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20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外侧和内侧分别插入型钢形成组合支护,由型钢加强围护结构的抗压和抗压能力,从而减小围护结构变形;组合支护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和刚架板,与内外侧型钢形成门式刚架结构,增加围护结构刚度和整体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插入钢筋,增大水泥土墙刚度;基坑底施工坑底加固增加围护结构抗倾覆和抗隆起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围护结构施工条件受限或坑外有需保护构(建)筑物的情况,可在不增大围护结构宽度的条件下有效增大围护结构刚度,减少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及坑外地表沉降,降低对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工程施工周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
技术介绍
城区中新建构(建)筑物时需要大量的基坑支护工程,其施工条件往往是受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现状城区一般布局规整、空间紧凑、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施工空间往往会会受到周边构(建)筑物和管线的限制,基坑一般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2)新建构(建)筑期间需确保周边管线及构(建)筑物的正常运行,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周边构(建)筑物、地下管线的位移。(3)距离周边居民区较近的工程,应避免长时间施工,施工期间需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受到上述几个方面的限制,新建构(建)筑物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存在很大挑战,软土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设计则难度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用于围护结构施工条件受限或坑外有需保护构(建)筑物的情况,在不增大围护结构宽度的条件下有效增大围护结构刚度,减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及坑外地表沉降,降低对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措施是: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其特征在于,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外侧弯矩较大区域和内侧受压区域分别插入型钢形成组合支护,由型钢加强围护结构的抗压和抗压能力,从而减小围护结构变形;组合支护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和刚架板,与内外侧型钢形成门式刚架结构,增加围护结构刚度和整体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插入钢筋,增大水泥土墙刚度;基坑底施工坑底加固增加围护结构抗倾覆和抗隆起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型钢为工字钢或槽钢。进一步地,所述型钢由若干段型钢节断焊接而成,相邻型钢焊接接头位置相互错开,竖向错开距离不小于1m。进一步地,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未完全硬化前在外侧和内侧插入型钢,型钢插入在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结束后30分钟内完成,型钢靠自重插入。进一步地,根据周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同,型钢可采取连续插入、插一跳一、插二跳一等形式。进一步地,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在3~6m的基坑,坑底以下插入深度为1.0~1.5倍的基坑深度。进一步地,组合支护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和刚架板,其中内侧和外侧型钢顶部均锚入对应的钢筋混凝土冠梁,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钢筋锚入刚架板,刚架板和混凝土冠梁之间通过内部钢筋连接。由于钢筋混凝土冠梁截面更高,可保证型钢的有效锚固,并可传递弯矩作用,通过内侧和外侧冠梁和刚架板的连接,可形成刚度更大的门式刚架结构。进一步地,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插入钢筋,钢筋长1~3m,增大水泥土墙抗弯强度。进一步地,该组合支护形式为悬臂式结构,开挖时无需设置内支撑,可有效缩短工期。进一步地,基坑底施工一定范围的坑底加固,增大围护结构的稳定性,控制坑底隆起变形。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形成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B、水泥土搅拌桩未完全硬化前在外侧插入型钢形成组合支护,型钢插入在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结束后30分钟内完成,型钢靠自重插入;C、在组合支护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和刚架板;D、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插入钢筋,钢筋长1~3m;E、基坑底施工坑底加固。所述组合支护可用于开挖深度在3~6m的基坑工程,根据拟建构(建)筑物的埋深要求确定。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围护结构施工条件受限或坑外有需保护构(建)筑物的情况,可在不增大围护结构宽度的条件下有效增大围护结构刚度,减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及坑外地表沉降,降低对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组合支护为无内支撑悬臂式基坑支护结构,可有效缩短工程施工周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图1的水平剖面图。图中:1-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2-型钢、3-混凝土刚架板、4-钢管、5-钢筋、6-坑底加固、7-拟建构(建)筑物、8-混凝土冠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请结合参阅图1~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1,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1外侧插入型钢2、内侧插入型钢4形成组合支护,组合支护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8和刚架板3,增加围护结构整体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插入钢筋5增大水泥土墙刚度,基坑底施工坑底加固6增加围护结构抗倾覆和抗隆起稳定性,整个组合支护是为实现拟建构(建)构筑物7而实施。可选地,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1外侧弯矩较大区域插入型钢2、内侧受压区插入型钢4形成一种新型的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组合支护,由抗拉强度较大的型钢2承担围护结构外侧拉力,型钢和水泥土搅拌桩共同承担压力,从而减小围护结构变形。可选地,组合支护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8和刚架板3,型钢2和4锚入冠梁8,钢筋5锚入刚架板3,形成类型门式刚架受力体系,有效增加围护结构整体性。可选地,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插入钢筋5,钢筋5长1~3m,增大水泥土墙抗弯强度。可选地,该组合支护形式为悬臂式结构,开挖时无需设置内支撑,可有效缩短工期。可选地,基坑底施工一定范围的坑底加固6,增大围护结构的稳定性,控制基坑倾覆和坑底隆起变形。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施工水泥土搅拌桩,形成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B、水泥土搅拌桩未完全硬化前在外侧插入型钢形成组合支护,型钢插入在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结束后30分钟内完成,型钢靠自重插入;C、在组合支护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和刚架板,施工时在两者钢筋绑扎完毕后同时浇筑完成;D、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插入钢筋,钢筋长1~3m;E、基坑底施工坑底加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围护结构施工条件受限或坑外有需保护构(建)筑物的情况,可在不增大围护结构宽度的条件下有效增大围护结构刚度,减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及坑外地表沉降,降低对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组合支护为无内支撑悬臂式基坑支护结构,可有效缩短工程施工周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社会效益。上述描述仅是对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任何限定,本专利
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其特征在于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外侧和内侧分别插入型钢形成组合支护,由型钢加强围护结构的抗压和抗压能力,从而减小围护结构变形;组合支护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和刚架板,与内外侧型钢形成门式刚架结构,增加围护结构刚度和整体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插入钢筋,增大水泥土墙刚度;基坑底施工坑底加固增加围护结构抗倾覆和抗隆起稳定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其特征在于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外侧和内侧分别插入型钢形成组合支护,由型钢加强围护结构的抗压和抗压能力,从而减小围护结构变形;组合支护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和刚架板,与内外侧型钢形成门式刚架结构,增加围护结构刚度和整体性;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内插入钢筋,增大水泥土墙刚度;基坑底施工坑底加固增加围护结构抗倾覆和抗隆起稳定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由若干段型钢焊接而成,相邻型钢焊接接头位置相互错开,竖向错开距离不小于1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其特征在于,水泥土搅拌桩未完全硬化前在外侧和内侧插入型钢,型钢插入在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结束后30分钟内完成,型钢靠自重插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在3~6m的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建建卢辰许大鹏何剑平张良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