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98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包括横梁铝板,横梁铝板中部连接内置水下控制模块的控制模块盒,两端分别连接内置电机的密封舱,下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两个电机,电机输出端穿出密封舱连接六角联轴器,六角联轴器依次连接连接件a、曲柄滑动菱形结构,曲柄滑动菱形结构的端角处交叉连接两个刚性鳍;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推进,减小能耗,增大效率。刚性鳍设计采用可摆动式,相较于传统刚性鳍,减少了摆动时的负阻力,在水上使用更加轻便。此外,对电机转速的要求不高,能有效减少噪声,同时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
本技术属于水下推进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
技术介绍
随着海洋资源探测、开发活动的增多,水下机器人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微小型水下机器人以成本低、可靠性高、机动灵活等特点,显示着发展生机。制约水下机器人发展的瓶颈,就是水下推进技术,这不仅要解决密封问题,而且要解决推进效率、最大推进功率,以及推进器与载体的结构融合等问题。微小型水下航行器要求具有航行噪声小,阻力低,隐身性能好,突击能力强,成本低,可批量生产等特点,但如今传统的推进装置——螺旋桨因其噪声大,能耗高等缺点,不适合安装在微小型水下航行器上。因此,找到一种噪音小,能耗低,效率高的推进装置成为了当下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通过控制双拍翼的启停,实现对航行器运动的控制。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包括横梁铝板,横梁铝板中部连接内置水下控制模块的控制模块盒,两端分别连接内置电机的密封舱,下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两个电机,电机输出端穿出密封舱连接六角联轴器,六角联轴器依次连接连接件a、曲柄滑动菱形结构,曲柄滑动菱形结构的端角处交叉连接两个刚性鳍。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曲柄滑动菱形结构包括与连接件a连接的连接件b,连接件b通过轴连接两个连接件c一端,每个连接件c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连接件d一端,两个连接件d靠近另一端位置通过铜柱交叉连接,每个连接件d另一端连接一个刚性鳍。每个刚性鳍包括连接在连接件d另一端的鳍身a,鳍身a连接鳍身b,鳍身b远离鳍身a一边分别固定连接碳纤维管和莱卡布,莱卡布连接在碳纤维管上。鳍身a与鳍身b通过合页连接。还包括夹角为120-150°的折角板,折角板一边连接在鳍身a上,折角板另一边向鳍身b延伸。水下控制模块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地面控制模块。水下控制模块包括电池、遥控器接收机、两个电子调速器,电池通过四个导线分别连接两个电子调速器、两个电机,遥控器接收机分别连接两个电子调速器,每个电子调速器连接一个电机。导线外套接有绝缘层,导线穿过控制模块盒、密封舱位置处连接密封层。密封舱外壁靠近六角联轴器位置连接端盖,六角联轴器的底座连接在端盖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采用双拍翼的推进结构,相对于单扑翼推进器,利用对拍这种镜像效应,实现了推力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相较于螺旋桨,双拍翼的传动装置并不需要电机的高速运转,能有效减少噪声和节约能源。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还具有结构简单,互换性强,制作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结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拍翼推进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的内部控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尾鳍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2.横梁铝板,3.控制模块盒,4.密封舱,5.端盖,6.六角联轴器,7.连接件a,8.连接件b,9.连接件c,10.连接件d,11.铜柱,12.鳍身a,13.合页,14.折角板,15.鳍身b,16.碳纤维管,17.莱卡布,18.地面控制模块,19.水下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包括横梁铝板2,横梁铝板2中部连接内置水下控制模块19的控制模块盒3,两端分别连接内置电机1的密封舱4,下控制模块19分别连接两个电机1,电机1输出端穿出密封舱4连接六角联轴器6,六角联轴器6依次连接连接件a7、曲柄滑动菱形结构,曲柄滑动菱形结构的端角处交叉连接两个刚性鳍。曲柄滑动菱形结构包括与连接件a7连接的连接件b8,连接件b8通过轴连接两个连接件c9一端,每个连接件c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连接件d10一端,两个连接件d10靠近另一端位置通过铜柱11交叉连接,每个连接件d10另一端连接一个刚性鳍。如图5所示,每个刚性鳍包括连接在连接件d10另一端的鳍身a12,鳍身a12连接鳍身b15,鳍身b15远离鳍身a12一边分别固定连接碳纤维管16和莱卡布17,莱卡布17连接在碳纤维管16上。鳍身a12与鳍身b15通过合页13连接。还包括夹角为120-150°的折角板14,折角板14一边连接在鳍身a12上,折角板14另一边向鳍身b15延伸。水下控制模块19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地面控制模块18。水下控制模块19包括电池、遥控器接收机、两个电子调速器,电池通过四个导线分别连接两个电子调速器、两个电机1,遥控器接收机分别连接两个电子调速器,每个电子调速器连接一个电机1。导线外套接有绝缘层,导线穿过控制模块盒3、密封舱4位置处连接密封层。密封舱4外壁靠近六角联轴器6位置连接端盖5,六角联轴器6的底座连接在端盖5上。本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中各部件的作用如下:横梁铝板2将密封舱4和控制模块盒3连接起来。密封舱4用于放置和保护电机1,防止渗水,使电机1短路,保证电机1的正常运转。端盖5用于承载六角联轴器6.六角联轴器6和连接件a7、连接件b8、连接件c9、连接件d10构成曲柄滑动菱形结构,为刚性鳍提供周期性推力。合页13能够连接鳍身a12和鳍身b15,同时也能使鳍身b15摆动,可以使产生负推力的半个周期做更小的负功甚至做正功推动航行器前进,提高效率。折角板14能够防止鳍身b15过度摆动,减少鳍身b15卡壳或脱落的几率。碳纤维管16和莱卡布17能使鳍身b15具有更好的柔性性能,同时能够让推进装置的阻力更小。水下控制模块19与地面控制模块18配套使用,包括控制模块盒3、电池、遥控器接收机、电调。由电池一拖二给两个电调供电,遥控器接收机的两个通道给电调输出PWM波信号。从电池舱引出四根供电线分别给两个电机供电,电线引出口使用704密封胶密封形成密封层。能够在地面控制模块18的控制下进行操作,以及控制电机1的开关。本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将电池装入控制模块盒3,用螺丝将控制模块盒4密封,用地面控制模块18输出信号,遥控器接收机将信号输入输入电子调速器来调节电机20转速。电机20转动带动六角联轴器6,进而带动连接件a7、连接件b8、连接件c9、连接件d10,最终带动鳍身a12和鳍身b15周期性摆动,实现推进功能。使用完毕后,只需通过地面控制模块18控制,即可使电机20停止运转。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推进,减小能耗,增大效率。刚性鳍设计采用可摆动式,相较于传统刚性鳍,减少了摆动时的负阻力,在水上使用更加轻便。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铝板(2),所述横梁铝板(2)中部连接内置水下控制模块(19)的控制模块盒(3),两端分别连接内置电机(1)的密封舱(4),所述下控制模块(19)分别连接两个电机(1),所述电机(1)输出端穿出密封舱(4)连接六角联轴器(6),所述六角联轴器(6)依次连接连接件a(7)、曲柄滑动菱形结构,所述曲柄滑动菱形结构的端角处交叉连接两个刚性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铝板(2),所述横梁铝板(2)中部连接内置水下控制模块(19)的控制模块盒(3),两端分别连接内置电机(1)的密封舱(4),所述下控制模块(19)分别连接两个电机(1),所述电机(1)输出端穿出密封舱(4)连接六角联轴器(6),所述六角联轴器(6)依次连接连接件a(7)、曲柄滑动菱形结构,所述曲柄滑动菱形结构的端角处交叉连接两个刚性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滑动菱形结构包括与连接件a(7)连接的连接件b(8),所述连接件b(8)通过轴连接两个连接件c(9)一端,每个所述连接件c(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连接件d(10)一端,两个所述连接件d(10)靠近另一端位置通过铜柱(11)交叉连接,每个所述连接件d(10)另一端连接一个刚性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结构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刚性鳍包括连接在连接件d(10)另一端的鳍身a(12),所述鳍身a(12)连接鳍身b(15),所述鳍身b(15)远离鳍身a(12)一边分别固定连接碳纤维管(16)和莱卡布(17),所述莱卡布(17)连接在碳纤维管(16)上。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泽民瞿俊昊王力捷杨洪吉朱睿杰赵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