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0485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包括堤坝、护坡石、净滤单体和装载船,所述堤坝的表面设有多个护坡石;所述净滤单体设置在堤坝之间的河流上;所述装载船设置在堤坝之间的河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护坡石对堤坝进行防护,并在护坡石的中空缝中种植了植物对堤坝进行固水固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隙净滤单体和装载船,净滤单体和装载船的个数和安置点都能够随意变动,便于使用者对河流污染较大的区域进行优先处理,在净滤单体中设置了水下养殖平台和水上养殖平台,分别种植水生植物对河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并且装载船上设置的喷水管能够使得下游水中的含氧量增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
本技术属于河道治理
,具体是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产生生活污水的量大,生活污水对河流的污染较严重,导致河流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河流内生物量减少,河水变色发臭等现象。对河流污染的智力已刻不容缓,现有的河道污染治理方式一般采用生态治理法,采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对河流内的富营养物质进行吸收清除。现有的治理方式一般采用造浮岛的方式,在浮岛上种植植物,使得浮岛上的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清除,但是造浮岛的成本很高,且浮岛在建造完成后为一体化设施,难以回收利用。此外,现有的河道堤坝的设计不合理,未能起到辅助河道污染治理的作用。现有的普通沙石泥土制的堤坝固水固土能力较差,在遇到洪水时,堤坝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的情况,甚至出现垮塌的情况。采用混凝土浇筑的堤坝不能蓄水,并且切断了河流与地下水的联系,导致地下水得不到补充,难以进入生态水循环中,导致地下水的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包括堤坝、护坡石、净滤单体和装载船,所述堤坝的表面设有多个护坡石;所述净滤单体设置在堤坝之间的河流上;所述装载船设置在堤坝之间的河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护坡石为菱形框架结构,护坡石下半部分的表面上设有防波挡块,净滤单体设置有多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载船设置在净滤单体的上游位置,装载船的下方设有潜水泵,装载船的内部设有增压泵,潜水泵通过导流管道与增压泵连接,增压泵与喷水管的底端连接,喷水管的顶端倾斜朝向河流的下游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净滤单体包括第一支架、浮漂、水上养殖平台、第二支架和水下养殖平台,第一支架的下方设有浮漂,浮漂固定在第一支架的杆件上,第一支架的上方设有水上养殖平台;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下方设有多个水下养殖平台。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水下养殖平台包括支撑底、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隔板、第一隔网、连接架、第二隔网和攀爬架,支撑底的底端设有第一连接头,支撑底的上方设有连接架,连接架的顶端设有第二连接头,在连接架的外侧覆盖有一层第二隔网;所述支撑底的上方设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隔板的上表面覆盖有一层第一隔网;所述连接架上设有攀爬架,攀爬架设置在水下养殖平台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了护坡石对堤坝进行防护,并在护坡石的中空缝中种植了植物对堤坝进行固水固土;本技术设置了隙净滤单体和装载船,净滤单体和装载船的个数和安置点都能够随意变动,便于使用者对河流污染较大的区域进行优先处理,在净滤单体中设置了水下养殖平台和水上养殖平台,分别种植水生植物对河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并且装载船上设置的喷水管能够使得下游水中的含氧量增高,使得植物和微生物的活性增高,对污染物的处理更迅速;本技术中堤坝上种植的植物,以及水上养殖平台上种植的植物能够使得河流的更加美观,配合喷水管形成的喷泉,使得本技术在河流上形成一道景观。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的截面视图。图2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的侧视图。图3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中护坡石的。图4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中净滤单体的立体结构俯视图。图5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中净滤单体的立体结构仰视图。图6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中水下养殖平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堤坝;2、护坡石;21、防波挡块;3、净滤单体;31、第一支架;32、浮漂;33、水上养殖平台;34、第二支架;35、水下养殖平台;351、支撑底;352、第一连接头;353、第二连接头;354、隔板;355、第一隔网;356、连接架;357、第二隔网;358、攀爬架;4、装载船;41、潜水泵;42、增压泵;43、喷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6,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包括堤坝1、护坡石2、净滤单体3和装载船4,所述堤坝1的表面设有多个护坡石2,多个护坡石2相互拼接,护坡石2为菱形框架结构,在位于水面下的护坡石2内部的空隙处载种有水生植物,在位于水面上的护坡石2内部的空隙处载种有陆生植物,护坡石2下半部分的表面上设有防波挡块21,防波挡块21能够减少河流对堤坝1的冲刷;所述净滤单体3设置在堤坝1之间的河流上,净滤单体3设置有多个,多个净滤单体3之间通过牵引绳连接,并且将牵引绳将净滤单体3与堤坝1连接,以防止净滤单体3被河流冲散。所述装载船4设置在堤坝1之间的河流上,并且装载船4设置在净滤单体3的上游位置,装载船4通过牵引绳与净滤单体3连接,装载船4的下方设有潜水泵41,装载船4的内部设有增压泵42,潜水泵41通过导流管道与增压泵42连接,增压泵42与喷水管43的底端连接,喷水管43的顶端倾斜朝向河流的下游设置,潜水泵41由河流内部向上抽出水,增压泵42在对抽出的水进行增压,使得水由喷水管43喷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水流的扰动,增加了装载船4下游的水中含氧量,并且喷水管43喷水形成喷泉,可作为一种景观。如图4、5所示,所述净滤单体3包括第一支架31、浮漂32、水上养殖平台33、第二支架34和水下养殖平台35,第一支架31的下方设有浮漂32,浮漂32固定在第一支架31的杆件上,浮漂32使得净滤单体3能够漂浮在水中,第一支架31的上方设有水上养殖平台33,水上养殖平台33能够用来种植无土栽培水生植物;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二支架34,第二支架34的下方设有多个水下养殖平台35,多个水下养殖平台35能够上下首尾串联,能够根据河流的深度和实际需要选择不同串联数量的水下养殖平台35。如图6所示,所述水下养殖平台35包括支撑底351、第一连接头352、第二连接头353、隔板354、第一隔网355、连接架356、第二隔网357和攀爬架358,支撑底351的底端设有第一连接头352,支撑底351的上方设有连接架356,连接架356的顶端设有第二连接头353,在连接架356的外侧覆盖有一层第二隔网357;所述支撑底351的上方设有隔板354,隔板35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隔板354的上表面覆盖有一层第一隔网355,在隔板354和支撑底351之间设有泥土,隔板354和第一隔网355能够防止泥土被水流冲走,在泥土里能够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能够穿过隔板354上的通孔和第一隔网355的缝隙向上生长;所述连接架356上设有攀爬架358,攀爬架358设置在水下养殖平台35的内部,攀爬架358能够对水生植物进行支撑,防止植物倒伏。本技术在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包括堤坝(1)、护坡石(2)、净滤单体(3)和装载船(4),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1)的表面设有多个护坡石(2);所述净滤单体(3)设置在堤坝(1)之间的河流上;所述装载船(4)设置在堤坝(1)之间的河流上;所述护坡石(2)为菱形框架结构,护坡石(2)下半部分的表面上设有防波挡块(21),净滤单体(3)设置有多个;所述净滤单体(3)包括第一支架(31)、浮漂(32)、水上养殖平台(33)、第二支架(34)和水下养殖平台(35),第一支架(31)的下方设有浮漂(32),浮漂(32)固定在第一支架(31)的杆件上,第一支架(31)的上方设有水上养殖平台(33);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二支架(34),第二支架(34)的下方设有多个水下养殖平台(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包括堤坝(1)、护坡石(2)、净滤单体(3)和装载船(4),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1)的表面设有多个护坡石(2);所述净滤单体(3)设置在堤坝(1)之间的河流上;所述装载船(4)设置在堤坝(1)之间的河流上;所述护坡石(2)为菱形框架结构,护坡石(2)下半部分的表面上设有防波挡块(21),净滤单体(3)设置有多个;所述净滤单体(3)包括第一支架(31)、浮漂(32)、水上养殖平台(33)、第二支架(34)和水下养殖平台(35),第一支架(31)的下方设有浮漂(32),浮漂(32)固定在第一支架(31)的杆件上,第一支架(31)的上方设有水上养殖平台(33);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下方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第二支架(34),第二支架(34)的下方设有多个水下养殖平台(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循环净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船(4)设置在净滤单体(3)的上游位置,装载船(4)的下方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国勇冉茂林章政孙琴陈永艳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黔景秀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