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工程非开挖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常见顶管工作井形状一般为矩形或圆形。矩形工作井的空间利用率较好,内部管道比较容易布置,宽度比较小,适合在直线顶管施工中使用,当管道转角较大时一般不适用;另外,当井埋深较深时,矩形井壁板跨中及支座弯矩较大,而为满足承载力及正常使用要求,壁厚取值较大,费用较高。圆形顶管井受力性能较好,壁板基本为受压工况,能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能力,适用于管道转角的顶管工作井,但宽度方面占地较大,面积利用率低,结构外轮廓达10~15m,如在道路等狭窄场地实施,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且现有技术中,当场地的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周边变形控制要求较高时,逆作法一般难以适用,或需进一步减小逆作井壁分节开挖及浇筑高度,导致工期、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及其施工方法,达到保证结构受力性能,节约占地和工期,并适用于复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井的水平截面为圆端形,其两端各为半圆体形状,中间为直线相连;所述顶管井外围为止水帷幕(1),所述止水帷幕(1)内竖向设置有内插型钢(2);止水帷幕内侧为钢筋混凝土井体,包括顶部设置的倒L型井圈(4)和其下的竖向井壁(5),所述顶管井的底部有封底(7)连接竖向井壁(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L型井圈(4)和其下的竖向井壁(5),设置有分别与其水平相连的若干临时支撑(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井的水平截面为圆端形,其两端各为半圆体形状,中间为直线相连;所述顶管井外围为止水帷幕(1),所述止水帷幕(1)内竖向设置有内插型钢(2);止水帷幕内侧为钢筋混凝土井体,包括顶部设置的倒l型井圈(4)和其下的竖向井壁(5),所述顶管井的底部有封底(7)连接竖向井壁(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l型井圈(4)和其下的竖向井壁(5),设置有分别与其水平相连的若干临时支撑(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端形顶管井的内径长宽比为1.5~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帷幕(1)采用高压旋喷桩或水泥土搅拌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旋喷桩或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径为500mm~800mm,相互咬合宽度为200mm~25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帷幕(1)在封底(7)以下部分的深度为顶管井深度的0.2~0.4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型钢(2)为热轧工字钢或焊接工字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工字钢或焊接工字钢的截面高度为200mm~25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型钢(2)设置在所述止水帷幕(1)的高压旋喷桩或水泥土搅拌桩的中心,布置形式为“密插”或者“隔一插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型钢(2)在封底(7)以下部分的深度为1.0m~2.0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应用于复杂环境的圆端形顶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井壁(5)设置为分节结构,分节高度为1.0m~2.0m,所述竖向井壁(5)厚度为400mm~800mm,相邻上、下两节竖向井壁之间采用竖向钢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龙飞,钟俊彬,许大鹏,陈远,岑文祥,罗凌晖,黄智豪,王骏骐,王学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