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志刚专利>正文

光电固体料位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44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光电固体料位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定位器(3)、紧固螺栓(4)将主法兰(1)及其上的光发射器(14)、光接收器(15)及其下的主体密封腔(2)连为一体,主体密封腔下部有光偶合腔(6),光偶合腔上装有平透镜(10),内有反射面支架(11)及其上的反射面(8)。(*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探测固体物料料位的器械。
技术介绍
为了精确测定固体的料位,现已设计出一些固体料位计,如《固体料位计》(专利号91229568),它是将若干不同长度的测点,从测点测出料位。《固体料位计》(专利号89210482),它由一次元件—力电转换器和二次显示仪表构成,利用力电转换原理测出料位。本申请人也设计出《多功能固体料位计》(专利号01212211),它是利用物料探测器在主动磁力轮的作用下上下运动,下降多次接触物料,采集到料位上下移动信号,再传递到控制仪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利用光电转换检测固体料位的光电固体料位探测器。本技术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光电固体料位探测器,定位器3、紧固螺栓4将主法兰1及其上的光发射器14、光接收器15及其下的主体密封腔2连为一体。主体密封腔下部有光偶合腔6,光偶合腔上装有平透镜10,内有反射面支架11及其上的反射面8。工作时,将2个以上的光发射器14始终发光的本技术按不同高低位置放置到固体物料器中,没有接触到固体物料的本技术,从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经主体密封腔2、反射面11反射到平透镜10,再传到另一光偶合腔6的平透镜10,再经其中的反射面8反射后,经主体密封腔2被光接收器15接收后,由光电转换仪表转换成电信号送至控制仪表。如本技术放置到固体物料中,两个光偶合腔的平透镜、反射面被固体物料隔开,光接收器接收不到光信号。从本技术放置的位置即可知道固体料位的位置。本技术结构简单,能精确测出固体物料及液体中的固体物料的位置。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2为为光发射、光接收密封固定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由主体法兰、主体密封腔、光发射器、光偶合腔、反射面支架、反射面、光接收器等构成。为使本技术两部分牢固地连为一体,两主体密封腔2用连接器支架5连接。为密封不透光,光发射器14、光接收器15上有固定密封盖13,光偶合腔6下有密封螺栓9。平透镜10用透镜固定螺栓7固定。权利要求1.光电固体料位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定位器(3)、紧固螺栓(4)将主法兰(1)及其上的光发射器(14)、光接收器(15)及其下的主体密封腔(2)连为一体,主体密封腔下部有光偶合腔(6),光偶合腔上装有平透镜(10),内有反射面支架(11)及其上的反射面(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料位探测器,其特征在于两主体密封腔(2)用连接器支架(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料位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光发射器(14)、光接收器(15)上有固定密封盖(13),光偶合腔(6)下有密封螺栓(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料位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平透镜(10)用透镜固定螺栓(7)固定。专利摘要光电固体料位探测器,涉及一种探测固体物料料位的器械。它由主体法兰、主体密封腔、光发射器、光偶合腔、平透镜、反射面支架、反射面、光接收器等构成。将2个以上的本技术按不同高低位置放置到固体物料器中,当光偶合腔不在固体物料中时,光偶合腔内反射面反射的光反射到另一光偶合腔内的反射面上,而后被光接收器接收;置于固体物料中时,光偶合腔内反射面反射的光由于固体物料遮档,反射不到另一光偶合腔内的反射面上,光接收器无法接收到光信号,由此得知固体物料的料位。本技术结构简单,能精确测出固体物料及液体中的固体物料的位置。文档编号G01F23/284GK2600796SQ03235558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4日专利技术者黄志刚 申请人:黄志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黄志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