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041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起动模组、电池管理模块、储能模组、锂电池模组加热膜、加热继电器、锂电池保护继电器、单向桥接DC/DC、充电继电器、输入桥继电器、输出桥继电器、起动接线柱、负极接线柱以及正极接线柱;电池管理模块分别与起动模组、储能模组、加热继电器、锂电池保护继电器、单向桥接DC/DC、充电继电器、输入桥继电器以及输出桥继电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储能模组和起动模组分别对整车电路和起动电路供电,实现整车电路和起动电路分离,解决了整车起动瞬间对整车电路电压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行业正在逐步的发展,而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对燃油车也是导致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势必需要发展新能源动力的车辆,电动车或者燃油与电动混合的车辆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现有的新能源车辆有的采用铅蓄电池,而铅蓄电池容量、体积、重量大,而寿命相对整车寿命仍然较短,导致新能源车辆发展受限。替代铅蓄电池的方案是采用了锂电池,但是锂电池在低温环境进行冷起动性能较差,冷起动时间长,还无法满足用户长时间使用驻车空调等大功率驻车电气。而且,起动瞬间造成整车电路电压波动、用电器件欠压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包括:起动模组、电池管理模块、储能模组、锂电池模组加热膜、加热继电器、锂电池保护继电器、单向桥接DC/DC、充电继电器、输入桥继电器、输出桥继电器、起动接线柱、负极接线柱以及正极接线柱;起动模组正极分别与输入桥继电器第一端、输出桥继电器第一端、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动模组(1)、电池管理模块(2)、储能模组(3)、锂电池模组加热膜(4)、加热继电器(5)、锂电池保护继电器(6)、单向桥接DC/DC(7)、充电继电器(8)、输入桥继电器(9)、输出桥继电器(10)、起动接线柱(11)、负极接线柱(12)以及正极接线柱(13);/n起动模组(1)正极分别与输入桥继电器(9)第一端、输出桥继电器(10)第一端、起动接线柱(11)、充电继电器(8)第一端以及加热继电器(5)第一端连接;/n起动模组(1)的负极和储能模组(3)的负极分别接负极接线柱(12);/n储能模组(3)正极分别与输出桥继电器(10)第二端和锂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起动模组(1)、电池管理模块(2)、储能模组(3)、锂电池模组加热膜(4)、加热继电器(5)、锂电池保护继电器(6)、单向桥接DC/DC(7)、充电继电器(8)、输入桥继电器(9)、输出桥继电器(10)、起动接线柱(11)、负极接线柱(12)以及正极接线柱(13);
起动模组(1)正极分别与输入桥继电器(9)第一端、输出桥继电器(10)第一端、起动接线柱(11)、充电继电器(8)第一端以及加热继电器(5)第一端连接;
起动模组(1)的负极和储能模组(3)的负极分别接负极接线柱(12);
储能模组(3)正极分别与输出桥继电器(10)第二端和锂电池保护继电器(6)第二端连接;
锂电池保护继电器(6)第一端分别与输入桥继电器(9)第二端、正极接线柱(13)以及充电继电器(8)第二端连接;
加热继电器(5)第二端通过锂电池模组加热膜(4)连接负极接线柱(12);
单向桥接DC/DC(7)的输入端分别与输入桥继电器(9)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常开点;
单向桥接DC/DC(7)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桥继电器(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常开点;
电池管理模块(2)分别与起动模组(1)、储能模组(3)、加热继电器(5)、锂电池保护继电器(6)、单向桥接DC/DC(7)、充电继电器(8)、输入桥继电器(9)以及输出桥继电器(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储能模组由锂离子电芯单体连接组成,起动模组由超级电容单体连接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显示屏;
显示屏与电池管理模块(2)连接,显示屏显示起动模组(1)、储能模组(3)、加热继电器(5)、锂电池保护继电器(6)、单向桥接DC/DC(7)、充电继电器(8)、输入桥继电器(9)以及输出桥继电器(10)的状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电池管理模块(2)通过电量采集电路分别与起动模组(1)和储能模组(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混合蓄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电池管理模块(2)通过控制电路分别连接单向桥接DC/DC(7)、充电继电器(8)、输入桥继电器(9)以及输出桥继电器(10);
控制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感L,电容C1以及电容C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庆杨金亮郭晓勐尚玉芬王坤玉张绍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