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1167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气泵密封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包括汽动给水泵、小汽轮机、小机凝汽器、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密封水滤网、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大机凝泵、小机凝泵、小机凝泵出水口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所述汽动给水泵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小汽轮机,所述小汽轮机右侧底部连接所述小机凝汽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对凝泵变频深度调节,将凝泵单耗由0.25降至0.2,按照凝泵电耗记录图查看,改造后与改造前相比,达到了节能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气泵密封水系统
,具体为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采用汽动给水泵提供足够的压力和水源,汽动给水泵运行期间轴端采用密封水密封,密封水压力不低于2.0MPa,密封水取自系统凝结水母管水源,大机凝结水泵采用变频控制,出口压力调节范围1.5至2.4MPa,机组正常运行,随机组负荷变化,通过变频器实现凝泵出口压力的自动调节。目前出于汽泵密封水压力不低于2.0MPa的限制要求,运行中凝泵出口最低压力控制在2.0MPa,凝泵变频调节深度到限制,凝泵单耗月平均值0.251,同比同类型600MW机组凝泵单耗0.18,凝泵单耗高0.071,直接影响机组的节能运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能够解决上述提出汽泵密封水无法满足最低压力2.0MPa的要求,汽泵密封水系统节能运行效果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其包括:汽动给水泵、小汽轮机、小机凝汽器、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密封水滤网、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大机凝泵、小机凝泵、小机凝泵出水口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所述汽动给水泵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小汽轮机,所述小汽轮机右侧底部连接所述小机凝汽器,所述小机凝汽器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所述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所述汽动给水泵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所述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密封水滤网,所述密封水滤网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所述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的输出端。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大机凝泵底部连接大机凝汽汽热井,所述大机凝泵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小机凝泵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小机凝汽器,所述小机凝泵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小机凝泵出水口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所述小机凝泵出水口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顶部连接所述密封水滤网的右端。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小机凝泵的出口管道直径为133,所述小机凝泵的出口管道厚度5.5。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从小机凝泵再循环管道引一路管径DN35的管道,经一手动隔离阀,与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管路并联,接至汽泵密封水母管,正常运行时,凝结水母管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隔离门6关闭,小机凝泵出口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11打开,从而实现密封水的循环过滤,小机凝泵为工频运行,其出口管道直径为133,厚度为5.5,出口压力4.0MPa,完全满足汽泵密封水最低压力要求,小机凝泵可靠性同等于大机凝泵,一用一备,完全满足密封水供给的可靠性要求,对凝泵变频深度调节,将凝泵单耗由0.25降至0.2,按照凝泵电耗记录图查看,改造后与改造前相比,达到了节能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凝泵电耗记录图。图中:1汽动给水泵、2小汽轮机、3小机凝汽器、4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5凝结水精处理装置、6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7密封水滤网、8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9大机凝泵、10小机凝泵、11小机凝泵出水口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请参阅图1,包括汽动给水泵1、小汽轮机2、小机凝汽器3、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4、凝结水精处理装置5、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6、密封水滤网7、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8、大机凝泵9、小机凝泵10、小机凝泵出水口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11;请参阅图1,汽动给水泵1右端通过管道连接小汽轮机2,小汽轮机2右侧底部连接小机凝汽器3,小机凝汽器3右端通过管道连接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4,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4右端通过管道连接凝结水精处理装置5,汽动给水泵1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8,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8顶部通过管道连接密封水滤网7,密封水滤网7右端通过管道连接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6,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6底部通过管道连接凝结水精处理装置5的输出端,汽动给水泵1由可变速的汽轮机驱动的给水泵,汽动给水泵1给密封水提供动力作用,小汽轮机2的工作任务是驱动给水泵、必须满足锅炉所需的供水要求,小机凝汽器3是汽轮机排汽冷凝成水的一种换热器,又称复水器,凝汽器主要用于汽轮机动力装置中,密封水滤网7对密封水具有过滤杂质的作用,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8对汽动给水泵1具有进出水的作用,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6为手动阀门,对凝结水到汽泵密封水具有控制作用。请再次参阅图1,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4主要作用是防止水泵在刚启动或极低负荷运行时,出现水温升高而汽化的现象,导致形成汽蚀对本装置造成的损害,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动给水泵(1)、小汽轮机(2)、小机凝汽器(3)、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4)、凝结水精处理装置(5)、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6)、密封水滤网(7)、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8)、大机凝泵(9)、小机凝泵(10)、小机凝泵出水口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11),所述汽动给水泵(1)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小汽轮机(2),所述小汽轮机(2)右侧底部连接所述小机凝汽器(3),所述小机凝汽器(3)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4),所述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4)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5),所述汽动给水泵(1)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8),所述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8)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密封水滤网(7),所述密封水滤网(7)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6),所述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6)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5)的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力发电厂用气泵密封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动给水泵(1)、小汽轮机(2)、小机凝汽器(3)、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4)、凝结水精处理装置(5)、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6)、密封水滤网(7)、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8)、大机凝泵(9)、小机凝泵(10)、小机凝泵出水口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11),所述汽动给水泵(1)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小汽轮机(2),所述小汽轮机(2)右侧底部连接所述小机凝汽器(3),所述小机凝汽器(3)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4),所述小机凝结水泵再循环(4)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5),所述汽动给水泵(1)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8),所述汽泵两端密封水进水口(8)顶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密封水滤网(7),所述密封水滤网(7)右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6),所述凝结水至汽泵密封水手动门(6)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凝结水精处理装置(5)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磊程英捷魏建群廖士伟郭康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蚌埠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