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开森专利>正文

车辆在离散元模型中移动的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400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在离散元模型中移动的计算方法,包括:建立标准轴载下二自由度的1/4车辆模型;求解车辆与路面接触荷载;构建路基路面离散元模型;编写车辆荷载回调函数,将回调函数施加于离散元模型;建立PUBER接触单元,回调函数值施加于PUBER接触单元;提出车辆在离散元模型中移动的计算方法,即增加第M+1个PUBER接触单元的同时去掉第1个PUBER接触单元,使离散元表面一直维持M个PUBER接触单元,依次循环后,就能实现荷载的移动;通过车辆荷载的移动可以计算获得路基路面内部各结构层力学行为,得出当道路受到荷载的作用后,路面的各个结构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本发明专利技术计算方法获得的数据真实度高,仿真性好,计算量适中,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在离散元模型中移动的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路面动力学工程计算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辆在离散元模型中移动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见沥青路面结构一般由沥青层、水泥稳定层、路基层所组成,其中,沥青层是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以及外加剂混合组成;水泥稳定层是由粗集料、细集料和水泥混合组成;路基是由土或石方组成。由于整体路面结构是一种非均质、非连续材料的结构,因此,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路面内部应力-应变一般是不连续的。传统的计算方法,大都采用有限元理论来解决相应的宏观物理力学特征。有限元理论假设路面内部是均质和连续体,不考虑路面内部材料的不均质特性,其计算结果往往导致与实际状况有一定的差别,甚至无法真实模拟路面结构内部受力的实际状态。目前,针对于车辆-路面动力学工程学计算,大部分是采用有限元理论来求解,而路面结构采用离散元模型计算的方式较少,因此,无法客观反映路面结构在车载作用下路面材料的演变机理。细观力学理论克服了传统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的假设,认定路基路面的所有材料均是由离散性比较强的颗粒流所组成。颗粒单元是刚性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在离散元模型中移动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①建立标准轴载下二自由度的1/4车辆模型;/n②以路面不平度作为车辆激励,根据公式(1)、(2)求解车辆与路面接触荷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在离散元模型中移动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建立标准轴载下二自由度的1/4车辆模型;
②以路面不平度作为车辆激励,根据公式(1)、(2)求解车辆与路面接触荷载:






式中:m1为汽车车体质量,m2为车轮质量,ks为汽车车体悬架刚度系数,cs为汽车车体悬架阻尼系数,kt为轮胎刚度系数,ct为轮胎阻尼系数,z1为车体质量m1的垂直方向的动位移,z2为车轮质量m2的垂直方向的动位移,f为离散元表面不平度激励,为离散元表面不平度的垂向速度,为车体质量m1的垂向速度,为车轮质量m2的垂向速度,为车体质量m1的垂向加速度,为车轮质量m2的垂向加速度,F为车辆荷载;
③通过路面各结构层单轴压缩试验获取各结构层的细观参数,应用离散元软件构建路基路面离散元模型;
④采用离散元软件,应用FISH语言编写车辆荷载F的回调函数,回调函数包括N个车辆荷载值,将回调函数施加于步骤③所建立的路基路面离散元模型,求解相应的回调函数作用值;
⑤将车辆在路面上碾压的车轮宽度分割成与车轮接地宽度数值相同的M份(M远小于N),每份建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森戎志博底杰司春朝赵云张晓伟齐军战付立广张磊严战友赵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王开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