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晓珂专利>正文

一种倒视镜自动随行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97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视镜自动随行转向机构,属于车子配件技术领域,包括主动齿轮组、从动齿轮组、倒视镜组,主动齿轮组的主动齿轮轴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及第二主动齿轮,下方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组连接杆;从动齿轮组包括左从动齿轮组及右从动齿轮组,从动齿轮轴上设有第一从动齿轮及第二从动齿轮;倒视镜组包括倒视镜组及倒视镜组,左倒视镜组及右倒视镜组的上方均设有倒视镜,倒视镜下方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下方连接有第三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的齿轮轴通过第二滚动轴承连接有固定杆。该装置在车把旋转后,能使倒视镜随着转弯角度变化,保证骑行人员始终可以准确观测后方情况,确保骑行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倒视镜自动随行转向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子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倒视镜自动随行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常常会安装倒视镜,用于正常行驶或转向时查看后侧的情况,避免危险的发生。倒视镜的位置一般安装在前把横梁上,转向时,倒视镜随车把的旋转而旋转,这种情况下倒视镜的视角发生变化,已经起不到观察后侧的作用,存在观察死角,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款在骑行过程中随车把的转向而反向转动相同的角度,保证倒视镜与视线始终垂直,避免出现观察死角的倒视镜自动随行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视镜自动随行转向机构,该装置在车把旋转后,能带动倒视镜反向旋转相同的角度,使倒视镜与视线始终垂直,保证骑行人员始终可以准确观测后方情况,确保骑行过程的安全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倒视镜自动随行转向机构,包括主动齿轮组、从动齿轮组、倒视镜组,所述主动齿轮组的主动齿轮轴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及第二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轴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组连接杆;所述从动齿轮组包括左从动齿轮组及右从动齿轮组,所述左从动齿轮组的左从动齿轮轴上设有左第一从动齿轮及左第二从动齿轮;所述右从动齿轮组的右从动齿轮轴上设有右第一从动齿轮及右第二从动齿轮;所述左从动齿轮轴及右从动齿轮轴下方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连接有从动齿轮组连接杆;所述左从动齿轮、右从动齿轮分别通过传送带与主动齿轮组上任意主动齿轮连接;所述倒视镜组包括倒视镜组及倒视镜组,所述左倒视镜组及右倒视镜组的上方均设有倒视镜,所述倒视镜下方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方连接有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分别与从动齿轮组上非主动齿轮连接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的的齿轮轴通过第二滚动轴承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从动齿轮组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左第一从动齿轮、左第二从动齿轮、右第一从动齿轮、右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的模数、齿数均相同;所述主动齿轮组连接杆、从动齿轮组连接杆的下方均连接有连接件。进一步的,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包括前、后、左、右、上侧面,所述套筒通过左、右侧面底部内侧分别延伸出套筒固定端与所述固定杆连接,所述套筒的顶部设有支撑杆贯穿的孔。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为橡胶单面齿传送带。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轮组上的连接件设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所述主动齿轮组连接杆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卡箍,所述卡箍任意一半的一端与连接杆底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侧视镜不再是简单的固定在车子的前把横梁上,随车把的转向而同向转向,而是在转弯过程中,倒视镜随车子前把旋转而反向旋转相同的角度,保证骑行人员始终可以准确观测后部的情况,避免危险的发生。2、通过齿轮与轴承实现倒视镜的反向旋转,结构简单。3、设有套筒,避免了内部零部件的外漏,具有安全性与美观性。4、通过卡箍对装置进行固定,可根据车子前把的直径调节卡箍,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套筒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动齿轮组,1-1-第一主动齿轮,1-2-第二主动齿轮,1-3-传动带,1-4-主动齿轮轴,1-5-连接件,1-6-主动齿轮组连接杆,2-从动齿轮组,2-1-左从动齿轮轴,2-2-左第一从动齿轮,2-3-左第二从动齿轮,2-4-右从动齿轮轴,2-5-右第一从动齿轮,2-6-右第二从动齿轮,2-7-第一滚动轴承,2-8-从动齿轮组连接杆,3-倒视镜组,3-1-倒视镜,3-2-支撑杆,3-3-第三从动齿轮,3-4-第二滚动轴承,3-5-固定杆,4-套筒,4-1-孔,4-2-套筒固定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倒视镜自动随行转向机构,包括主动齿轮组1、从动齿轮组2、倒视镜组3、套筒4,所述主动齿轮组1的主动齿轮轴1-4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1-1及第二主动齿轮1-2,所述主动齿轮轴1-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组连接杆1-6。所述从动齿轮组2包括左从动齿轮组及右从动齿轮组,所述左从动齿轮组的左从动齿轮轴2-1上设有左第一从动齿轮2-2及左第二从动齿轮2-3;所述右从动齿轮组的右从动齿轮轴2-4上设有右第一从动齿轮2-5及右第二从动齿轮2-6;所述左从动齿轮轴2-1及右从动齿轮轴2-4下方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2-7连接有从动齿轮组连接杆2-8;所述左第二从动齿轮2-3通过橡胶单面齿传送带1-3与第二主动齿轮1-2连接,所述右第一从动齿轮2-5通过橡胶单面齿传送带1-3与第一主动齿轮1-1连接。所述倒视镜组3包括左倒视镜组及右倒视镜组,所述左倒视镜组及右倒视镜组的上方均设有倒视镜3-1,所述倒视镜3-1下方连接有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下方连接有第三从动齿轮3-3,所述左倒视镜组的第三从动齿轮3-3与左第一从动齿轮2-2啮合,所述所述右倒视镜组的第三从动齿轮3-3与右第二从动齿轮2-6啮合,使结构更紧凑,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3的齿轮轴通过第二滚动轴承3-4连接有固定杆3-5,所述固定杆3-5与从动齿轮组连接杆2-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1、第二主动齿轮1-2、左第一从动齿轮2-2、左第二从动齿轮2-3、右第一从动齿轮2-5、右第二从动齿轮2-6、第三从动齿轮3-3的模数、齿数均相同;所述主动齿轮组连接杆1-6、从动齿轮组连接杆2-8的下方均连接有卡箍连接件1-5,所述卡箍任意一半的一端与连接杆底部连接,其中,主动齿轮组连接杆1-6下方设有两个,从动齿轮组连接杆2-8下方设有一个;所述套筒4包括前、后、左、右、上侧面,所述套筒4通过左、右侧面底部内侧分别延伸出套筒固定端4-2与所述固定杆3-5连接,所述套筒4的顶部设有支撑杆3-2贯穿的孔4-1。使用原理:将连接件1-5固定在车前把的横梁上,当车把旋转时,主动齿轮组1随车把的旋转而旋转,通过第一主动齿轮1-1及第二主动齿轮1-2的旋转带动左从动齿轮轴2-1及右从动齿轮轴2-4的同向旋转,与左第一从动齿轮2-2及与右第二从动齿轮2-6相啮合的第三从动齿轮3-3均会反向旋转相同的角度,第三从动齿轮3-3的旋转带动支撑杆3-2的旋转,进而带动倒视镜3-1的旋转,使倒视镜3-1与主动齿轮反向旋转相同的角度,保证倒视镜3-1与视线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倒视镜自动随行转向机构,包括主动齿轮组(1)、从动齿轮组(2)、倒视镜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组(1)的主动齿轮轴(1-4)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1-1)及第二主动齿轮(1-2),所述主动齿轮轴(1-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组连接杆(1-6);/n所述从动齿轮组(2)包括左从动齿轮组及右从动齿轮组,所述左从动齿轮组的左从动齿轮轴(2-1)上设有左第一从动齿轮(2-2)及左第二从动齿轮(2-3);所述右从动齿轮组的右从动齿轮轴(2-4)上设有右第一从动齿轮(2-5)及右第二从动齿轮(2-6);所述左从动齿轮轴(2-1)及右从动齿轮轴(2-4)下方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2-7)连接有从动齿轮组连接杆(2-8);所述左从动齿轮、右从动齿轮的任意齿轮分别通过传送带(1-3)与主动齿轮组(1)上任意主动齿轮连接;/n所述倒视镜组(3)包括左倒视镜组及右倒视镜组,所述左倒视镜组及右倒视镜组的上方均设有倒视镜(3-1),所述倒视镜(3-1)下方连接有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下方连接有第三从动齿轮(3-3),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3)分别与从动齿轮组(2)上非主动齿轮连接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3)的齿轮轴通过第二滚动轴承(3-4)连接有固定杆(3-5),所述固定杆(3-5)与从动齿轮组连接杆(2-8)固定连接;/n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1)、第二主动齿轮(1-2)、左第一从动齿轮(2-2)、左第二从动齿轮(2-3)、右第一从动齿轮(2-5)、右第二从动齿轮(2-6)、第三从动齿轮(3-3)的模数、齿数均相同;/n所述主动齿轮组连接杆(1-6)、从动齿轮组连接杆(2-8)的下方均连接有连接件(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视镜自动随行转向机构,包括主动齿轮组(1)、从动齿轮组(2)、倒视镜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组(1)的主动齿轮轴(1-4)上设有第一主动齿轮(1-1)及第二主动齿轮(1-2),所述主动齿轮轴(1-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组连接杆(1-6);
所述从动齿轮组(2)包括左从动齿轮组及右从动齿轮组,所述左从动齿轮组的左从动齿轮轴(2-1)上设有左第一从动齿轮(2-2)及左第二从动齿轮(2-3);所述右从动齿轮组的右从动齿轮轴(2-4)上设有右第一从动齿轮(2-5)及右第二从动齿轮(2-6);所述左从动齿轮轴(2-1)及右从动齿轮轴(2-4)下方均通过第一滚动轴承(2-7)连接有从动齿轮组连接杆(2-8);所述左从动齿轮、右从动齿轮的任意齿轮分别通过传送带(1-3)与主动齿轮组(1)上任意主动齿轮连接;
所述倒视镜组(3)包括左倒视镜组及右倒视镜组,所述左倒视镜组及右倒视镜组的上方均设有倒视镜(3-1),所述倒视镜(3-1)下方连接有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下方连接有第三从动齿轮(3-3),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3)分别与从动齿轮组(2)上非主动齿轮连接的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3)的齿轮轴通过第二滚动轴承(3-4)连接有固定杆(3-5),所述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珂
申请(专利权)人:李晓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