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道保养用行车固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60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缆道保养用行车固定组件,包括与行车配合固定的支撑主体、第一固定片、夹持组件;行车为三脚架式支撑结构,包括两块钢片和多个滑轮,滑轮位于两块钢片之间,且与缆道配合使行车可在缆道上滑动;支撑主体上设有第一U型槽、第二U型槽,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相互贯通,第一U型槽由缆道穿过,第二U型槽内放置除渣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固定组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支撑主体与第一固定片配合将行车顶部两侧钢片夹紧,在支撑主体上设有多个位于钢片两侧的螺丝,使支撑主体与行车配合更加安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缆道保养用行车固定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缆道保养用行车固定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缆道的清理是基于缆道自身运动达到清理润滑的效果,对于缆道不动的情况没有办法处理,针对缆道不动的情况,就需要一种清理润滑装置,能够随行车移动,但是针对于清理润滑装置与行车和缆道之间的固定,就需要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固定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缆道保养用行车固定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技术一方面,一种缆道保养用行车固定组件,包括与行车配合固定的支撑主体、第一固定片、夹持组件;行车为三脚架式支撑结构,包括两块钢片和多个滑轮,滑轮位于两块钢片之间,且与缆道配合使行车可在缆道上滑动;所述支撑主体上设有第一U型槽,第一固定片上设有第二U型槽,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相互贯通,第一U型槽由缆道穿过,第二U型槽内放置除渣器;第一固定片设置在支撑主体两侧,且形成左右夹持空间,支撑主体穿过行车顶部两侧钢片的空隙时,左右夹持空间分别与行车顶部两侧的钢片配合,通过夹持组件固定。r>优选的,所述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缆道保养用行车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行车配合固定的支撑主体、第一固定片、夹持组件;行车为三脚架式支撑结构,包括两块钢片和多个滑轮,滑轮位于两块钢片之间,且与缆道配合使行车可在缆道上滑动;所述支撑主体上设有第一U型槽,第一固定片上设有第二U型槽,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相互贯通,第一U型槽由缆道穿过,第二U型槽内放置除渣器;第一固定片设置在支撑主体两侧,且形成左右夹持空间,支撑主体穿过行车顶部两侧钢片的空隙时,左右夹持空间分别与行车顶部两侧的钢片配合,通过夹持组件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道保养用行车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行车配合固定的支撑主体、第一固定片、夹持组件;行车为三脚架式支撑结构,包括两块钢片和多个滑轮,滑轮位于两块钢片之间,且与缆道配合使行车可在缆道上滑动;所述支撑主体上设有第一U型槽,第一固定片上设有第二U型槽,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相互贯通,第一U型槽由缆道穿过,第二U型槽内放置除渣器;第一固定片设置在支撑主体两侧,且形成左右夹持空间,支撑主体穿过行车顶部两侧钢片的空隙时,左右夹持空间分别与行车顶部两侧的钢片配合,通过夹持组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缆道保养用行车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包括底板、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上均设有第一U型槽,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依次从左至右连接在底板上,且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钢板与第三钢板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缆道保养用行车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三钢板两侧底部设有螺纹槽,且设有第一螺栓配合在螺纹槽内;所述第一固定片两侧设有与第一螺栓直径相等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将第一固定片活动式固定在支撑主体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潮毛北平荣新武王佑斌田有成蓝乾鑫范亮许朝勇张晓萍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武汉佑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