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柱加强板结构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64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B柱加强板结构和汽车。其中,所述B柱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包括中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下段部分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段部分在碰撞时相比所述中上段部分更容易发生变形的弱化结构。汽车包括所述B柱加强板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B柱加强板结构和汽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诱导筋及溃缩孔实现B柱下段部分区域结构弱化,在碰撞过程中容易变形吸收能量,从而保证B柱中上段部分在碰撞过程中有较小的变形,保证乘员舱的完整性,从而有效保护乘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B柱加强板结构和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B柱加强板结构和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多,丰富的车型选择让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仅仅再只限于外形、动力、价格等方面,对整车性能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尤其对汽车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汽车碰撞性能在关键时候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乘员舱结构完成,从而有效保护乘员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汽车各个零部件在实际工况下受力情况是不一致的,汽车在发生碰撞时,这一现象更为突出。通专利技术人的分析发现,不同位置的各个零部件在碰撞实验时载荷差异很大。以汽车典型零部件B柱来说,它在实际工况下要求两端强度小来保持一定的延展性,而中间段要求强度高尽量不发生变形以保证车内司乘人员生命安全。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汽车的侧面在发生碰撞时,由于乘员舱会发生较大变形而造成乘员伤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B柱加强板结构,所述B柱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包括中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下段部分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段部分在碰撞时相比所述中上段部分更容易发生变形的弱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弱化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段部分上的诱导变形区。进一步地,所述诱导变形区包括诱导筋。进一步地,所述诱导筋包括上诱导筋、中间诱导筋和下诱导筋,所述上诱导筋和所述下诱导筋平行设置,所述中间诱导筋贯通连接于所述上诱导筋和所述下诱导筋。进一步地,所述上诱导筋、中间诱导筋和下诱导筋构成“工”字形的所述诱导变形区。进一步地,所述诱导筋为凹筋。进一步地,所述弱化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段部分上的溃缩孔。进一步地,所述溃缩孔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诱导筋两侧的第一溃缩孔和第二溃缩孔。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本体为一体件。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B柱加强板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诱导筋及溃缩孔实现B柱下部特定区域结构弱化,在碰撞过程中容易变形吸收能量,从而保证B柱中上部区域在碰撞过程中有较小的变形,保证乘员舱的完整性,从而有效保护乘员安全。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B柱加强板结构的使用环境图;图2是图1的B柱加强板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B柱加强板结构的下段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A-A截面图;图5是图1中B-B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201上诱导筋202中间诱导筋203下诱导筋204第一溃缩孔205第二溃缩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装配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B柱加强板结构,如图1-图5所示,该B柱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包括中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下段部分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段部分在碰撞时相比所述中上段部分更容易发生变形的弱化结构。本B柱加强板结构位于汽车侧面中间位置,由于所述下段部分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段部分在碰撞时相比所述中上段部分更容易发生变形的弱化结构,因此在汽车侧面遭受碰撞时,所述下段部分更容易变形而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如此设计的原因在于:所述下段部分对应的是人体的相对非重要部位(腿部或脚部),因此通过这种牺牲下段部分的变形以保证所述上段部分在碰撞过程中变形较小的方式,保护人体重要部位的安全,实现保护乘员安全的效果。优选地,所述弱化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段部分上的诱导变形区,以集中在诱导变形区进行弱化。其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诱导变形区的形式,只要能够弱化下段部分即可。优选地,所述诱导变形区可以包括诱导筋。诱导筋可以根据期望发生的变形方式设置位置、结构和数量。优选地,所述诱导筋包括上诱导筋201、中间诱导筋202和下诱导筋203,所述上诱导筋201和所述下诱导筋203上下横向设置,优选地,所述上诱导筋201和所述下诱导筋203平行设置,所述中间诱导筋202贯通连接于所述上诱导筋201和所述下诱导筋2。如此,在汽车侧面的B柱加强结构遭受撞击时,所述下段部分会基于诱导变形区的设置发生凹陷甚至断裂,在此过程中,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诱导筋201、中间诱导筋202和下诱导筋203构成“工”字形的所述诱导变形区。这样可以保证在碰撞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另外,优选地,所述诱导筋为凹筋,以方便实现弱化。为了使得汽车侧面在遭受碰撞时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吸收能量,保证所述B柱加强板结构的中部区域在碰撞过程中有较小的变形,实现区域结构弱化。在所述弱化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段部分上的溃缩孔。为使B柱加强板结构的变形均匀,所述溃缩孔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诱导筋202两侧的第一溃缩孔204和第二溃缩孔20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溃缩孔204和所述第二溃缩孔205位于所述上诱导筋201和所述下诱导筋203之间,以加强弱化效果。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板本体为一体件,例如采用热成型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溃缩孔204和所述第二溃缩孔205通过激光切割得到。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所述的B柱加强板结构。本技术的汽车在碰撞过程中上段部分变形较小,能够保护人体重要部位的安全,实现保护乘员安全的效果。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柱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包括中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下段部分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段部分在碰撞时相比所述中上段部分更容易发生变形的弱化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柱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包括中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下段部分设置有用于使所述下段部分在碰撞时相比所述中上段部分更容易发生变形的弱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弱化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段部分上的诱导变形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柱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变形区包括诱导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柱加强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筋包括上诱导筋(201)、中间诱导筋(202)和下诱导筋(203),所述上诱导筋(201)和所述下诱导筋(203)平行设置,所述中间诱导筋(202)贯通连接于所述上诱导筋(201)和所述下诱导筋(203)。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征杨艳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