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焊接设备及热管的焊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2620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阻焊接设备及热管的焊接方法,电阻焊接设备用于对管组件进行焊接,管组件包括主管以及设置于主管内的内衬管,电阻焊接设备包括第一焊接机头、第二焊接机构和电控装置,第一焊接机头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电极,管组件套设在第一电极上,第二焊接机头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平行设置,第二焊接机头被配置为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一焊接机头,以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紧或放松管组件的侧壁,电控装置通过输出电缆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该电阻焊接设备保障了管组件焊接后接合良好,而且无需对管组件进行加热处理,保持管组件的硬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阻焊接设备及热管的焊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尤其涉及一种电阻焊接设备热管的焊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丰富,电子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其中电子产品的散热是电子产品研发的一个重要难题,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增多,电子产品的发热量越来越大,为了解决电子产品的散热问题,目前已经大量涌现超薄热管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超薄热管包括主管以及贴附于主管内壁的毛细结构,在使用超薄热管散热时,热管内填充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在热端受热后通过毛细结构使冷却介质冷却回流,以实现散热的目的。超薄热管和普通热管的区别在于超薄热管的管壁总厚度更薄,散热效果更好。通常热管采用烧网或烧粉工艺将毛细结构与主管结构焊接为一体结构,由于超薄热管总厚度较薄,采用烧粉工艺无法满足厚度要求,仅能采用烧网工艺,但在烧网生产过程中主管的管壁变软,无法保持主管的硬度,导致热管变形,给后续加工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主管内壁和毛细结构的结合度容易出现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阻焊接设备及热管的焊接方法,焊接后接合良好,而且无需对管组件进行加热处理,保持管组件的硬度,避免管组件发生变形。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阻焊接设备,用于对管组件进行焊接,所述管组件包括主管以及设置于所述主管内的内衬管,所述电阻焊接设备包括:第一焊接机头,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电极,所述管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第二焊接机头,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焊接机头被配置为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焊接机头,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夹紧或放松所述管组件的侧壁;以及电控装置,通过输出电缆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该电阻焊接设备通过将管组件套设在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一焊接机头,在焊接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紧管组件的侧壁,以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电控装置电性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转动过程中以将管组件进行焊接,保障了管组件焊接后接合良好,而且无需对管组件进行加热处理,保持管组件的硬度,避免发生变形。作为上述电阻焊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圆柱形结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圆柱形结构,能够对管组件进行滚压焊接,焊接操作较为方便。作为上述电阻焊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管组件的长度,所述第一电极的外径小于所述管组件的内径。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整个长度方向的管组件的进行焊接,通过将第一电极的外径小于等于管组件的内径,能够在第二电极抵压管组件时管组件的侧壁夹紧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能够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转动便于带动管组件转动,以实现管组件的周向焊接。作为上述电阻焊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转动方向相反。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管组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转动,以便于实现管组件的周向的焊接。作为上述电阻焊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焊接机头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电极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能够实现第二电极靠近或远离第一电极,以实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管组件以及电控装置形成焊接回路,操作方便,容易控制。作为上述电阻焊接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阻焊接设备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电极转动;以及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电控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电极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的设置便于实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转动,而且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分别驱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转动,控制较为灵活。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热管的焊接方法,采用上述的电阻焊接设备,用于对管组件为热管的结构进行焊接,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管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第二电极将所述管组件的侧壁抵压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与所述电控装置的焊接电源形成焊接回路;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转动以对所述管组件进行焊接。该热管的焊接方法,将管组件套设在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将管组件的侧壁抵压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与电控装置形成焊接回路,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转动以对管组件进行焊接,焊接过程简便,保障了管组件焊接后接合良好,而且无需对管组件进行加热处理,保持管组件的硬度,避免发生变形。作为上述热管的焊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当所述管组件转动角度大于等于360°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停止转动。当焊接组件转动角度大于等于360°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停止转动,从而实现管组件整周的焊接,焊接牢固。作为上述热管的焊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焊接完毕后,所述第二电极脱离焊接完成的管组件,并将所述管组件取下。焊接完毕后,通过第二电极脱离焊接完成的管组件,便于管组件的取下。作为上述热管的焊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转动的角速度相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转动的角度相等,从而能够对管组件的转动驱动力较为稳定,焊接效果较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阻焊接设备,通过将管组件套设在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一焊接机头,在焊接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夹紧管组件的侧壁,以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电控装置电性连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转动过程中以将管组件进行焊接,保障了管组件焊接后接合良好,而且无需对管组件进行加热处理,保持管组件的硬度,避免发生变形。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热管的焊接方法,将管组件套设在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将管组件的侧壁抵压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与电控装置形成焊接回路,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转动以对管组件进行焊接,焊接过程简便,保障了管组件焊接后接合良好,而且无需对管组件进行加热处理,保持管组件的硬度,避免发生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管和内衬管的待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阻焊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阻焊接设备焊接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电控装置;4、第二驱动机构;5、第三驱动机构;100、管组件;101、主管;102、内衬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阻焊接设备,用于对管组件(100)进行焊接,所述管组件(100)包括主管(10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管(101)内的内衬管(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焊接设备包括:/n第一焊接机头,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电极(1),所述管组件(100)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极(1)上;/n第二焊接机头,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二电极(2),所述第二电极(2)与所述第一电极(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焊接机头被配置为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焊接机头,以使所述第一电极(1)和所述第二电极(2)夹紧所述管组件(100)的侧壁;以及/n电控装置(3),通过输出电缆与所述第一电极(1)和所述第二电极(2)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阻焊接设备,用于对管组件(100)进行焊接,所述管组件(100)包括主管(10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管(101)内的内衬管(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焊接设备包括:
第一焊接机头,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电极(1),所述管组件(100)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极(1)上;
第二焊接机头,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二电极(2),所述第二电极(2)与所述第一电极(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焊接机头被配置为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焊接机头,以使所述第一电极(1)和所述第二电极(2)夹紧所述管组件(100)的侧壁;以及
电控装置(3),通过输出电缆与所述第一电极(1)和所述第二电极(2)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和所述第二电极(2)均为圆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和所述第二电极(2)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管组件(100)的长度,所述第一电极(1)的外径小于所述管组件(100)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和所述第二电极(2)转动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阻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机头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电极(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支架以及所述第二电极(2)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波刘哲洪姚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爱美达深圳热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