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小流量、低噪声卧式多级离心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34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小流量、低噪声卧式多级离心泵,涉及多级离心泵领域,包括泵体外壳和连接在泵体外壳上的电机;导流器、叶轮、导叶和出水导叶依次套装在电机轴上固定;叶轮共有三级,并采用闭式结构,该叶轮的前后分别盖装叶轮前盖板和叶轮后盖板,叶轮前盖板和叶轮后盖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空腔,空腔内均布若干厚度均等的叶片,相邻两叶片间形成狭长的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现有的卧式多级离心泵叶轮在小流量区运转不稳定引起的泵效率下降,同时带来的水力噪声和机械振动问题;解决现有的卧式多级离心泵电机运转时,风扇带来的噪声大的问题;解决现有的卧式多级离心泵外形尺寸偏大,进出口螺纹接头不方便安装外管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小流量、低噪声卧式多级离心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级离心泵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小流量、低噪声卧式多级离心泵。
技术介绍
某舰船用卧式离心泵要求在指定的微小流量范围内,能将高纯水提升到较大压力,同时要求离心泵产生的空气噪声不超过55dB,而且对泵设备的尺寸、重量、安装方式等都有严格要求。针对上述特征,现有的卧式多级离心泵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现有泵的额定流量点较大,如果长期在微小流量区工作时,泵效率会大幅下降,同时泵叶轮运转时容易产生脱流和旋涡,会造成大量的水力噪声和机械振动;现有泵选用的普通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靠风扇冷却,产生的噪声也大;现有的卧式多级离心泵外形尺寸偏大,进出口螺纹接头安装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微小流量、低噪声卧式多级离心泵,有效解决现有的卧式多级离心泵叶轮在小流量区运转不稳定引起的泵效率下降,同时带来的水力噪声和机械振动问题;解决现有的卧式多级离心泵电机运转时,风扇带来的噪声大的问题;解决现有的卧式多级离心泵外形尺寸偏大,进出口螺纹接头不方便安装外管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微小流量、低噪声卧式多级离心泵,包括泵体外壳和连接在泵体外壳上的电机,所述泵体外壳由耐压筒与进口快装接头、出口快装接头焊接而成,其中进口快装接头设置在泵体外壳的进口处,出口快装接头设置在泵体外壳的出口处;所述电机轴伸加长,使导流器、叶轮、导叶和出水导叶依次套装在电机轴上并固定;所述叶轮共有三级,并采用闭式结构,该叶轮的前后分别盖装叶轮前盖板和叶轮后盖板,所述叶轮前盖板和叶轮后盖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空腔,在空腔内均布有若干叶片,每一叶片的厚度均等,且从叶轮进口到出口逐渐加宽,相邻两叶片间形成狭长的流道。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叶片共有八片,每一叶片均通过焊接固定在叶轮前后盖板上。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叶轮前盖板、叶轮后盖板及叶片均采用冲压工艺成型。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器与耐压筒、导流器与导叶以及导叶与出水导叶连接止口处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采用自冷式三相异步电机。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的前端盖下端面与底座上端面相接触,并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口快装接头与出口快装接头均采用小口径的卡箍式结构,便于快速连接外部管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叶轮叶片的数量多厚度小,从叶轮进口到出口逐渐加宽,形成狭长顺滑的流道空间,使得叶片间的流道扩散度减小,避免了叶片间的脱流和旋涡的产生,叶轮运转时噪声小,导流效果好,非常适合微小流量较高扬程的场合,经水泵试车试验验证,最小流量可达0.03~0.1m3/h,扬程可达20~24m,泵在微小流量区运行十分稳定,产生的振动噪声也极小,应用范围广泛;2、采用自冷式三相异步电动机,该电动机采用了散热性能更好的自冷材料,电机去掉了风扇及风罩部分,进一步地降低了水泵的噪声,同时有效地缩减了泵的空间尺寸及重量,适合于狭小空间内的安装需求;3、泵体的进出水口采用卡箍式快装接头,方便快速安装外管路,同时口径减小,适合小流量工况下,保持流速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叶轮的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口快装接头;2、叶轮;2-1、叶轮前盖板;2-2叶轮后盖板;2-3叶片;3、导流器;4、导叶;5、出口快装接头;6、耐压筒;7、出水导叶;8、电机;9、密封圈;10、底座;11、电机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实施例:如附图1~3所示,这种微小流量、低噪声卧式多级离心泵,包括泵体外壳和连接在泵体外壳上的电机8,所述泵体外壳由耐压筒6与进口快装接头1、出口快装接头5焊接而成,其中进口快装接头1设置在泵体外壳的进口处,出口快装接头5设置在泵体外壳的出口处;所述电机8轴伸加长,使导流器3、叶轮2、导叶4和出水导叶7依次套装在电机轴11上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所述叶轮2共有三级,并采用闭式结构,该叶轮2的前后分别盖装叶轮前盖板2-1和叶轮后盖板2-2,所述叶轮前盖板2-1和叶轮后盖板2-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空腔,在空腔内均布有八片叶片2-3(如附图2所示),每一叶片2-3均通过焊接固定在叶轮前后盖板2-1、2-2上,每一叶片2-3的厚度均等,且从叶轮2进口到出口逐渐加宽,相邻两叶片2-3间形成狭长顺滑的流道空间,使得各叶片间的流道扩散度减小,避免了叶片间的脱流和旋涡的产生,从而保证叶轮2运转时噪声小,导流效果好。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叶轮前盖板2-1、叶轮后盖板2-2及叶片2-3均采用冲压工艺成型,便于加工制造。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器3与耐压筒6、导流器3与导叶4以及导叶4与出水导叶7连接止口处采用密封圈9进行密封。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机8采用自冷式三相异步电机,采用了散热性能更好的自冷材料,电机去掉了风扇及风罩部分,进一步地降低了水泵的噪声,同时有效地缩减了泵的空间尺寸及重量,适合于狭小空间内的安装需求;所述电机8的前端盖下端面与底座9上端面相接触,并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口快装接头1与出口快装接头5均采用小口径的卡箍式结构,便于快速连接外部管路,同时适合小流量工况下,保持流速稳定。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工作时,先将进口快装接头1、出口快装接头5分别与外部管路连接,水流从进口快装接头1进入泵体内,在电机轴11的带动下,水流依次通过导流器3、各级叶轮、导叶4,最终通过出水导叶7从出口快装接头5排出;当水流经过叶轮3的各叶片2-3时(如附图2所示,箭头表示了水流的流动方向),由于相邻的叶片2-3之间形成狭长顺滑的流道空间,使得叶片间的流道扩散度减小,从而避免了在微小流量下叶片间的脱流和旋涡的产生,使叶轮2运转时噪声小,导流效果好。经水泵试车试验验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卧式多级离心泵的最小流量可达0.03~0.1m3/h,扬程可达20~24m,泵在微小流量区运行十分稳定,产生的振动噪声也极小,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小流量、低噪声卧式多级离心泵,包括泵体外壳和连接在泵体外壳上的电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外壳由耐压筒(6)与进口快装接头(1)、出口快装接头(5)焊接而成,其中进口快装接头(1)设置在泵体外壳的进口处,出口快装接头(5)设置在泵体外壳的出口处;所述电机(8)轴伸加长,使导流器(3)、叶轮(2)、导叶(4)和出水导叶(7)依次套装在电机轴(11)上并固定;所述叶轮(2)共有三级,并采用闭式结构,该叶轮(2)的前后分别盖装叶轮前盖板(2-1)和叶轮后盖板(2-2),所述叶轮前盖板(2-1)和叶轮后盖板(2-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空腔,在空腔内均布有若干叶片(2-3),每一叶片(2-3)的厚度均等,且从叶轮(2)进口到出口逐渐加宽,相邻两叶片(2-3)间形成狭长的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小流量、低噪声卧式多级离心泵,包括泵体外壳和连接在泵体外壳上的电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外壳由耐压筒(6)与进口快装接头(1)、出口快装接头(5)焊接而成,其中进口快装接头(1)设置在泵体外壳的进口处,出口快装接头(5)设置在泵体外壳的出口处;所述电机(8)轴伸加长,使导流器(3)、叶轮(2)、导叶(4)和出水导叶(7)依次套装在电机轴(11)上并固定;所述叶轮(2)共有三级,并采用闭式结构,该叶轮(2)的前后分别盖装叶轮前盖板(2-1)和叶轮后盖板(2-2),所述叶轮前盖板(2-1)和叶轮后盖板(2-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空腔,在空腔内均布有若干叶片(2-3),每一叶片(2-3)的厚度均等,且从叶轮(2)进口到出口逐渐加宽,相邻两叶片(2-3)间形成狭长的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流量、低噪声卧式多级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3)共有八片,每一叶片(2-3)均通过焊接固定在叶轮前后盖板(2-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乐乐查振海仰红良王艳赵才甫赵国忠陈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