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塔喷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332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塔喷淋系统,脱硫塔由隔板机构分为脱硫一塔与脱硫二塔,隔板机构包括上隔板、下隔板与梯形板,脱硫一塔上端一侧设有进气口,脱硫一塔下端设有第一吸收池,脱硫二塔上端一侧设有排气口,脱硫二塔下端设有第二吸收池,第一喷淋主管连通第一吸收池与第一喷淋支管,第二喷淋主管连通第二吸收池与第二喷淋支管,脱硫塔外设有搅拌罐,搅拌罐通过供液管连通第一吸收池与第二吸收池,第一吸收池与第二吸收池底端设有排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隔板机构将脱硫塔分为脱硫一塔与脱硫二塔,延长了烟气在脱硫塔中的停留时间,通过层层喷淋及多层水膜,有效的对烟气中的S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塔喷淋系统
本技术属于脱硫
,尤其涉及一种脱硫塔喷淋系统。
技术介绍
烟气进入脱硫塔,在气动力的作用下,烟气以特定的流速、角度和方向旋转上升,与喷淋装置喷出的水幕反复旋切、碰撞,使液体适度雾化,液体单位表面积扩大至2000余倍,使有害粒子被雾状液滴吸附,从而提高了吸收液与烟气中的SO2之间的化学反应强度。现有设备中,烟气在脱硫塔中的停留时间短,从而吸收液与烟气中的SO2之间的反应时间及接触面积少,达不到高效去除烟气中有害物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硫塔喷淋系统。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脱硫塔喷淋系统,包括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由隔板机构分为脱硫一塔与脱硫二塔,脱硫一塔对烟气进行初次吸收,脱硫二塔对烟气进行再次吸收,所述隔板机构包括上隔板、下隔板与梯形板,所述上隔板与下隔板竖直固定设置于脱硫一塔与脱硫二塔之间,将脱硫塔进行分隔,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有间隙,脱硫一塔中的烟气沿间隙进入脱硫二塔,所述梯形板固定设置于脱硫二塔内,且所述梯形板的上端与上隔板固定连接,所述梯形板的下端设置有通气孔,脱硫二塔内下部的烟气沿通气孔进入脱硫二塔上部,脱硫二塔上部的喷淋液在梯形板的上部形成水膜,对从通气孔穿过的烟气进行吸收,所述脱硫一塔上端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烟气从进气口进入,脱硫一塔的上部设置有均流板,对烟气进行分流,使烟气均匀进入脱硫一塔内部进行吸收,所述脱硫一塔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吸收池,对喷淋系统供液,反应后的沉积物落入第一吸收池中,所述脱硫二塔上端背离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经吸收处理后的洁净烟气沿排气口排出,脱硫二塔的上部设置有除雾器,对排出烟气中的雾化颗粒进行吸收,除雾器可由市面购得,主要由折线型的板片构成,板片由高分子材料或不锈钢制作而成,所述脱硫二塔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吸收池,对喷淋系统供液,反应后的沉积物落入第二吸收池中,所述脱硫一塔外设置有第一喷淋主管,所述脱硫一塔内位于均流板的上下两侧都固定设置有第一喷淋支管,所述第一喷淋主管的两端同时连通第一吸收池与第一喷淋支管,第一吸收池中的吸收液沿第一喷淋主管进入第一喷淋支管,位于均流板上部的第一喷淋支管喷出的吸收液在均流板的上表面形成水膜,对通过的烟气进行先期吸收处理,位于均流板下部的第一喷淋支管喷出的吸收液对通过的烟气进行再次吸收处理,所述脱硫二塔外设置有第二喷淋主管,所述脱硫二塔内位于除雾器与梯形板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喷淋主管的两端同时连通第二吸收池与第二喷淋支管,第二吸收池中的吸收液沿第二喷淋主管进入第二喷淋支管,第二喷淋支管喷出的吸收液在梯形板的上表面形成水膜,对通过的烟气进行吸收处理,并对穿过通气孔的烟气进行再次吸收处理,所述第一喷淋主管与第二喷淋主管上都设置有抽液泵,将第一吸收池与第二吸收池中的吸收液泵入脱硫塔中,所述第一喷淋支管与第二喷淋支管上都均匀设置有喷头,第一喷淋支管与第二喷淋支管的吸收液沿喷头喷出,喷淋范围大,所述脱硫塔外设置有搅拌罐,所述搅拌罐内设置有搅拌桨,在搅拌罐内倒入石灰石与水后进行搅拌,所述搅拌罐通过供液管同时连通第一吸收池与第二吸收池,所述供液管上设置有供液泵,供液泵将搅拌罐中的吸收液泵入第一吸收池与第二吸收池中,所述供液管与输氧管相连通,既为吸收反应提供充足的氧气,又减少了在脱硫塔上的开口数量,所述输氧管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吸收池与第二吸收池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管,将反应后的沉积物沿排液管排出,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优选的,所述上隔板的中心线与下隔板的中心线在同一竖直线上。优选的,所述下隔板的上端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倾斜向上且朝向梯形板,使烟气沿倾斜板从脱硫一塔流通至脱硫二塔,加长了烟气在脱硫塔内的停留时间。优选的,位于所述均流板上方与除雾器下方的喷头开口向下,位于所述均流板下方的喷头开口向上,保证对烟气中SO2的充分吸收。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淋支管与第二喷淋支管的两端同时固定连接上隔板与脱硫塔内壁,保证第一喷淋支管与第二喷淋支管的连接可靠,进而确保脱硫塔的工作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隔板机构将脱硫塔分为脱硫一塔与脱硫二塔,延长了烟气在脱硫塔中的停留时间,通过层层喷淋及多层水膜,有效的对烟气中的SO2进行了充分吸收,保证了脱硫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脱硫塔;2.脱硫一塔;3.脱硫二塔;4.隔板机构;5.上隔板;6.下隔板;7.梯形板;8.通气孔;9.进气口;10.均流板;11.第一吸收池;12.排气口;13.除雾器;14.第二吸收池;15.第一喷淋主管;16.第一喷淋支管;17.第二喷淋主管;18.第二喷淋支管;19.抽液泵;20.喷头;21.搅拌罐;22.搅拌桨;23.供液管;24.供液泵;25.输氧管;26.第一截止阀;27.排液管;28.第二截止阀;29.倾斜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脱硫塔喷淋系统,包括脱硫塔1,所述脱硫塔1由隔板机构4分为脱硫一塔2与脱硫二塔3,脱硫一塔2对烟气进行初次吸收,脱硫二塔3对烟气进行再次吸收,所述隔板机构4包括上隔板5、下隔板6与梯形板7,所述上隔板5与下隔板6竖直固定设置于脱硫一塔2与脱硫二塔3之间,将脱硫塔1进行分隔,所述上隔板5的中心线与下隔板6的中心线在同一竖直线上,上隔板5与下隔板6之间有间隙,脱硫一塔2中的烟气沿间隙进入脱硫二塔3,所述梯形板7固定设置于脱硫二塔3内,且所述梯形板7的上端与上隔板5固定连接,所述梯形板7的下端设置有通气孔8,脱硫二塔3内下部的烟气沿通气孔8进入脱硫二塔3上部,脱硫二塔3上部的喷淋液在梯形板7的上部形成水膜,对从通气孔8穿过的烟气进行吸收,所述脱硫一塔2上端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9,烟气从进气口9进入,脱硫一塔2的上部设置有均流板10,对烟气进行分流,使烟气均匀进入脱硫一塔2内部进行吸收,所述脱硫一塔2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吸收池11,对喷淋系统供液,反应后的沉积物落入第一吸收池11中,所述脱硫二塔3上端背离进气口9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12,经吸收处理后的洁净烟气沿排气口12排出,脱硫二塔3的上部设置有除雾器13,对排出烟气中的雾化颗粒进行吸收,除雾器13可由市面购得,主要由折线型的板片构成,板片由高分子材料或不锈钢制作而成,所述脱硫二塔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吸收池14,对喷淋系统供液,反应后的沉积物落入第二吸收池14中,所述脱硫一塔2外设置有第一喷淋主管15,所述脱硫一塔2内位于均流板10的上下两侧都固定设置有第一喷淋支管16,所述第一喷淋主管15的两端同时连通第一吸收池11与第一喷淋支管16(附图1中没有画出),第一吸收池11中的吸收液沿第一喷淋主管15进入第一喷淋支管16,位于均流板10上部的第一喷淋支管16喷出的吸收液在均流板10的上表面形成水膜,对通过的烟气进行先期吸收处理,位于均流板10下部的第一喷淋支管16喷出的吸收液对通过的烟气进行再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塔喷淋系统,包括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由隔板机构分为脱硫一塔与脱硫二塔,所述隔板机构包括上隔板、下隔板与梯形板,所述上隔板与下隔板竖直固定设置于脱硫一塔与脱硫二塔之间,所述梯形板固定设置于脱硫二塔内,且所述梯形板的上端与上隔板固定连接,所述梯形板的下端设置有通气孔,所述脱硫一塔上端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脱硫一塔的上部设置有均流板,所述脱硫一塔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吸收池,所述脱硫二塔上端背离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脱硫二塔的上部设置有除雾器,所述脱硫二塔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吸收池,所述脱硫一塔外设置有第一喷淋主管,所述脱硫一塔内位于均流板的上下两侧都固定设置有第一喷淋支管,所述第一喷淋主管的两端同时连通第一吸收池与第一喷淋支管,所述脱硫二塔外设置有第二喷淋主管,所述脱硫二塔内位于除雾器与梯形板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喷淋主管的两端同时连通第二吸收池与第二喷淋支管,所述第一喷淋主管与第二喷淋主管上都设置有抽液泵,所述第一喷淋支管与第二喷淋支管上都均匀设置有喷头,所述脱硫塔外设置有搅拌罐,所述搅拌罐内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罐通过供液管同时连通第一吸收池与第二吸收池,所述供液管上设置有供液泵,所述供液管与输氧管相连通,所述输氧管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吸收池与第二吸收池的底端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塔喷淋系统,包括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由隔板机构分为脱硫一塔与脱硫二塔,所述隔板机构包括上隔板、下隔板与梯形板,所述上隔板与下隔板竖直固定设置于脱硫一塔与脱硫二塔之间,所述梯形板固定设置于脱硫二塔内,且所述梯形板的上端与上隔板固定连接,所述梯形板的下端设置有通气孔,所述脱硫一塔上端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脱硫一塔的上部设置有均流板,所述脱硫一塔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吸收池,所述脱硫二塔上端背离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排气口,脱硫二塔的上部设置有除雾器,所述脱硫二塔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吸收池,所述脱硫一塔外设置有第一喷淋主管,所述脱硫一塔内位于均流板的上下两侧都固定设置有第一喷淋支管,所述第一喷淋主管的两端同时连通第一吸收池与第一喷淋支管,所述脱硫二塔外设置有第二喷淋主管,所述脱硫二塔内位于除雾器与梯形板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喷淋支管,所述第二喷淋主管的两端同时连通第二吸收池与第二喷淋支管,所述第一喷淋主管与第二喷淋主管上都设置有抽液泵,所述第一喷淋支管与第二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群王鹏曹国庆王买旗
申请(专利权)人:屯留县航泰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