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地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85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地基,涉及建筑物抗震结构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抗震地基抵抗地震横波的能力较弱的问题。其包括夯实层,设于所述夯实层上方的基础梁,所述夯实层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下支撑层、下减震层、隔离层、上减震层和上支撑层,所述下减震层包括弹性波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抗击地震横波的能力较强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地基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抗震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地基。
技术介绍
随着土地资源的逐渐稀缺,许多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地面轻微的震动,对高层建筑的顶层的影响是巨大的。地震发生时,由震源传导到地面的波分为两种:横波和纵波。地震时,地基基础的底面直接承受着地壳断裂或移位导致的地震波能量的冲击。因此,要想解决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首先考虑地基的抗震是十分必要的。为解决地基的抗震问题,公告号为CN207469321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地基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基座、基础梁和设置于基座和基础梁之间的抗震部,所述抗震部包括下层板、设置于下层板上方的上层板和放置于下层板与上层板之间中部的抗震球,所述上层板对应抗震球的底部有上弧形槽,所述下层板对应抗震球的顶部设置有下弧形槽,所述抗震球包括内部设置球形腔的球壳和放置于球形腔内的且体积小于球型腔的平衡球。上述技术通过在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设置抗震球,使得上层板和下层板更易发生横向的位移,并通过相对位移来减缓地基受到的横向震动;同时,通过平衡球在震动时和抗震球的碰撞,减缓了地基整体受到的震动,从而提升了地基整体的抗震能力和复位能力。但是,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的横向位移会加剧上层板上方的地基结构的横向震动,使得上层建筑加大摆动幅度,因此抵抗地震横波的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地基,其具有抗击地震横波的能力较强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震地基,包括夯实层,设于所述夯实层上方的基础梁,所述夯实层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下支撑层、下减震层、隔离层、上减震层和上支撑层,所述下减震层包括弹性波纹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波纹板能够较好的抵抗地震横波和地震纵波的冲击力,通过自身变形实现纵向收缩和横向延展,从而避免地基开裂,波纹板变形之后能够快速恢复原状,从而保证地基恢复原样,抗震效果优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减震层包括多层弹性波纹板,相邻两层所述弹性波纹板的波纹走向不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走向的弹性波纹板在受到地震冲击力后向不同的方向上延展,从而适应不同的方向上的地震冲击波,抗震性能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减震层包括若干减震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球在受到地震冲击波之后,各个球体之间相互挤压发生错位移动,从而改变上减震层的高度,在地震波减弱之后,各个弹性变形求之间恢复原状;同时,地震波在传递经过减震球所在层的时候,由于减震球之间错开设置,因此地震波会在各个减震球之间发生多次减弱,减小传递到地面建筑上的冲击力,进而减小对地面建筑物的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减震层还包括多个依次平铺的石笼网,所述减震球装于所述石笼网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笼网限制了减震球的分布空间,使得各个减震球在受到地震的冲击波而发生错位之后,通过石笼网的变形而恢复原位,用于在常态下支撑地面建筑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球包括混合的钢球和弹性变形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球对地基进行刚性填充,弹性变形球可以通过自身的变形对地基的变形进行缓冲,二者混合作用,既保证了地基的支撑力,也保证了地基对地震波的缓冲能力,提高了抗震地基的综合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球和弹性变形球的大小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球和弹性变形球的尺寸均大于各个减震球之间的空隙的大小,因此在长期经受变形和重组之后,上减震层不会出现钢球沉积在下,弹性变形球在上的情况,上减震层的力学性能更加稳定,支撑能力和减震能力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球表面设有一层摩擦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层增大了钢球表面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钢球下沉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支撑层和所述隔离层均为钢板;所述上支撑层为水泥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的抗剪切力和屈服强度较大,设置于地基靠下的层中,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防止地基下陷;水泥板从上层支撑基础梁,保证了基础梁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泥板内浇筑有钢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能够防止水泥板发生断裂后松散的情况发生,并防止地基在地震中产生大的裂缝。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有弹性波纹板构成的下减震层,弹性波纹板受到冲击波之后能够通过自身变形实现纵向收缩和横向延展,从而避免地基开裂,波纹板变形之后能够快速恢复原状,从而保证地基恢复原样,抗震效果优良;2.通过设计值有石笼网和减震球构成的下减震层,石笼网限制了减震球的分布空间,使得各个减震球在受到地震的冲击波而发生错位之后,通过石笼网的变形而恢复原位,用于在常态下支撑地面建筑物;3.通过将石笼网中的减震球设置成钢球和弹性变形球相混合的结构,使得钢球上减震层在常态下具有较好的支撑支撑性能,在地震来临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夯实层;2、下支撑层;3、下减震层;31、弹性波纹板;4、隔离层;5、上减震层;51、减震球;52、石笼网;6、上支撑层;61、钢筋;7、基础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抗震地基,包括夯实层1,设置于夯实层1上方的基础梁7,夯实层1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下支撑层2、下减震层3、隔离层4、上减震层5和上支撑层6,基础梁7浇筑于上支撑层6上方。夯实层1为直接将地下老土层层层夯实形成的硬质地层,在夯实过程中,在老土层中混入消石灰,消石灰的颗粒直径不大于5mm,起到一定的防水的作用,增大夯实层1的硬度,防止夯实层1长期使用之后下陷。下支撑层2和隔离层4均为钢板,钢板的抗剪切力和屈服强度较大,设置于地基靠下的层中,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防止地基下陷,同时还能够防止地下层中的水渗入对地基强度造成冲击,减弱抗震地基的支撑性能。下减震层3由多层弹性波纹板31构成,相邻两层弹性波纹板31的波纹走向不同,本技术此实施例中的弹性波纹板31共设置有两层,两层弹性波纹板31的波纹走向相互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有更多层,各层弹性波纹板31之间呈一定夹角。不同走向的弹性波纹板31在受到地震冲击力后通过自身的变形而同时实现纵向收缩和不同方向上的横向延展,从而避免地基开裂,弹性波纹板31变形之后能够快速恢复原状,从而保证地基恢复原样,对上层建筑物持续进行支撑,抗震效果优良。上减震层5包括若干减震球51和多个依次平铺的石笼网52,减震球51装设于各个石笼网52内,石笼网52限制了减震球51的分布空间,使得各个减震球51在受到地震的冲击波而发生错位之后,通过石笼网52的变形而恢复原位,用于在常态下支撑地面建筑物。减震球51包括混合的钢球和弹性变形球,钢球对地基进行刚性填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地基,包括夯实层(1),设于所述夯实层(1)上方的基础梁(7),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层(1)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下支撑层(2)、下减震层(3)、隔离层(4)、上减震层(5)和上支撑层(6),所述下减震层(3)包括弹性波纹板(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地基,包括夯实层(1),设于所述夯实层(1)上方的基础梁(7),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层(1)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下支撑层(2)、下减震层(3)、隔离层(4)、上减震层(5)和上支撑层(6),所述下减震层(3)包括弹性波纹板(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减震层(3)包括多层弹性波纹板(31),相邻两层所述弹性波纹板(31)的波纹走向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层(5)包括若干减震球(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减震层(5)还包括多个依次平铺的石笼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军井文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神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