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直壁板压剪试验装置
本申请属于飞机强度试验技术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直壁板压剪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加筋壁板是飞机结构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例如机翼、尾翼的翼面壁板、梁腹板和机身壁板等。作为飞机结构的主要承载构件,加筋壁板结构通常需要考虑在多种载荷复合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在整个积木式试验验证过程中,壁板级试验占很大比重,并且通常将带有曲率的加筋壁板简化为平直壁板进行强度研究、选形、选参及验证等试验,压缩与剪切是加筋壁板稳定性验证的主要载荷形式。而现有的一些试验方式或装置,至少存在如下不足:1、是通过对盒段进行弯扭组合加载来实现,导致试验件的设计及制造成本很高。2、只适用于平面光板或者筋条高度可以忽略的平板,且无法任意调整压缩及剪切载荷的加载比例。3、没有将压缩与剪切施加系统完全独立,施加压缩载荷与施加剪切载荷的作动器均固定在一个整体框架上,使得两种载荷相互干涉。作动筒或均载器中会含有少量气体,两侧边的剪切载荷通过均载器被动受载时,会使得均载器活塞杆的位移较大,最终导致框架的位移较大,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直壁板压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件组件(1)、压缩载荷施加组件(2)、剪切载荷施加组件(3)、支持组件(4)以及防失稳组件(5),其中/n所述压缩载荷施加组件(2)包括:/n底座(201),固定设置在水平安装面上;/n顶梁(207),通过至少四根圆立柱(206)平行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201)的顶部,且在所述顶梁(207)的底面与底座(201)的顶面之间形成试验空间;/n矮梁(203),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201)的顶部;/n转接梁(204),固定设置在所述矮梁(203)的顶部;/n压缩作动筒(214),其顶端铰接至所述顶梁(207)的底部,且所述压缩作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直壁板压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件组件(1)、压缩载荷施加组件(2)、剪切载荷施加组件(3)、支持组件(4)以及防失稳组件(5),其中
所述压缩载荷施加组件(2)包括:
底座(201),固定设置在水平安装面上;
顶梁(207),通过至少四根圆立柱(206)平行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201)的顶部,且在所述顶梁(207)的底面与底座(201)的顶面之间形成试验空间;
矮梁(203),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201)的顶部;
转接梁(204),固定设置在所述矮梁(203)的顶部;
压缩作动筒(214),其顶端铰接至所述顶梁(207)的底部,且所述压缩作动筒(2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载荷传感器(215);
上压台(220),其顶端铰接至所述第一载荷传感器(215)的底部;
两个支撑单耳(205),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201)顶部,且对称设置所述矮梁(203)的两侧;
所述试验件组件(1)包括:
压梁(101),固定设置在所述转接梁(204)的顶部;
试验件(107),竖直设置在所述压梁(101)与所述上压台(220)之间,其底部与所述压梁(101)的顶部固定;
多个侧边加载接头(106),固定设置在所述试验件(107)的左右两侧,且每个所述侧边加载接头(106)上设置有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加载轴(103);
所述剪切载荷施加组件(3)包括:
两个平行并列设置的横梁组件(303),每个所述横梁组件(303)的中部与一个所述支撑单耳(205)铰接,且每个所述横梁组件(303)的左右两端端部与水平安装面之间设置有撑杆组件;
左立柱组件(301),其底部铰接至两个所述横梁组件(303)的左端端部,用于通过左侧的所述侧边加载接头(106)对所述试验件(107)施加剪切载荷;
右立柱组件(302),其底部铰接至两个所述横梁组件(303)的右端端部,用于通过右侧的所述侧边加载接头(106)对所述试验件(107)施加剪切载荷;
所述支持组件(4)包括:
横梁(403),水平设置在相邻两根所述圆立柱(206)上,且与所述试验件(107)表面平行;
直梁(408),活动设置在所述横梁(403)上,用于从侧面对所述试验件(107)进支撑;
所述防失稳组件(5)包括:
顶梁横梁(501),水平设置在相邻两根所述圆立柱(206)上,且与所述试验件(107)表面平行;
试验件顶杆横梁(603a),水平设置在相邻两根所述圆立柱(206)上,且与所述试验件(107)表面平行;
两根纵梁(502),与顶梁横梁(501)和试验件顶杆横梁(603a)构成井字形结构;
多根长杆(506),与所述试验件(107)表面垂直,其一端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纵梁(502)上,另一端与所述侧边加载接头(10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直壁板压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载荷施加组件(2)还包括:
底座单耳(209),固定设置有所述顶梁(207)的底部,其中,所述压缩作动筒(214)的顶端铰接至所述底座单耳(209);
球铰连接接件,顶端与所述第一载荷传感器(215)的底部固定连接,底端与所述上压台(22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直壁板压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303)包括:
横梁(303a),所述横梁(303a)中部开设有与所述支撑单耳(205)形状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横梁(303a)通过凹槽套设在所述支撑单耳(205)上,并通过在中部同时贯穿所述横梁(303a)和支撑单耳(205)的横梁转轴(303b)进行连接,所述横梁转轴(303b)与所述横梁(303a)之间设置有滚子轴承(303e)。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直壁板压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组件包括:
丝杠(303i),通底部的丝杠底座(303k)竖直设置在水平安装面上,且所述丝杠(303i)的顶部设置有手柄(303h);
防剪支撑座(303f),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303a)左右两端端部,且设置有与所述丝杠(303i)相适配的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直壁板压剪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组件(301)包括左立柱前半部分和左立柱后半部分,所述左立柱前半部分包括:
两根竖直且平行间隔布置的前过渡梁(301x),两根前过渡梁(301x)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上连接块(301w)和下连接块(301ab)固定连接;
两根前边梁(301b),分别固定设置在两根所述前过渡梁(301x)的两侧,且两根前边梁(301b)的底部分别通过前边梁单耳(301h)铰接至两个所述横梁组件(303)的左端端部;
所述左立柱后半部分包括:
后中梁(301s),与两根所述前过渡梁(301x)相平行;
两根后边梁(301r),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后中梁(301s)的两侧,且两根后边梁(301r)的底部分别通过后边梁耳片(301m)铰接至两个所述横梁组件(303)的左端端部;
所述左立柱组件(301)还包括:
两块转动支撑板(301y),并列间隔设置在两根所述前过渡梁(301x)之间;
曲杠杆(301aa),其中部通过转轴(301ac)转动设置在两块转动支撑板(301y)之间,所述曲杠杆(301aa)其数量和位置与对应侧的所述侧边加载接头(106)上的加载轴(103)的数量和位置相适配,所述曲杠杆(301aa)一端用于驱动所述加载轴(103);
均载器(301k),与所述曲杠杆(301aa)数量相同,每个所述均载器(301k)的一端铰接至所述后中梁(301s),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载荷传感器(301j),并铰接至对应的所述曲杠杆(301aa)的另一端;
横拉杆(301a),水平设置在同一侧的所述前边梁(301b)与所述后边梁(301r)之间,且同一侧包括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横拉杆(301a)的两端端部分别与所述前边梁(301b)和所述后边梁(301r)铰接;
斜拉杆(301c),与水平面倾斜设置在同一侧的所述前边梁(301b)与所述后边梁(301r)之间,且两端端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亚南,李崇,陈丽敏,高敏,林亮亮,王彬文,刘西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