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车辆和用于测量轨道区段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0880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轨车辆(2),该钢轨车辆具有车架(12),该车架(12)支撑在轨上行走机构(4)上并且能够在轨道(1)的钢轨(7)上移动,该钢轨车辆包括第一测量平台(5),该第一测量平台具有用于记录轨道路线的第一惯性测量系统(9)。在钢轨车辆(2)上布置有第二测量平台(14),该第二测量平台包括第二惯性测量系统(15)和至少一个用于记录轨道区段(18)的表面点(P)的传感器装置(17)。借助于第二测量平台(14)和第二惯性测量系统(15),以简单的方式记录传感器装置(17)在三维空间中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钢轨车辆和用于测量轨道区段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轨车辆,其具有车架,该车架支撑在轨上行走机构上并且能够在轨道的钢轨上移动,该钢轨车辆包括第一测量平台,该第一测量平台具有用于记录轨道路线的第一惯性测量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借助于钢轨车辆来测量轨道区段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可靠地对轨道上部结构(Gleisoberbaus)进行维护,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轨道测量车辆,该轨道测量车辆被设计用于记录轨道区段的当前轨道几何形状。基于所收集的测量数据规划并执行维护措施。使用各种传感器作为测量装置,以对轨道本身以及轨道周围环境进行记录。例如借助于布置在轨道测量车辆上的相机系统对轨道以及轨道周围环境进行记录。为了确定轨道路线或轨道相对位置,现代轨道测量车辆使用所谓的惯性测量系统(InertialMeasurementUnit,IMU)。这样的惯性测量系统在行业杂志Eisenbahningenieur(52)9/2001第6-9页上有描述。DE102008062143B3也描述了用于记录轨道位置的惯性测量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轨车辆(2),所述钢轨车辆具有车架(12),所述车架(12)支撑在轨上行走机构(4)上并且能够在轨道(1)的钢轨(7)上移动,所述钢轨车辆(2)包括第一测量平台(5),所述第一测量平台(5)具有用于记录轨道路线的第一惯性测量系统(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轨车辆(2)上布置有第二测量平台(14),所述第二测量平台(14)包括第二惯性测量系统(15)和至少一个用于记录轨道区段(18)的表面点(P)的传感器装置(17)。/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202 AT A29/20181.一种钢轨车辆(2),所述钢轨车辆具有车架(12),所述车架(12)支撑在轨上行走机构(4)上并且能够在轨道(1)的钢轨(7)上移动,所述钢轨车辆(2)包括第一测量平台(5),所述第一测量平台(5)具有用于记录轨道路线的第一惯性测量系统(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轨车辆(2)上布置有第二测量平台(14),所述第二测量平台(14)包括第二惯性测量系统(15)和至少一个用于记录轨道区段(18)的表面点(P)的传感器装置(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车辆(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轨车辆(2)上布置有计算机(25),所述惯性测量系统(9,15)和所述传感器装置(17)的测量数据被提供到所述计算机(25),并且所述计算机(25)被设计用于将所述表面点(P)的坐标从所述第二测量平台(14)的与所述传感器装置(17)一起移动的坐标系(xs,ys,zs)变换到所述第一测量平台(5)的跟随所述轨道路线的坐标系(xg,yg,zg)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轨车辆(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轨车辆(2)上布置有评估装置,所述评估装置被设计用于将所述表面点(P)的在所述第一测量平台(5)的所述坐标系(xg,yg,zg)中的坐标与所述轨道区段(18)的预定限界轮廓进行比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轨车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平台(5)布置在所述轨上行走机构(4)的其中一个轨上行走机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轨车辆(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量平台(5)具有测量框架(6),所述测量框架(6)布置在所述轨上行走机构(4)的轮轴上,所述第一惯性测量系统(9)布置在所述测量框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梅茨格
申请(专利权)人:普拉塞陶伊尔铁路机械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