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iAl合金近等温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3117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iAl合金近等温锻造方法,包括:将预处理后铸锭放入包套中,将包套端盖与包套之间密封;将装入包套的铸锭放入热处理炉中匀速升温加热至1270‑1320℃,到目标温度后保温1‑2h;将液压机压头升温至600℃;完成至少四道次锻造和保温;其中,每进行下一个道次锻造压缩前,将铸锭均沿轴向方向旋转90°,且第一道次和第二道次锻造后的回炉保温时间为1.5h,第三道次及之后道次锻造后的回炉保温时间为1.5‑2.5h;最后一道次回炉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却至900℃,取出、冷却、去包套后得锻坯。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锻造过程处于一种近等温的环境,在普通锻机上便可以进行操作的同时减小锻坯的开裂倾向,降低了锻造成本,可以更好地用于α凝固TiAl合金的锻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iAl合金近等温锻造方法
本申请属于金属间化合物锻造
,尤其涉及一种TiAl合金近等温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TiAl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轻质、耐高温、高比强结构材料,可在700~900℃温度范围内服役,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TiAl合金代替传统的高温合金与高温钛合金制备高性能热端部件不仅可提高发动机的热机效率,更可实现大幅度结构减重,因此,TiAl合金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Ti-48Al-2Cr-2Nb合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TiAl合金材料。对于这类α凝固TiAl合金,铸造是其常用的热成型方法。但是,铸造工艺常常存在铸态组织粗大、易产生缩松缩孔、性能不足等缺陷,而对TiAl合金铸锭进行开坯锻造可以显著细化晶粒,消除铸锭缺陷,提高TiAl构件的力学性能与服役安全性。不过,由于TiAl合金具有本征脆性,其热加工窗口较窄,如果采用传统的一次大变形量锻造工艺,铸锭极易开裂。而且铸锭在变形过程中存在变形不均匀的现象,锻后组织不均匀。另外,TiAl合金的热成形温度高(可达1200℃),如果采用等温锻造方法又会对锻机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iAl合金近等温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锻前准备:将预处理后铸锭放入包套中,并将所述铸锭与所述包套壁间间隙进行填充,将包套端盖与所述包套之间密封;/n铸锭与压头加热:将装入所述包套的铸锭放入热处理炉中匀速升温加热至1270-1320℃,到目标温度后保温1-2h;将液压机压头升温至600℃;/n近等温锻造:完成至少四道次锻造和保温;其中,每进行下一个道次锻造压缩前,将所述铸锭均沿轴向方向旋转90°,且第一道次和第二道次锻造后的回炉保温时间为1.5h,第三道次及之后道次锻造后的回炉保温时间为1.5-2.5h;/n最后一道次回炉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却至900℃,取出、冷却、去包套后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iAl合金近等温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锻前准备:将预处理后铸锭放入包套中,并将所述铸锭与所述包套壁间间隙进行填充,将包套端盖与所述包套之间密封;
铸锭与压头加热:将装入所述包套的铸锭放入热处理炉中匀速升温加热至1270-1320℃,到目标温度后保温1-2h;将液压机压头升温至600℃;
近等温锻造:完成至少四道次锻造和保温;其中,每进行下一个道次锻造压缩前,将所述铸锭均沿轴向方向旋转90°,且第一道次和第二道次锻造后的回炉保温时间为1.5h,第三道次及之后道次锻造后的回炉保温时间为1.5-2.5h;
最后一道次回炉保温结束后,随炉冷却至900℃,取出、冷却、去包套后得锻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锭的预处理包括对铸锭进行热等静压后切取任意长度铸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取铸锭表面光滑,无明显裂纹、线切割痕、车刀痕和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斌陈晓飞李金山寇宏超王军王毅陈彪樊江昆赖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