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助力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989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4
本公开涉及一种真空助力系统和车辆,真空助力系统包括真空助力器、真空泵、连接真空助力器和真空泵的真空管路、以及与真空泵相连接的控制器,真空管路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降噪元件和第二降噪元件中的一种,第一降噪元件的通道的直径大于真空管路的内径,第二降噪元件的通道的直径小于真空管路的内径。真空管路的气流在流经第一降噪元件时,由于通道截面积增大,气流流速降低,可以对气流振动隔振降噪,真空管路的气流在流经第二降噪元件时,由于第二降噪元件的通道的孔径较小,振幅较大的声波无法通过,避免噪声经第二降噪元件传递至驾驶室,即,第一降噪元件和第二降噪元件用于扰乱气流的节奏,起到防止共振的作用,隔振降噪,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助力系统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真空助力系统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真空助力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真空助力系统,包括真空泵、真空罐、真空助力器和真空管路,真空泵通过真空管路连接到真空助力器和真空罐,用于为制动系统的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源。在真空泵处于工作状态时,电机高速旋转、泵体高速振动以及气流快速流动等,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和噪声,并通过真空管路、真空助力器和车身前围板传递到驾驶舱,影响车内驾驶员和乘员们的舒适性,降低用户的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助力系统,该真空助力系统能够解决因真空泵产生噪声传递到驾驶舱内,影响驾乘体验的技术问题。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真空助力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真空助力系统,包括真空助力器、真空泵、连接所述真空助力器和所述真空泵的真空管路、以及与所述真空泵相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真空管路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降噪元件和第二降噪元件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降噪元件的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真空管路的内径,所述第二降噪元件的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真空管路的内径。可选地,所述第一降噪元件和/或所述第二降噪元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降噪元件和/或所述第二降噪元件设置在同一根所述真空管路上相串联。可选地,所述第一降噪元件和/或所述第二降噪元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降噪元件和/或所述第二降噪元件设置在多根所述真空管路上相并联。可选地,所述第一降噪元件在所述真空管路上靠近所述真空助力器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二降噪元件在所述真空管路上靠近所述真空泵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降噪元件为消声器,所述消声器包括用于与所述真空管路相连接的两个接头和位于两个所述接头之间的扩张腔,所述扩张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真空管路的内径。可选地,所述第二降噪元件为设置于所述真空管路的内部且与所述真空管路同轴设置的节流阀,并且所述节流阀具有供气流通过的流道。可选地,所述真空管路上设置有压力检测元件,所述压力检测元件位于所述真空助力器和所述第一降噪元件之间,所述压力检测元件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可选地,所述真空管路上连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进口和第一出口连接在所述真空管路上,第二出口上连接有所述压力检测元件。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真空助力系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真空管路的气流在流经第一降噪元件时,由于通道截面面积增大,气流流速降低,可以对气流振动起到隔振降噪的作用,真空管路的气流在流经第二降噪元件时,由于第二降噪元件的通道的孔径较小,振幅较大的声波无法通过,避免噪声经第二降噪元件传递至驾驶室,即,第一降噪元件和第二降噪元件用于扰乱气流的节奏,起到防止共振的作用,隔振降噪,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真空助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真空助力系统中真空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真空助力系统中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真空助力系统中节流阀安装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真空助力器2真空泵3真空管路4第一降噪元件41接头42扩张腔5第二降噪元件50流道6压力检测元件7三通接头8真空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通常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轴向”、“径向”是指相对于真空管路的轴线而言的,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真空助力系统,包括真空助力器1、真空泵2、连接真空助力器1和真空泵2的真空管路3、以及与真空泵2相连接的控制器,其中,真空管路3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降噪元件4和第二降噪元件5中的一种,第一降噪元件4的通道的直径大于真空管路3的内径,第二降噪元件5的通道的直径小于真空管路3的内径。也就是说,本公开包括真空管路3上设置有第一降噪元件4的实施方式,也包括真空管路3上设置有第二降噪元件5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真空管路3上同时设置第一降噪元件4和第二降噪元件5的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公开所保护的范围。第一降噪元件4和第二降噪元件5可以为连接在真空管路3上的接头,只是两者的通道的内径不同,第一降噪元件4也可以为下文介绍的消声器,第二降噪元件5也可以为下文介绍的节流阀。第一降噪元件4和第二降噪元件5可以为金属材质,例如不锈钢,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可根据真空管路3的材质进行选择和设计。本公开提供的第一降噪元件4和第二降噪元件5分别从两个角度考虑如何降低传递至真空助力器1的噪声,两者可以简单叠加,达到隔振降噪的目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真空管路3的气流在流经第一降噪元件4时,由于通道的截面面积增大,气流流速降低,可以对气流振动起到隔振降噪的作用,真空管路3的气流在流经第二降噪元件5时,由于第二降噪元件5的通道的孔径较小,振幅较大的声波无法通过,避免噪声经第二降噪元件5传递至驾驶室,即,第一降噪元件4和第二降噪元件5用于扰乱气流的节奏,起到防止共振的作用,隔振降噪,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在本公开中,第一降噪元件4和/或第二降噪元件5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降噪元件4和/或第二降噪元件5设置在同一根真空管路3上相串联,或者设置在多根真空管路3上相并联,也就是说,本公开包括在同一根真空管路3上设置多个第一降噪元件4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同一根真空管路3上设置多个第二降噪元件5的实施方式,当然,连接真空助力器1和真空泵2的真空管路3可以为多根,每根真空管路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降噪元件4或第二降噪元件5或两者的组合,均属于本公开所保护的范围,可以根据真空泵2产生噪声和振动的级别对第一降噪元件4和第二降噪元件5的数量进行相关设计。另外,真空管路3与真空助力器1相连接的端部、与真空泵2相连接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密封件,例如密封圈、缠绕多圈的生料带等,以保证整体的密封性。第一降噪元件4和第二降噪元件5可以设置在真空管路3上的任意适当位置。在本公开中,如图2所示,第一降噪元件4可以在真空管路3上靠近真空助力器1设置,在噪声传递至真空助力器1之前将其截止,进而防止噪声经真空助力器1和车身前围板传递至驾驶室。第二降噪元件5可以在真空管路3上靠近真空泵2设置,能够对真空泵2产生的振幅较大的声波从靠近源头的位置阻断,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助力系统,包括真空助力器(1)、真空泵(2)、连接所述真空助力器(1)和所述真空泵(2)的真空管路(3)、以及与所述真空泵(2)相连接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路(3)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降噪元件(4)和第二降噪元件(5)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降噪元件(4)的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真空管路(3)的内径,所述第二降噪元件(5)的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真空管路(3)的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助力系统,包括真空助力器(1)、真空泵(2)、连接所述真空助力器(1)和所述真空泵(2)的真空管路(3)、以及与所述真空泵(2)相连接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路(3)上至少设置有第一降噪元件(4)和第二降噪元件(5)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降噪元件(4)的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真空管路(3)的内径,所述第二降噪元件(5)的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真空管路(3)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助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元件(4)和/或所述第二降噪元件(5)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降噪元件(4)和/或所述第二降噪元件(5)设置在同一根所述真空管路(3)上相串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助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元件(4)和/或所述第二降噪元件(5)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降噪元件(4)和/或所述第二降噪元件(5)设置在多根所述真空管路(3)上相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助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元件(4)在所述真空管路(3)上靠近所述真空助力器(1)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助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噪元件(5)在所述真空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冲胡森龚植森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