质模型的分析主要结合ANN、灰色理论等方法运用在分析预测、评估、治理等方面,解决水功能区水质解析、水质动态模拟等问题,极少结合排除法及贡献率计算方法解析污染源对水质断面的影响问题。目前针对污染源对水质断面的污染贡献影响研究较少,水质断面贡献率的研究还没有相关的方法和设备,大部分关于贡献率的研究都与污染源排放贡献率的计算方法有关,比如输出系数法、排污系数法、监测法等,很少有方法针对污染源对水质断面的污染贡献进行研究。且排除法一般应用于理论知识学习、计算机科学领域,极少涉及水环境精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水质模型的河网区水质断面污染贡献率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根据河网区的水流方向以及水质断面和污染源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建立水质断面与污染源清单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能够影响到水质断面的备选污染源,从而构建影响各水质断面的备选污染源清单;/nS2、根据河网区的特征建立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并对所述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进行验证率定;/nS3、根据所述备选污染源清单,将污染源相关数据作为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输入条件,模拟各控制污染物沿河段距离动态变化的浓度值;/nS4、根据备选污染源清单,明确影响目标水质断面的污染源集合,基于排除法,在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中设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水质模型的河网区水质断面污染贡献率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河网区的水流方向以及水质断面和污染源之间的上下游关系建立水质断面与污染源清单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能够影响到水质断面的备选污染源,从而构建影响各水质断面的备选污染源清单;
S2、根据河网区的特征建立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并对所述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进行验证率定;
S3、根据所述备选污染源清单,将污染源相关数据作为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输入条件,模拟各控制污染物沿河段距离动态变化的浓度值;
S4、根据备选污染源清单,明确影响目标水质断面的污染源集合,基于排除法,在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中设定污染源全排和依次停排的情况,模拟得到不同情况下控制污染物的浓度及目标水质断面的水流量,进一步计算每个备选污染源对目标水质断面的贡献率,并根据贡献率大小进行排序,从而确定水质断面的主要污染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质模型的河网区水质断面污染贡献率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的具体地过程为:
S11、根据河流方向,将河流重要干流支流进行概化,确定干流、一级支流和二级支流,并以水力学特征为基础,在污染源排放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以及特殊要求地区的河段上设置水质断面,以水质断面、支流汇入干流口和特殊要求地区为节点,对河段进行划分并排序;
S12、确定河网区所属的水质控制功能区,明确各水质断面的水质控制目标,并将所述水质控制目标作为水质评价指标,确定各水质断面的控制污染物,构建包含水质断面所处河段序号、距离河段起始点的距离、控制污染物类型的水质断面清单;
S13、基于实测统计数据,考虑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源,根据污染源对水质断面的影响大小,筛除部分污染源,并将相邻密集的点源污染源概化为集中的污染源,非点源污染源则记录下所影响河段的起始点与终点距离河段上边界断面的位置,参照由水质控制目标所确定的各水质断面的控制污染物,构建包含污染源所处河段序号、污染源类型、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流量、排放口距离河段上边界的距离、属于出流还是入流污染源的污染源排放清单;
S14、比对所述水质断面清单与所述污染源清单中所记录的水质断面和污染源所处河段及距离,确定污染源排污口和水质断面之间的上下游关系,确定每个水质断面的备选污染源,构建水质断面的备选污染源清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水质模型的河网区水质断面污染贡献率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
根据所要研究的河网区的特征,选用合适的水质模型,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子怡,王永桂,余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