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及其防漏油平衡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113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4
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及其防漏油平衡结构,该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浮子室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主油井,还包括防漏油平衡结构,所述浮子室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主油井位于所述浮子室与所述本体围合的储油腔内,所述防漏油平衡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防漏油平衡结构包括大气平衡孔,所述大气平衡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本体上沿进气孔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大气平衡孔位于所述进气孔上方的进气通道上,并位于与所述燃油供给系统倾斜放置方向相反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燃油供给系统在倾斜90°后的大气平衡孔始终高于储油腔内的燃油油面,不会出现漏油现象,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及其防漏油平衡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油供给系统,特别是一种具有防漏油平衡结构的燃油供给系统及其防漏油平衡结构。
技术介绍
参见图1-图3,图1为现有技术的燃油供给系统正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方向剖面立体图。随着现在土地资源的紧缺,对空间的利用日益重要。一些使用者在使用完发动机后对发动机存放的要求也随着提升。若随意放置在地面上很占空间、碍事且不方便。若悬挂在墙壁上,需要将发动机逆时针旋转90°倾斜放置,而现有结构的燃油供给系统在倾斜90°后大气平衡孔10(参见图1-图3)的孔口低于储油腔20内的汽油平面,汽油会从大气平衡孔10漏出,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及其防漏油平衡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该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浮子室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主油井,所述浮子室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主油井位于所述浮子室与所述本体围合的储油腔内,所述防漏油平衡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其中,所述防漏油平衡结构包括大气平衡孔,所述大气平衡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本体上沿进气孔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大气平衡孔位于所述进气孔上方的进气通道上,并位于与所述燃油供给系统倾斜放置方向相反的一侧。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其中,所述大气平衡孔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和第三孔道,所述第一孔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上,所述第三孔道位于所述本体内且所述第三孔道的出气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第二孔道位于所述本体内并连通所述第一孔道的出气口和第二孔道的进气口。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孔道的轴线与所述进气孔的轴线平行。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孔道的轴线与所述主油井的轴线平行。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孔道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孔道的轴线。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孔道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三孔道的轴线。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孔道位于所述进气孔所在的通孔上方,且所述第二孔道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进气孔的轴线。上述的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其中,所述大气平衡孔还包括工艺孔道,所述工艺孔道分别与所述第二孔道及第三孔道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孔道同轴设置。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燃油供给系统,其中,包括上述的防漏油平衡结构。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本技术的防漏油平衡结构,可使燃油供给系统在倾斜90°后的大气平衡孔始终高于储油腔内的燃油油面,不会出现漏油现象,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燃油供给系统正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方向剖面立体图(旋转90°后);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燃油供给系统正视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B-B方向剖面立体图(旋转90°后);图7为图5的B-B方向剖面立体图(旋转90°前)。其中,附图标记现有技术10大气平衡孔20储油腔本技术1本体2浮子室3储油腔4主油井5进气孔6进气通道7防漏油平衡结构71大气平衡孔72第一孔道73第二孔道74第三孔道75工艺孔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4及图5,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燃油供给系统正视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本技术的燃油供给系统,该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1、浮子室2和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的主油井4,还包括防漏油平衡结构7,所述浮子室2安装在所述本体1上,所述主油井4位于所述浮子室2与所述本体1围合的储油腔3内,所述防漏油平衡结构7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所述防漏油平衡结构7包括大气平衡孔71,所述大气平衡孔71与所述储油腔3连通,所述本体1上沿进气孔5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进气通道6,所述大气平衡孔71位于所述进气孔5上方的进气通道6上,并位于与所述燃油供给系统倾斜放置方向相反的一侧,优选位于大约在进气孔5的一点钟方向上。该燃油供给系统其他部分的组成、结构、相互位置关系、连接关系及其工作原理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对本技术的防漏油平衡结构7予以详细说明。参见图6及图7,图6为图5的B-B方向剖面立体图(旋转90°后),图7为图5的B-B方向剖面立体图(旋转90°前)。本实施例中,所述大气平衡孔71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孔道72、第二孔道73和第三孔道74,所述第一孔道72的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通道6上,所述第三孔道74位于所述本体1内且所述第三孔道74的出气口与所述储油腔3连通,所述第二孔道73位于所述本体1内并连通所述第一孔道72的出气口和第二孔道73的进气口。其中,优选所述第一孔道72的轴线与所述进气孔5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三孔道74的轴线与所述主油井4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孔道73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孔道72的轴线;和/或所述第二孔道73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三孔道74的轴线。优选所述第二孔道73位于所述进气孔5所在的通孔上方,且所述第二孔道73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进气孔5的轴线。本实施例的所述大气平衡孔71还包括工艺孔道75,所述工艺孔道75分别与所述第二孔道73及第三孔道74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孔道73同轴设置。本技术在该燃油供给系统逆时针旋转90°(参见图6)后,储油腔3内的燃油油面始终低于大气平衡孔71的孔口,确保燃油不会从大气平衡孔71漏出,避免了火灾等隐患,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工艺成本低。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该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浮子室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主油井,所述浮子室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主油井位于所述浮子室与所述本体围合的储油腔内,所述防漏油平衡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油平衡结构包括大气平衡孔,所述大气平衡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本体上沿进气孔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大气平衡孔位于所述进气孔上方的进气通道上,并位于与所述燃油供给系统倾斜放置方向相反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该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本体、浮子室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主油井,所述浮子室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主油井位于所述浮子室与所述本体围合的储油腔内,所述防漏油平衡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油平衡结构包括大气平衡孔,所述大气平衡孔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本体上沿进气孔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大气平衡孔位于所述进气孔上方的进气通道上,并位于与所述燃油供给系统倾斜放置方向相反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平衡孔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孔道、第二孔道和第三孔道,所述第一孔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进气通道上,所述第三孔道位于所述本体内且所述第三孔道的出气口与所述储油腔连通,所述第二孔道位于所述本体内并连通所述第一孔道的出气口和第二孔道的进气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道的轴线与所述进气孔的轴线平行。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油供给系统的防漏油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平叶秀峰钱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益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