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实测信息识别电力系统仿真致差区域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4007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利用实测信息识别电力系统仿真致差区域的方法,包括:通过实测数据计算扰动深度大小,评价受扰程度,刻元件模型的动态激发程度,划定初步的搜寻区域,在该区域内求取电网的最小生成树以及最优割集,在割集处注入实测数据,通过混合仿真方式验证进一步缩小致差区域,通过一系列的迭代过程识别出大规模电网的动态仿真致差区域,其特点是,科学合理,适用性强,对寻找动态仿真致差区域的具有可行性和高效性,对于随机设置的两个误差元件,通过两次迭代搜索判定出致差区域的具体位置。相对于已有的分层分块、遍历式等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对下一步进行分块解耦,校正模型参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实测信息识别电力系统仿真致差区域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动态仿真验证
,是一种利用实测信息识别电力系统仿真致差区域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动态仿真是掌握系统动态行为的重要手段,其仿真结果的可信度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经国内外多次扰动试验分析后,表明基于现有模型库的仿真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系统的真实动态特性。而在动态仿真验证中,导致系统仿真结果出现误差的元件模型主要集中在一个小的区域内,识别出这样的致差区域对提高仿真精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大规模电力系统幅员辽阔,元件模型众多,相互之间耦合密切,动态过程复杂,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识别出仿真致差区域,能有效提高动态仿真验证的效率,降低误差溯源的代价,是至今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基础是,随着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MeasurementSystem,WAMS)的逐步推广,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为从实测数据中提取电网的特征知识提供有利的机会。借助于WAMS系统可以得到电力系统动态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实测信息识别电力系统仿真致差区域的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通过实测数据计算扰动深度大小,评价受扰程度,刻元件模型的动态激发程度,划定初步的搜寻区域,在该区域内求取电网的最小生成树以及最优割集,在割集处注入实测数据,通过混合仿真方式验证进一步缩小致差区域,通过一系列的迭代过程识别出大规模电网的动态仿真致差区域,具有步骤有:/n1)确定扰动信息,通过实测数据计算各节点电压扰动深度,通过指定扰动深度阈值,解耦去除动态激发程度小的节点;/n2)将剩余待研究的目标电网看作一个图,仿真计算剩余电网的各线路的仿真可信度,以线路仿真可信度作为线路的权值,求取电网的最小生成树;/n3)计算出该树的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实测信息识别电力系统仿真致差区域的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通过实测数据计算扰动深度大小,评价受扰程度,刻元件模型的动态激发程度,划定初步的搜寻区域,在该区域内求取电网的最小生成树以及最优割集,在割集处注入实测数据,通过混合仿真方式验证进一步缩小致差区域,通过一系列的迭代过程识别出大规模电网的动态仿真致差区域,具有步骤有:
1)确定扰动信息,通过实测数据计算各节点电压扰动深度,通过指定扰动深度阈值,解耦去除动态激发程度小的节点;
2)将剩余待研究的目标电网看作一个图,仿真计算剩余电网的各线路的仿真可信度,以线路仿真可信度作为线路的权值,求取电网的最小生成树;
3)计算出该树的每条树枝对应的基本割集,同时对每个割集线路中的平均仿真可信度进行升序排列;
4)按照步骤3)中割集可信度的排列顺序,选取最优割集,在割集处注入WAMS量测数据,分别对两侧子网进行混合动态仿真验证,如果子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军姜赫蒋振国段方维杨滢璇李德鑫刘座铭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大学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