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永磁体、方形组合永磁体及圆弧形组合永磁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84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永磁体、方形组合永磁体及圆弧形组合永磁体;所述组合永磁体包括上下堆叠的第一永磁体组和第二永磁体组,所述第一永磁体组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组分别由至少两片永磁体沿水平方向粘结形成,所述至少两片永磁体之间形成粘结缝,所述第一永磁体组的粘结缝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组的粘结缝所在平面不重合。应用本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组合永磁体的抗弯强度及抗拉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永磁体、方形组合永磁体及圆弧形组合永磁体
本技术涉及永磁体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组合永磁体、方形组合永磁体及圆弧形组合永磁体。
技术介绍
运用现有方法进行组合的组合永磁体,其抗弯强度以及抗拉强度与永磁体相比差一个数量级。由于抗弯强度差以及抗拉强度差,导致组合永磁体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永磁体、方形合永磁体及圆弧形组合永磁体,有效提高组合永磁体的抗弯强度及抗拉强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永磁体,所述组合永磁体包括上下堆叠的第一永磁体组和第二永磁体组,所述第一永磁体组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组分别由至少两片永磁体沿水平方向粘结形成,所述至少两片永磁体之间形成粘结缝,所述第一永磁体组的粘结缝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组的粘结缝所在平面不重合。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体组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组分别包括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长度。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永磁体的长度的1-10倍。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长度的两倍。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体组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组分别还包括第三永磁体;所述第三永磁体的长度与第一永磁体长度相同。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长度两倍。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之间通过粘结胶粘结固定。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粘结胶的厚度为50至100μm。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方形组合永磁体,采用了上述的组合永磁体,所述方形组合永磁体由所述组合永磁体组合形成,所述永磁体为方形永磁体。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圆弧形组合永磁体,采用了上述的组合永磁体,所述圆弧形组合永磁体由所述组合永磁体组合形成;所述永磁体为弧形永磁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永磁体、方形组合永磁体及圆弧形组合永磁体,通过将不同层的永磁体组粘结缝交错设置,从而实现将其最大弯折点、质点分离开的作用。使得组合永磁体的弯曲应力及抗应力得到分散,大大增强了抗弯强度及抗拉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1中组合永磁体的结构分布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2中组合永磁体的结构分布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3中方形组合永磁体的结构分布图;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4中圆弧形组合永磁体的结构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组合永磁体,参考图1,所述组合永磁体包括上下堆叠的第一永磁体组和第二永磁体组,所述第一永磁体组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组分别由至少两片永磁体沿水平方向粘结形成,所述至少两片永磁体之间形成粘结缝,所述第一永磁体组的粘结缝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组的粘结缝所在平面不重合。在本实施例中,以四块永磁体组成的组合永磁体为例;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永磁体组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组分别包括第一永磁体1和第二永磁体2。所述第一永磁体1的一端通过粘结胶粘结所述第二永磁体2的另一端,二者之间形成粘结缝;所述粘结胶的厚度为50至100μm。记所述第一永磁体1的长度为a,所述第二永磁体2的长度为b,那么通过设置第一永磁体1的长度a与第二永磁体2的长度b之间的关系,抗弯强度按GB/T31967.3-2015方法测试,可以得到不同的组合永磁体的抗弯强度,具体参见表1。表1:上下粘结缝的间距D抗弯强度对比例一D=a-b=0(a=b=c)45MPa试验例一D=a-b=b(a=2b)220MPa试验例二D=a-b=2b(a=3b)245MPa试验例三D=a-b=3b(a=4b)280MPa试验例四D=a-b=a(b=0)300MPa由上表可知,当上下粘结缝之间间距为0时,所述组合永磁体的抗弯强度最差,当上下永磁体组均无粘结缝为四块永磁体组合的极限情况,即两片永磁体上下粘结,此时抗弯强度与磁钢固有的抗弯强度相当;但组合永磁体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兼顾其涡流损耗的因素,所以综合起来,选择试验例1中a=2b的情况,即所述第一永磁体1的长度a等于所述第二永磁体2的长度b的两倍时,组合永磁体的性能最佳。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组合永磁体由上下堆叠的第一永磁体组和第二永磁体组组成。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永磁体组和第二永磁体组分别包括第一永磁体1’、第二永磁体2’及第三永磁体3;所述第一永磁体1’的长度与第三永磁体3长度相同,记为c,所述第二永磁体2’的长度记为d。所述第一永磁体1’、第二永磁体2’与第三永磁体3两两之间通过粘结胶水平相连。所述第一永磁体组的两个粘结缝与第二永磁体组的两个粘结缝的相邻间距分别为D1、D2;D1=c-d、D2=c+d-c=d,D1+D2=c,抗弯强度按GB/T31967.3-2015方法测试,通过设置第一永磁体1’及第三永磁体3的长度c与第二永磁体2’的长度d的关系来实现组合永磁体的不同抗弯强度,具体参考表2。表2:上下粘结缝的间距抗弯强度对比例二D=c-d=0(c=d)80MPa试验例五D1=D2=c-d=d(c=2d)260MPa试验例六D1=c-d=2d、D2=d(c=3d)230MPa试验例七D1=c-d=3d、D2=d(c=4d)215MPa结合表2并且考虑到组合永磁体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兼顾其涡流损耗的因素,所以综合起来,保证D1和D2同时为最大值时才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即当D1=D2时,抗弯强度最大,故优选例五c=2d的情况,即所述第一永磁体1’及第三永磁体3的长度c等于所述第二永磁体2’的长度d的两倍时,组合永磁体的性能最佳。实施例3一种方形组合永磁体6,本实施例采用了上述实施例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永磁体,所述方形组合永磁体6由所述组合永磁体组合形成。所述永磁体为方形永磁体。实施例4一种圆弧形组合永磁体7,本实施例采用了上述实施例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永磁体,所述圆弧形组合永磁体7由所述组合永磁体组合形成;所述永磁体为圆弧形永磁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永磁体、方形组合永磁体及圆弧形组合永磁体,通过将不同层的永磁体组粘结缝交错设置,从而实现将其最大弯折点、质点分离开的作用。使得组合永磁体的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永磁体包括上下堆叠的第一永磁体组和第二永磁体组,所述第一永磁体组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组分别由至少两片永磁体沿水平方向粘结形成,永磁体两两之间形成粘结缝,所述第一永磁体组的粘结缝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组的粘结缝所在平面不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永磁体包括上下堆叠的第一永磁体组和第二永磁体组,所述第一永磁体组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组分别由至少两片永磁体沿水平方向粘结形成,永磁体两两之间形成粘结缝,所述第一永磁体组的粘结缝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组的粘结缝所在平面不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组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组分别包括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永磁体的长度的1-10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长度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尧师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