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748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包括连接架、格栅和拦截网,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板、安装孔、拦截门、卡槽和安装块,连接架前方的左右两端对称倾斜设置有两块连接板,连接架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扇拦截门,连接架的后方内部开设有卡槽,卡槽贯穿连接架的上端,连接架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块;所述格栅包括横杆和竖杆,若干横杆和竖杆垂直交错排列构成格栅;所述拦截网包括固定框、网兜和吊耳,网兜设置在固定框的一侧,吊耳设置在固定框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通过将格栅和连接架组合式设计,能够根据河道宽度来组合相应长度的格栅,增加了适用性,同时方便生产和运输。

A kind of ecological fence for river reg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
本技术属于一种河流清洁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水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我国人均占水量只有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在我国有近一半的城市缺水。河流污染后,其水质恶化,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中的毒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中,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国家近年来逐渐重视环境的治理,开始对河流污染进行大力整治。河流中的污染物一般以固废物居多,固废垃圾或漂浮在河面,或悬浮于水中,由于河水具有流动性,垃圾在河水中随河水四处漂流,因此给清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如果大面积的打捞,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拦截垃圾的生态围格栅,来帮助清理河道中的垃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包括连接架、格栅和拦截网,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板、安装孔、拦截门、卡槽和安装块,连接架前方的左右两端对称倾斜设置有两块连接板,连接架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扇拦截门,连接架的后方内部开设有卡槽,卡槽贯穿连接架的上端,连接架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块;所述格栅包括横杆和竖杆,若干横杆和竖杆垂直交错排列构成格栅;所述拦截网包括固定框、网兜和吊耳,网兜设置在固定框的一侧,吊耳设置在固定框的上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板向外倾斜设置,连接板的前端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横杆和竖杆之间通过铆钉连接,横杆的两端插接在连接架上的安装孔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拦截门均通过90度铰链安装在连接架两侧的内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格栅的两端呈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架,连接架的前端呈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格栅。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框从卡槽上端的开口处插入卡槽中,将拦截网安装在连接架的后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拆卸,通过将格栅和连接架组合式设计,能够根据河道宽度来组合相应长度的格栅,增加了适用性,同时方便生产和运输,通过设置可拆卸式的拦截网,能够对水中的垃圾进行拦截,同时方便将拦截网拉出清理,通过设置拦截门,在连接架与水流逆向时能够打开,使水中的垃圾进入网兜中,在连接架与水流顺向时能够自动关闭,避免网兜中的垃圾流入水中,通过将连接架交错对称设置,使得水流无论往哪个方向流动,都能对水中的垃圾进行拦截,同时能够增加格栅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的组合安装示意图。图3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中连接架立体结构的右前视图。图4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中连接架立体结构的右后视图。图5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中格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中拦截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架;11、连接板;12、安装孔;13、拦截门;14、卡槽;15、安装块;2、格栅;21、横杆;22、竖杆;3、拦截网;31、固定框;32、网兜;33、吊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6,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包括连接架1、格栅2和拦截网3;所述连接架1包括连接板11、安装孔12、拦截门13、卡槽14和安装块15,连接架1前方的左右两端对称倾斜设置有两块连接板11,连接板11向外倾斜,倾斜角度设置在45-60度之间,连接板11的前端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2,连接架1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扇拦截门13,两扇拦截门13均通过90度铰链安装在连接架1两侧的内壁上,且拦截门13只能向后打开,无法向前开启,连接架1的后方内部开设有卡槽14,卡槽14贯穿连接架1的上端,连接架1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块15,用于将连接架1安装在预制的底座上。如图5所示,所述格栅2包括横杆21和竖杆22,若干横杆21和竖杆22垂直交错排列构成格栅2,横杆21和竖杆22之间通过铆钉连接,横杆21的两端插接在连接架1上的安装孔12中,格栅2的两端呈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架1,连接架1的前端呈面对称设置有两个格栅2,如此依次连接向两端延伸。如图6所述,所述拦截网3包括固定框31、网兜32和吊耳33,网兜32设置在固定框31的一侧,吊耳33设置在固定框31的上端,固定框31从卡槽14上端的开口处插入卡槽14中,从而将拦截网3安装在连接架1的后端。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根据河道宽度选择相应数量的连接架1、格栅2和拦截网3,然后将连接架1和格栅2按上述方式组合安装好,再将组合安装完成后的连接架1和格栅2放入河道中预制的底座上,将连接架1固定在底座上,最后将拦截网3插入连接架1上的卡槽14中即可。当河水流动时,与河水流向相反的连接架1中的拦截门13能够在河水推力的带动下打开,河水中的垃圾能够流入网兜32中,与河水流向相同的连接架1中的拦截门13在河水的推动下关闭,避免网兜32中的垃圾流出,如此,无论河水向哪个方向流动,都能将河水中的垃圾进行拦截,最后,管理人员定期通过吊耳33将拦截网3拉出,将网兜32中的垃圾清理后再插入卡槽14中即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包括连接架(1)、格栅(2)和拦截网(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包括连接板(11)、安装孔(12)、拦截门(13)、卡槽(14)和安装块(15),连接架(1)前方的左右两端对称倾斜设置有两块连接板(11),连接架(1)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扇拦截门(13),连接架(1)的后方内部开设有卡槽(14),卡槽(14)贯穿连接架(1)的上端,连接架(1)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块(15);所述格栅(2)包括横杆(21)和竖杆(22),若干横杆(21)和竖杆(22)垂直交错排列构成格栅(2);所述拦截网(3)包括固定框(31)、网兜(32)和吊耳(33),网兜(32)设置在固定框(31)的一侧,吊耳(33)设置在固定框(31)的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包括连接架(1)、格栅(2)和拦截网(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包括连接板(11)、安装孔(12)、拦截门(13)、卡槽(14)和安装块(15),连接架(1)前方的左右两端对称倾斜设置有两块连接板(11),连接架(1)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扇拦截门(13),连接架(1)的后方内部开设有卡槽(14),卡槽(14)贯穿连接架(1)的上端,连接架(1)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块(15);所述格栅(2)包括横杆(21)和竖杆(22),若干横杆(21)和竖杆(22)垂直交错排列构成格栅(2);所述拦截网(3)包括固定框(31)、网兜(32)和吊耳(33),网兜(32)设置在固定框(31)的一侧,吊耳(33)设置在固定框(31)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围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1)向外倾斜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艳夏国勇冉茂林章政孙琴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黔景秀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