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94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该中柱组件包括:外部加强件,结合于车辆的侧外部车身;内部加强件,结合于外部加强件,该内部加强件包括上部和下部;安全带上安装架,结合于内部加强件的上部;以及安全带下安装架,结合于内部加强件的下部,其中,内部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W形横截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更具体涉及以下这种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其能够改善冲击刚度和车顶强度。
技术介绍
用于车辆的中柱被设计成保持车身的刚度,并改善碰撞性能和车顶强度以保护乘客。中柱组件包括面向车身外部的柱外板以及面向车身内部的柱内板。在根据现有技术的中柱组件中,用于改善碰撞性能和车顶强度的加强构件安装在柱外板与柱内板之间。在柱外板与柱内板之间布置安装安全带的多个支架。根据现有技术的中柱组件需要大量的部件,例如柱外板、柱内板、加强构件和多个支架等,这种中柱的组装结构较复杂。因此,根据现有技术的中柱组件具有复杂的制造工艺,并且会增加制造成本。例如,柱外板的凸缘、柱内板的凸缘、加强构件的凸缘以及支架的凸缘重叠并被焊接成四层。这使得焊接结构变得复杂,降低了焊接质量,并降低了车门密封条的可加工性和气密性。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描述的上述信息用于帮助理解技术概念的
技术介绍

技术介绍
部分可包括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不应被认为是现有技术的任何技术概念。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本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同时完整保持现有技术所实现的所有优点。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该中柱组件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以减少焊接数目并简化焊接结构,并且能够改善冲击刚度和车顶强度。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该中柱组件包括:外部加强件,结合于车辆的侧外部车身;内部加强件,结合于外部加强件,内部加强件包括上部和下部;安全带上安装架,结合于内部加强件的上部;以及安全带下安装架,结合于内部加强件的下部,内部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W形横截面。在上部与外部加强件之间设有第一封闭截面腔和第二封闭截面腔,在下部与外部加强件之间设有第三封闭截面腔和第四封闭截面腔,第三封闭截面腔关于第一封闭截面腔连续,第四封闭截面腔关于第二封闭截面腔连续。上部和下部可沿内部加强件的纵长方向形成一体式整体结构。上部和下部可以是两个独立的部件。外部加强件具有帽状横截面,上部具有W形横截面,并且下部具有W形横截面。外部加强件具有帽状横截面,上部具有W形横截面,并且下部具有帽状横截面。安全带上安装架具有沿上部延伸的第一长度,并且安全带下安装架具有沿下部延伸的第二长度。外部加强件具有一对凸缘,并且内部加强件具有一对凸缘。安全带上安装架具有一对凸缘,安全带下安装架具有一对凸缘,并且外部加强件的凸缘分别结合到内部加强件的凸缘。上部具有包括中央腹板以及位于中央腹板的两侧的一对顶点的W形横截面。安全带上安装架的凸缘分别结合于上部的顶点。下部具有包括中央腹板、位于中央腹板的两侧的一对顶点、以及分别从顶点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W形横截面。安全带下安装架的凸缘分别结合于下部的延伸部。下部具有包括中央腹板以及从中央腹板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帽状横截面。安全带下安装架的凸缘分别结合于下部的延伸部或下部的凸缘。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更加明显可见,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的立体图;图3示出沿图2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4示出沿图2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图5示出根据图4的变型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6示出根据图4的另一个变型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并且图7示出基于车辆高度的全塑性力矩的曲线图。附图中文字:10:中柱组件11:外部加强件12:内部加强件13:安全带上安装架14:安全带下安装架61:第一封闭截面腔62:第二封闭截面腔63、73:第三封闭截面腔64、74:第四封闭截面腔121:上部122、222:下部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用于表示相同或等同的元件。另外,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本技术的主旨,已删除与本技术相关联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诸如第一、第二、A、B、(a)和(b)之类的词语可用于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元件。这些词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应元件的固有特征、顺序或次序等不受这些词语的限制。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
中的上下文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具有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技术中明确限定为具有这种含义。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一种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10。中柱组件10可包括外部加强件11和结合到外部加强件11的内部加强件12。中柱组件10还可包括安全带上安装架13和结合到内部加强件12的安全带下安装架14。外部加强件11可通过焊接和/或类似方式结合到车辆的侧外部车身5。侧外部车身5可包括车顶侧梁4、门槛9、前柱部6、中柱部7和后柱部8。前柱部6、中柱部7和后柱部8可在车顶侧梁4和门槛9之间延伸。外部加强件11可沿侧外部车身5的中柱部7的纵长方向延伸。外部加强件11可结合到侧外部车身5的中柱部7。中柱部7可以是具有开口的板件。一对凸缘7a和7b可分别形成在中柱部7的与开口相邻的两侧边缘上。外部加强件11可具有在其顶端一体形成的上结合部81,并且可具有在其底端一体形成的下结合部82。上结合部81可结合到侧外部车身5上、中柱部7的顶端与车顶纵梁4的中部相连的部分。下结合部82可结合到侧外部车身5上、中柱部7的底端与门槛9的中部相连的部分。外部加强件11可以是具有开口的板件。一对凸缘11a和11b可分别形成在外部加强件11的与开口相邻的两侧边缘上。外部加强件11的凸缘11a和11b可分别通过焊接,结合到侧外部车身5的中柱部7的凸缘7a和7b。参照图3和图4,外部加强件11可具有帽状横截面。外部加强件11的帽状横截面可包括中央腹板21,并且可包括分别连接到中央腹板21的两侧的第一内侧壁22和第二内侧壁23。凸缘11a和11b可分别从内侧壁22和23水平延伸。外部加强件11的宽度可从其顶端到其底端逐渐增大。内部加强件12可以是具有开口的板件。一对凸缘12a和12b可分别形成在内部加强件12的与开口相邻的两侧边缘上。内部加强件12的凸缘12a和12b可分别通过焊接结合到外部加强件11的凸缘11a和11b。内部加强件12可包括上部121和下部122。上部121可从内部加强件12的顶端延伸到内部加强件12的中部。下部122可从内部加强件12的中部延伸到内部加强件12的底端。内部加强件12的宽度可从其顶端到其底端逐渐增大。因此,下部1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所述中柱组件包括:/n外部加强件,结合于车辆的侧外部车身;/n内部加强件,结合于所述外部加强件,所述内部加强件包括上部和下部;/n安全带上安装架,结合于所述内部加强件的上部;以及/n安全带下安装架,结合于所述内部加强件的下部,/n其中,所述内部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W形横截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0 KR 10-2019-00419641.一种用于车辆的中柱组件,所述中柱组件包括:
外部加强件,结合于车辆的侧外部车身;
内部加强件,结合于所述外部加强件,所述内部加强件包括上部和下部;
安全带上安装架,结合于所述内部加强件的上部;以及
安全带下安装架,结合于所述内部加强件的下部,
其中,所述内部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W形横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组件,其中,在所述上部与所述外部加强件之间设有第一封闭截面腔和第二封闭截面腔,
其中,在所述下部与所述外部加强件之间设有第三封闭截面腔和第四封闭截面腔,
其中,所述第三封闭截面腔关于所述第一封闭截面腔连续,并且
其中,所述第四封闭截面腔关于所述第二封闭截面腔连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组件,其中,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沿所述内部加强件的纵长方向形成一体式整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组件,其中,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是两个独立的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组件,其中,所述外部加强件具有帽状横截面,
其中,所述上部具有W形横截面,并且
其中,所述下部具有W形横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组件,其中,所述外部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敏旭金善奎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