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325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本装置包括吸收罐、隔板、海绵层、进液口、进气管、阀门、出液口、外壳和支架,外壳内装有溶液,隔板位于外壳内部上部,吸收罐放置在所述隔板上面,进气管和进液口位于外壳中上部,且位于隔板和溶液液面之间,进气管一端穿过外壳通到溶液底部,另一端伸出外壳,阀门和出液口位于外壳底部,外壳底部固定在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氨气在溶液中的溶解特性有效地去除了尾气中的氨气,并利用氨气与硫化氢的酸碱性达到吸收尾气中少量硫化氢的目的,再利用吸收罐内设置的填充物吸收残余的氨气,有效的解决了尾气排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
本技术属于尾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污泥堆肥利用技术是污泥资源化处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不断被降解,并生产出一种适宜于土地利用的产品的过程。通常将污泥和调理剂(锯末、秸秆、树叶、粪便、垃圾)及膨胀剂(木屑、秸秆、花生壳、玉米芯等)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堆沤,利用微生物作用促进可被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可控条件下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学过程。但是,在污泥堆肥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对环境不利的影响。污泥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繁殖和活动消耗大量有机物质,并且产生大量氨气和少量硫化氢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产生危害,因此需要运用尾气处理装置对其进行尾气处理。而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尾气处理装置皆是应用于大型污泥堆肥装置或其它大型装置,尾气处理量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将其应用于产生尾气量较少的装置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造成资源浪费,需要研究一种新的小型尾气处理除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污泥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及臭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尾气处理的小型吸收除臭装置,采用物理吸收和化学络合的方法对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在吸收氨气的同时,吸收尾气中含有的硫化氢气体,净化尾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包括吸收罐、隔板、海绵层、进液口、进气管、阀门、出液口、外壳和支架,所述外壳内装有溶液,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外壳内部上部,所述吸收罐放置在所述隔板上面,所述海绵层设置在吸收罐与外壳之间,所述进气管和进液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上部,且位于隔板和溶液液面之间,所述进气管一端穿过所述外壳通到溶液底部,另一端伸出外壳,所述出液口设置在外壳底部,所述出液口底部设置有阀门,所述外壳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外壳内装有溶液,尾气中含有大量氨气和少量硫化氢气体,氨气溶于溶液后,溶液显弱碱性,而硫化氢气体显酸性,促使更多的硫化氢溶于溶液中,吸收了更多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进一步的,所述吸收罐内部设有填充物,用于吸收尾气中剩余的氨气。尾气经外壳内溶液溶解后,再通过隔板进入吸收罐,尾气中如含有剩余氨气,则尾气中的氨气与填充物发生络合反应,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尾气得到净化并排放到空气中。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为网孔状,网孔内径为2-5mm,距外壳顶部35-55cm。进一步的,所述吸收罐放置在隔板上,底部和顶部为100目的筛网,直径为14-19cm,高度为10-30cm。进一步的,所述海绵层厚度1-2cm,高度与吸收罐相同。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位于隔板下方10-15cm处,溶液液面上部10-20cm处,进液口为漏斗状,方便添加溶液,进液口上有盖子,用于进行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为漏斗状,出液口上有阀门控制溶液排出。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圆柱状,内径为15-20cm,高度为80-110cm。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四方形,中间挖一圆孔并与外壳底部固定在一起,用于支撑外壳,使其不会倾倒。本技术采用溶液和填充物结合的方法,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氨气大量溶于溶液,氨气溶于溶液后,溶液显碱性,能够与酸性物质反应,而硫化氢气体溶于溶液后显酸性,二者反应,促进硫化氢不断地溶于溶液中。部分未被溶液吸收的氨气通过吸收罐时被填充物吸收发生络合反应,净化了尾气,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包括吸收了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不产生恶臭,改善了区域空气质量。经济效益包括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投资小,无动力消耗,节省了运行投资费用,易于管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尾气吸收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气管;2、隔板;3、吸收罐;4、海绵层;5、进液口;6、外壳;7、溶液;8、阀门;9、出液口、1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主要包括进气管1、隔板2、吸收罐3、海绵层4、进液口5、外壳6、溶液7、阀门8、出液口9、支架10,以上部件构成尾气吸收除臭装置。进气管1设置于外壳6中上部,且位于隔板2和溶液7液面之间,一端穿过所述外壳6通到溶液7底部,另一端伸出外壳6,连接尾气来源,根据尾气量和装置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进气管内径,DN15、DN20、DN25、DN32、DN40、DN50均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隔板2位于外壳6内部上部,距顶部35-55cm,吸收罐3放于其上,隔板2承载吸收罐3并与溶液7进行分隔。隔板2呈网孔状,网孔内径2-5mm,隔板2既要能够承受吸收罐3,还要允许尾气通过,进入吸收罐3中。吸收罐3底部和顶部为100目的筛网,让尾体能够通畅地进入吸收罐3中,吸收罐3直径略小于外壳6内径1-2cm,高度为10-30cm。吸收罐3内部设有填充物能够与尾气中的氨气产生络合反应,吸收尾气中的氨气,达到净化尾气的目的。吸收罐3与外壳6之间夹着一层海绵层4,海绵层4厚度为1-2cm,高度与吸收罐相等,填充在外壳6与吸收罐3之间,防止尾气通过外壳6与吸收罐3之间的间隙流出而不经过吸收罐3,从而导致尾气中该物质未被完全吸收。进液口5位于外壳6中上部,隔板2下方约10-15cm处,距溶液7液面约10-20cm。进液口5外部呈漏斗状,方便添加溶液7,且进液口5外部漏斗有盖子,不添加溶液7时可将其合拢,既避免尾气从进液口5逸出,又能够防止外部灰尘、杂质等进入装置,污染溶液7。尾气中含有大量氨气和少量硫化氢气体,氨气溶于溶液7后生成氨水和氯化铵,溶液显弱碱性。而硫化氢气体显酸性,溶于溶液7后与氨水反应,促使更多的硫化氢溶于溶液7中,吸收了更多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外壳6整体为细长状圆柱体,直径为15-20cm,高度为80-110cm。出液口9位于外壳6底部,出液口9呈漏斗状,出液口9上设有阀门8,可以手动控制阀门的开合,能够有效地将溶液7全部排出而没有残留。支架10构成外壳6的底座,外壳6整体呈细长状,容易倾倒,且外壳6底部有阀门8和出液口9,因此需要将外壳6架装起来,下部做一个支架10作为底座,支架10为四方形,中间挖一圆孔并与外壳6底部焊接在一起,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也在出液口9底部留有一定的空间,方便溶液7的排出。本技术的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工作过程如下:外壳6作为装置载体,支架10起到支撑外壳6的作用,进气管1一端穿过所述外壳6通到溶液7底部,另一端伸出外壳6,吸收罐3放置在隔板2上,海绵层4位于吸收罐3和外壳6之间。进液口5位于外壳6中上部,溶液7从进液口5进入。尾气中含有大量氨气和少量硫化氢气体,尾气进入溶液7后,氨气大量溶于溶液7,生成氨水和氯化铵,导致溶液显弱碱性,而硫化氢显酸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吸收罐、隔板、海绵层、进液口、进气管、阀门、出液口、外壳和支架,所述外壳内装有溶液,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外壳内部上部,所述吸收罐放置在所述隔板上面,所述海绵层设置在吸收罐与外壳之间,所述进气管和进液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上部,且位于隔板和溶液液面之间,所述进气管一端穿过所述外壳通到溶液底部,另一端伸出外壳,所述出液口设置在外壳底部,所述出液口底部设置有阀门,所述外壳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吸收罐、隔板、海绵层、进液口、进气管、阀门、出液口、外壳和支架,所述外壳内装有溶液,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外壳内部上部,所述吸收罐放置在所述隔板上面,所述海绵层设置在吸收罐与外壳之间,所述进气管和进液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中上部,且位于隔板和溶液液面之间,所述进气管一端穿过所述外壳通到溶液底部,另一端伸出外壳,所述出液口设置在外壳底部,所述出液口底部设置有阀门,所述外壳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罐内部设有填充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网孔状,网孔内径为2-5mm,距外壳顶部35-5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堆肥尾气处理的小型尾气吸收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罐底部和顶部为100目的筛网,直径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卿刘天赐肖京京付利娟彭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