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装置及含该保护装置的电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1901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6
一种保护装置及含该保护装置的电池,包括:过载保护器;第一导通片,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过载保护器的第一端;及第二导通片,设置于过载保护器的第二端,且与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保护装置还包括加强结构,加强结构与第二导通片或第一连接部连接,加强结构上设置第三端,第三端向第二连接部延伸,且位于第二连接部背离过载保护器的一侧。该保护装置通过设置与第一导通片或第二导通片连接的加强结构,加强结构上的第三端向第一导通片的第二连接部延伸,使第三端位于第二连接部背离过载保护器的一侧,实现第三端止挡第一导通片远离过载保护器,避免第一导通片起翘造成短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装置及含该保护装置的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保护装置一般在过载保护器两端分别设置导通片,使过载保护器与导通片串联,保护装置安装在保护对象上,并在非安全情况下使电断开,例如,保护装置安装于一电芯上以保护电芯。保护装置一般采用胶粘方式连接,在存储及运输过程中,由于胶粘性减弱或粘结不牢固等因素,导通片会翘起,若电芯中心距较窄,会引起阴阳极接触短路,且在组装电池过程翘起的导通片容易碰到金属等导体造成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保护装置,包括:过载保护器;第一导通片,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过载保护器的第一端;及第二导通片,设置于所述过载保护器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与所述第二导通片或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加强结构上设置第三端,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过载保护器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通片还包括第一转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接部的两端连接,所述过载保护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转接部间隔设置,以形成围绕所述过载保护器的环形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接部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边和两个相对的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接,两个所述第一边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加强结构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边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成型、粘接或焊接于所述第一导通片或所述第二导通片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主体和由主体向一侧延伸形成的第三连接部,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导通片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所述第三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跨越所述过载保护器并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U形结构的第二转接部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接部两端的第四连接部,两个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通片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接部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与所述第一导通片或所述第二导通片之间设置绝缘件。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和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为上述保护装置。上述保护装置和上述电芯通过设置与所述第一导通片或所述第二导通片连接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上的第三端向所述第一导通片的第二连接部延伸,使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过载保护器的一侧,实现所述第三端止挡所述第一导通片远离所述过载保护器,避免所述第一导通片起翘造成短路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保护装置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保护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保护装置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保护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保护装置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保护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保护装置100,100a,100b环形腔101过载保护器10第一端11第二端13第一导通片20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3第一转接部25第一边251第二边253第二导通片30加强结构40,50,60,70第三端41,51,61,701主体71第二转接部711第四连接部713第三连接部73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连接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出一种保护装置,包括:过载保护器;第一导通片,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过载保护器的第一端;及第二导通片,设置于所述过载保护器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与所述第二导通片或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加强结构上设置第三端,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过载保护器的一侧。所述保护装置通过设置与所述第一导通片或所述第二导通片连接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上的第三端向所述第一导通片的第二连接部延伸,使所述第三端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过载保护器的一侧,实现所述第三端止挡所述第一导通片远离所述过载保护器,避免所述第一导通片起翘造成短路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的保护装置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第一实施例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电池(图未示)包括电芯(图未示)和设置于所述电芯上的保护装置100。所述保护装置100包括过载保护器10、第一导通片20、第二导通片30和加强结构40。所述第一导通片2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3。所述过载保护器10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3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21设置于所述过载保护器10的第一端11,所述第二导通片30设置于所述过载保护器10的第二端13,使所述第一导通片20、所述第二导通片30和所述过载保护器10实现串联电连接。当所述电芯异常例如短路时,所述过载保护器10切断电路,以保护电芯被烧坏。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1和所述第二导通片30位于所述过载保护器10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23位于所述过载保护器10的另一侧。所述加强结构40与所述第二导通片30连接,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40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导通片20连接。所述加强结构40上设置第三端41。所述第三端41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装置,包括:/n过载保护器;/n第一导通片,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过载保护器的第一端;及/n第二导通片,设置于所述过载保护器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与所述第二导通片或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加强结构上设置第三端,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过载保护器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装置,包括:
过载保护器;
第一导通片,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过载保护器的第一端;及
第二导通片,设置于所述过载保护器的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与所述第二导通片或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加强结构上设置第三端,所述第三端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背离所述过载保护器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片还包括第一转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接部的两端连接,所述过载保护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转接部间隔设置,以形成围绕所述过载保护器的环形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部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边和两个相对的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相接,两个所述第一边分别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进军余仕禧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