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轮毂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259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机轮毂密封装置,包括叶轮轮毂、蜗壳侧板、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及第一固定部,所述蜗壳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叶轮轮毂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位于所述蜗壳侧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与所述叶轮轮毂相连,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位于所述蜗壳侧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蜗壳侧板与所述第一压紧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蜗壳侧板、第一密封部及第一压紧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装置可对风机轮毂实现完全密封,令风机蜗壳里的气体实现零泄漏,从而令单进风风机满足气体回收系统中对回收气体零泄漏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机轮毂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机密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轮毂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气体回收系统中,一般要求回收后的气体零泄漏,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PTFE板材与铝合金压板对单进风风机轮毂进行密封,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单进风风机回收的气体一般位于风机蜗壳里,在风机工作的过程中,由于风机蜗壳内部压力比较大,从而导致风机蜗壳里面的气体存在一定的泄露现象,从而导致现有的单进风风机满足不了气体回收系统中对回收气体零泄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轮毂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可对风机轮毂实现完全密封,令风机蜗壳里的气体实现零泄漏,从而令单进风风机满足气体回收系统中对回收气体零泄漏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风机轮毂密封装置,包括叶轮轮毂、蜗壳侧板、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及第一固定部,所述蜗壳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叶轮轮毂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位于所述蜗壳侧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与所述叶轮轮毂相连,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位于所述蜗壳侧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蜗壳侧板与所述第一压紧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蜗壳侧板、第一密封部及第一压紧部相连。第一密封部包括石墨盘根及填料盘,所述石墨盘根设置于所述叶轮轮毂的外周壁上,所述石墨盘根固定于所述填料盘的中部。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压紧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叶轮轮毂相连。所述第一压紧部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密封部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密封部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套设于所述叶轮轮毂上。所述第二密封部为骨架油封。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蜗壳侧板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之间,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蜗壳侧板相连,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叶轮轮毂的外径相匹配,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第四通孔套设于所述叶轮轮毂上。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三密封部,两个所述第三密封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相反的两侧边,两个所述第三密封部分别与所述叶轮轮毂相连,两个所述第三密封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三密封部为硅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密封装置的第一密封部与叶轮轮毂相连,第一密封部对叶轮轮毂进行密封,防止风机蜗壳内的气体通过叶轮轮毂泄露;第一密封部位于蜗壳侧板与第一压紧部之间,又因第一固定部与蜗壳侧板、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相连,蜗壳侧板、第一密封部及第一压紧部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后,第一压紧部挤压第一密封部,令第一密封部对叶轮轮毂实现完全密封,实现风机蜗壳内的气体零泄漏,令单进风风机满足气体回收系统中对回收气体零泄漏的要求。2、第一密封部包括石墨盘根,石墨盘根设置于叶轮轮毂的外周壁上对叶轮轮毂实现密封,在第一压紧部挤压第一密封部的过程中,石墨盘根因挤压膨胀变形,石墨盘根膨胀后抱紧叶轮轮毂,实现密封。3、石墨盘根为易损件,需要定期更换,为了防止在石墨盘根磨损的情况下气体泄漏,密封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进一步防止气体泄漏。4、密封装置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与蜗壳侧板相连,在本技术中,固定板可满焊于蜗壳侧板的一侧边,保证固定板的平整度,避免由于焊接导致蜗壳侧板变形影响密封性能。5、密封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三密封部,两个第三密封部在第一密封部的两侧边进行密封,进一步防止风机蜗壳内的气体通过叶轮轮毂泄露。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单进风风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单进风风机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的密封装置的局部方法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风机轮毂密封装置的爆炸图;附图标记:100、风机蜗壳;200、驱动电机;210、电机主轴;300、密封装置;310、叶轮轮毂;320、蜗壳侧板;330、第一密封部;340、第一压紧部;350、第一固定部;351、固定螺栓;352、固定螺母;331、第二固定孔;341、第三固定孔;332、石墨盘根;333、填料盘;334、第五通孔;360、第二密封部;342、第二通孔;361、第三通孔;370、第三密封部;371、第六通孔;372、第四固定孔;380、固定板;381、第四通孔;382、第五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风机轮毂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300位于风机蜗壳100与驱动电机200之间,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装置300包括叶轮轮毂310、蜗壳侧板320、第一密封部330、第一压紧部340及第一固定部350。其中,蜗壳侧板320上设有第一通孔,叶轮轮毂310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后位于蜗壳侧板320的一侧边,驱动电机200的电机主轴210位于叶轮轮毂310内部;第一密封部330、第一压紧部340与叶轮轮毂310相连,第一密封部330、第一压紧部340位于蜗壳侧板320的一侧边,第一密封部330位于蜗壳侧板320与第一压紧部340之间,第一固定部350与蜗壳侧板320、第一密封部330及第一压紧部340相连。本实施例的密封装置300的第一密封部330与叶轮轮毂310相连,第一密封部330对叶轮轮毂310进行密封,防止风机蜗壳100内的气体通过叶轮轮毂310泄露;第一密封部330位于蜗壳侧板320与第一压紧部340之间,又因第一固定部350与蜗壳侧板320、第一密封部330、第一压紧部340相连,蜗壳侧板320、第一密封部330及第一压紧部340通过第一固定部350固定后,第一压紧部340挤压第一密封部330,令第一密封部330对叶轮轮毂310实现完全密封,实现风机蜗壳100内的气体零泄漏,令单进风风机满足气体回收系统中对回收气体零泄漏的要求。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350包括固定螺栓351及与固定螺栓351相匹配的固定螺母352,其中,蜗壳侧板32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密封部330上设有第二固定孔331,第一压紧部340上设有第三固定孔341,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331相对应,第三固定孔341与第二固定孔331相对应。固定螺栓351的头部满焊于蜗壳侧板320的另一侧边,固定螺栓351的螺杆穿过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331、第三固定孔341后与固定螺母352相固定。本实施例的第一密封部330包括石墨盘根332及填料盘333,石墨盘根332设置于叶轮轮毂310的外周壁上,通过石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风机轮毂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轮毂、蜗壳侧板、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及第一固定部,所述蜗壳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叶轮轮毂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位于所述蜗壳侧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与所述叶轮轮毂相连,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位于所述蜗壳侧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蜗壳侧板与所述第一压紧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蜗壳侧板、第一密封部及第一压紧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风机轮毂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轮毂、蜗壳侧板、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及第一固定部,所述蜗壳侧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叶轮轮毂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位于所述蜗壳侧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与所述叶轮轮毂相连,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压紧部位于所述蜗壳侧板的一侧边,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蜗壳侧板与所述第一压紧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蜗壳侧板、第一密封部及第一压紧部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轮毂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石墨盘根及填料盘,所述石墨盘根设置于所述叶轮轮毂的外周壁上,所述石墨盘根固定于所述填料盘的中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轮毂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压紧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叶轮轮毂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轮毂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部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志深江志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英铄通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