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门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105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具体说是气动门驱动装置。它的特点是包括主气缸、锁紧气缸、控制阀组、第一按钮阀和第二按钮阀。控制阀组的应急口连接有气瓶,控制阀组的第一控制口和第二控制口均与主气缸相连。控制阀组内有第一气控阀、电磁换向阀、第一梭阀、第二气控阀和减压阀。控制阀组的气源口分别与电磁换向阀、减压阀和控制阀组的应急口相连,减压阀分别与第二气控阀、第一气控阀相连,第二气控阀与控制阀组的第二控制口相连,电磁换向阀和第一气控阀均与第一梭阀相连,第一梭阀分别与第二气控阀、控制阀组的锁紧口和第一控制口相连。该驱动装置不会污染环境,成本较低、占用的空间较小,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门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具体说是用于驱动门类产品开闭的气动门驱动装置。特别适用于船舶。
技术介绍
目前,船舶上用于驱动门类产品开闭的驱动装置有两种,一种为液压驱动装置,另一种为电动驱动装置。然而,液压驱动装置会出现液压油泄漏的问题,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采用液压驱动装置需在船舶上额外设置液压系统,成本较高,占用的空间较大。采用电动驱动装置在系统断电后就会失去动力源,无法实现应急开闭,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动门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不会污染环境,成本较低、占用的空间较小,可靠性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气动门驱动装置的特点是包括主气缸、锁紧气缸、控制阀组、第一按钮阀和第二按钮阀。所述控制阀组有应急口、气源口、锁紧口、第一控制口、第二控制口和第三控制口。所述控制阀组的应急口连接有气瓶,气瓶上有截止阀和安全阀,控制阀组的锁紧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锁紧气缸的无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的第一控制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主气缸的无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的第二控制口通过管道与所述主气缸的有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的第三控制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按钮阀和第二按钮阀相连。所述控制阀组内有第一气控阀、电磁换向阀、第一梭阀、第二气控阀和减压阀,所述第一气控阀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回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一切换口。所述电磁换向阀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梭阀有第一主进气孔、第一副进气孔和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二气控阀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回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二切换口。所述控制阀组的气源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接口、减压阀和控制阀组的应急口相连,控制阀组的气源口与减压阀间的那段管道上有单向阀,减压阀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控阀的第二进气口、第一气控阀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切换口相连,且减压阀与第一气控阀的第一切换口间的那段管道上有节流调速阀,第二气控阀的第二回气口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的第二控制口相连,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接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梭阀的第一副进气孔相连,第一气控阀的第一回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梭阀的第一主进气孔相连,第一气控阀的第一切换口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的第三控制口相连,第一梭阀的第一出气孔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控阀的第二切换口、控制阀组的锁紧口和第一控制口相连。其中,所述控制阀组内有第二梭阀、第三气控阀、第四气控阀和火警阀。所述第二梭阀有第二主进气孔、第二副进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三气控阀有第三进气口、第三回气口和第三切换口。所述第四气控阀有第四进气口、第四回气口和第四切换口。所述控制阀组的气源口通过管道串联第三气控阀的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回气口后、再分别与所述电磁换向阀和减压阀相连,控制阀组的应急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四气控阀的第四进气口和第二梭阀的第二主进气孔相连,第二梭阀的第二副进气孔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的气源口相连,第二梭阀的第二出气孔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三气控阀第三切换口、第四气控阀第四切换口和火警阀相连。所述第一气控阀的第一出气口、电磁换向阀的第三接口、第二气控阀的第二出气口和第四气控阀的回气口上均连接有节流调速阀。所述主气缸中有通气管路,所述第一气控阀的第一切换口通过管道与通气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气管路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机械阀。所述第二按钮阀与控制阀组的第三控制口间的那段管道上有电磁屏蔽阀,电磁屏蔽阀与控制阀组的第三控制口间的那段管道上连接有钥匙阀。所述控制阀组的气源口上有过滤器。所述控制阀组内有手动换向阀,该手动换向阀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手动换向阀有第一进口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的第一控制口相连,手动换向阀有第二进口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的第二控制口相连。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技术的气动门驱动装置包括主气缸、锁紧气缸、控制阀组、第一按钮阀和第二按钮阀,控制阀组的应急口连接有气瓶,气瓶上有截止阀和安全阀,控制阀组的锁紧口通过管道与锁紧气缸的无杆腔相连,控制阀组的第一控制口通过管道与主气缸的无杆腔相连,控制阀组的第二控制口通过管道与主气缸的有杆腔相连,控制阀组的第三控制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按钮阀和第二按钮阀相连,控制阀组内有第一气控阀、电磁换向阀、第一梭阀、第二气控阀和减压阀,控制阀组的气源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接口、减压阀和控制阀组的应急口相连,控制阀组的气源口与减压阀间的那段管道上有单向阀,减压阀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控阀的第二进气口、第一气控阀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气控阀的第一切换口相连,第二气控阀的第二回气口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的第二控制口相连,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接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梭阀的第一副进气孔相连,第一气控阀的第一回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梭阀的第一主进气孔相连,第一气控阀的第一切换口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的第三控制口相连,第一梭阀的第一出气孔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控阀的第二切换口、控制阀组的锁紧口和第一控制口相连。这种驱动装置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出现泄漏时,泄漏的为空气,不会污染环境。而且,该驱动装置与船舶现有的气源作为动力源,无需额外设置驱动系统,从而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空间占用。另外,这种驱动装置利用气瓶作为应急动力源,在船舶的气源出现故障后,仍可驱动门类产品开闭,可靠性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气动门驱动装置的控制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气动门驱动装置的特点是包括主气缸14、锁紧气缸11、控制阀组24、第一按钮阀16和第二按钮阀18。所述控制阀组24有应急口D、气源口E、锁紧口B、第一控制口A1、第二控制口A2和第三控制口A3。所述控制阀组24的应急口D连接有气瓶8,气瓶8上有截止阀6和安全阀7,控制阀组24的锁紧口B通过管道与所述锁紧气缸11的无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的第一控制口A1通过管道与所述主气缸14的无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的第二控制口A2通过管道与所述主气缸14的有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的第三控制口A3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按钮阀16和第二按钮阀18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内有第一气控阀21、电磁换向阀10、第一梭阀20、第二气控阀12和减压阀9,所述第一气控阀21有第一进气口P1、第一回气口T1、第一出气口F1和第一切换口K1。所述电磁换向阀10有第一接口C1、第二接口C2和第三接口C3。所述第一梭阀20有第一主进气孔G1、第一副进气孔H1和第一出气孔Y1。所述第二气控阀12有第二进气口P2、第二回气口T2、第二出气口F2和第二切换口K2。所述控制阀组24的气源口E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电磁换向阀10的第一接口C1、减压阀9和控制阀组24的应急口D相连,控制阀组24的气源口E与减压阀9间的那段管道上有单向阀5,减压阀9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控阀12的第二进气口P2、第一气控阀21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一切换口K1相连,且减压阀9与第一气控阀21的第一切换口K1间的那段管道上有节流调速阀22,第二气控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气缸(14)、锁紧气缸(11)、控制阀组(24)、第一按钮阀(16)和第二按钮阀(18);所述控制阀组(24)有应急口(D)、气源口(E)、锁紧口(B)、第一控制口(A1)、第二控制口(A2)和第三控制口(A3);所述控制阀组(24)的应急口(D)连接有气瓶(8),气瓶(8)上有截止阀(6)和安全阀(7),控制阀组(24)的锁紧口(B)通过管道与所述锁紧气缸(11)的无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的第一控制口(A1)通过管道与所述主气缸(14)的无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的第二控制口(A2)通过管道与所述主气缸(14)的有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的第三控制口(A3)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按钮阀(16)和第二按钮阀(18)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内有第一气控阀(21)、电磁换向阀(10)、第一梭阀(20)、第二气控阀(12)和减压阀(9),所述第一气控阀(21)有第一进气口(P1)、第一回气口(T1)、第一出气口(F1)和第一切换口(K1);所述电磁换向阀(10)有第一接口(C1)、第二接口(C2)和第三接口(C3);所述第一梭阀(20)有第一主进气孔(G1)、第一副进气孔(H1)和第一出气孔(Y1);所述第二气控阀(12)有第二进气口(P2)、第二回气口(T2)、第二出气口(F2)和第二切换口(K2);所述控制阀组(24)的气源口(E)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电磁换向阀(10)的第一接口(C1)、减压阀(9)和控制阀组(24)的应急口(D)相连,控制阀组(24)的气源口(E)与减压阀(9)间的那段管道上有单向阀(5),减压阀(9)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控阀(12)的第二进气口(P2)、第一气控阀(21)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一切换口(K1)相连,且减压阀(9)与第一气控阀(21)的第一切换口(K1)间的那段管道上有节流调速阀(22),第二气控阀(12)的第二回气口(T2)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24)的第二控制口(A2)相连,电磁换向阀(10)的第二接口(C2)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梭阀(20)的第一副进气孔(H1)相连,第一气控阀(21)的第一回气口(T1)通过管道与第一梭阀(20)的第一主进气孔(G1)相连,第一气控阀(21)的第一切换口(K1)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24)的第三控制口(A3)相连,第一梭阀(20)的第一出气孔(Y1)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控阀(12)的第二切换口(K2)、控制阀组(24)的锁紧口(B)和第一控制口(A1)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气缸(14)、锁紧气缸(11)、控制阀组(24)、第一按钮阀(16)和第二按钮阀(18);所述控制阀组(24)有应急口(D)、气源口(E)、锁紧口(B)、第一控制口(A1)、第二控制口(A2)和第三控制口(A3);所述控制阀组(24)的应急口(D)连接有气瓶(8),气瓶(8)上有截止阀(6)和安全阀(7),控制阀组(24)的锁紧口(B)通过管道与所述锁紧气缸(11)的无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的第一控制口(A1)通过管道与所述主气缸(14)的无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的第二控制口(A2)通过管道与所述主气缸(14)的有杆腔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的第三控制口(A3)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按钮阀(16)和第二按钮阀(18)相连;所述控制阀组(24)内有第一气控阀(21)、电磁换向阀(10)、第一梭阀(20)、第二气控阀(12)和减压阀(9),所述第一气控阀(21)有第一进气口(P1)、第一回气口(T1)、第一出气口(F1)和第一切换口(K1);所述电磁换向阀(10)有第一接口(C1)、第二接口(C2)和第三接口(C3);所述第一梭阀(20)有第一主进气孔(G1)、第一副进气孔(H1)和第一出气孔(Y1);所述第二气控阀(12)有第二进气口(P2)、第二回气口(T2)、第二出气口(F2)和第二切换口(K2);所述控制阀组(24)的气源口(E)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电磁换向阀(10)的第一接口(C1)、减压阀(9)和控制阀组(24)的应急口(D)相连,控制阀组(24)的气源口(E)与减压阀(9)间的那段管道上有单向阀(5),减压阀(9)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控阀(12)的第二进气口(P2)、第一气控阀(21)的第一进气口(P1)和第一切换口(K1)相连,且减压阀(9)与第一气控阀(21)的第一切换口(K1)间的那段管道上有节流调速阀(22),第二气控阀(12)的第二回气口(T2)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24)的第二控制口(A2)相连,电磁换向阀(10)的第二接口(C2)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梭阀(20)的第一副进气孔(H1)相连,第一气控阀(21)的第一回气口(T1)通过管道与第一梭阀(20)的第一主进气孔(G1)相连,第一气控阀(21)的第一切换口(K1)通过管道与控制阀组(24)的第三控制口(A3)相连,第一梭阀(20)的第一出气孔(Y1)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二气控阀(12)的第二切换口(K2)、控制阀组(24)的锁紧口(B)和第一控制口(A1)相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朋朋彭永健陈黎明李洪聪丁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宏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