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近α型高温钛合金层状组织结构的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钛合金制备
(一种形变与相变控制的热机械变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微纳层状结构的高温钛合金板材及其热加工及热处理工艺,微纳层状组织结构的高温钛合金板材具有优异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将有重要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对新型轻质耐高温结构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耐更高温度的新型高温钛合金的研发及先进的成形工艺的开发提出了迫切要求。高温钛合金的服役温度从300℃提高到650℃,其服役温度和性能的提升多以提高合金化程度为主要手段,这势必会造成服役条件下组织稳定性的降低。因此,进一步提高高温钛合金的使用温度主要受到服役条件下组织稳定性的限制。在以保证合金热稳定性为原则设计高温钛合金的条件下,微观组织调控成为提高其在更高温度下的服役性能的最为有效的手段。综合α相形貌特征及其与性能的关系,将钛合金典型组织分为魏氏组织、网篮组织、等轴组织及双态组织。其中魏氏组织具有较高的蠕变抗力、持久强度和断裂韧性,但其塑性很差;网篮组织塑性、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近α型高温钛合金层状组织结构的热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n将近α型高温钛合金,其组成元素按质量百分比为,Al:6.0-6.2%,Sn:3.0-3.3%,Zr:2.3-2.5%,Hf:0.5-0.6%,Mo:0.5-0.6%,Nb:0.8-1.0%,Ta:0.9-1.0%,Si:0.4-0.5%,Er:0.1-0.3%,剩余为Ti;/n通过测试获得其β/(α+β)相转变点温度,经β/(α+β)相转变点以上140~155℃的β单相区开坯锻造,随后在其β/(α+β)相转变点以下25~35℃的(α+β)两相区锻造成棒材,该棒材在β相转变温度以下30~35℃范围内保温5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近α型高温钛合金层状组织结构的热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近α型高温钛合金,其组成元素按质量百分比为,Al:6.0-6.2%,Sn:3.0-3.3%,Zr:2.3-2.5%,Hf:0.5-0.6%,Mo:0.5-0.6%,Nb:0.8-1.0%,Ta:0.9-1.0%,Si:0.4-0.5%,Er:0.1-0.3%,剩余为Ti;
通过测试获得其β/(α+β)相转变点温度,经β/(α+β)相转变点以上140~155℃的β单相区开坯锻造,随后在其β/(α+β)相转变点以下25~35℃的(α+β)两相区锻造成棒材,该棒材在β相转变温度以下30~35℃范围内保温55~65分钟,然后空冷至室温;
将上述第一次热处理后的高温钛合金棒材,进行第二次重复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该高温钛合金β/(α+β)相转变点以下15~20℃范围内,保温时间为55~65min,不进行冷却处理;
将上述第二次热处理后的高温钛合金棒材,在低于该高温钛合金β/(α+β)相转变点以下15~20℃范围内进行第一道次热轧,热轧变形量为50%~60%,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伯龙,王聪聪,王同波,亓鹏,聂祚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