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及其检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934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9
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及其检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钻杆和顶杆,钻杆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中一端为尖钻端,另一端为顶杆置入端,顶杆从顶杆置入端插入到钻杆中,且能够在钻杆中前后移动。采用上述装置进行检验时,依次进行管片壁后注浆、钻杆顶入、芯样抽出、芯样顶出的步骤即可,简单便捷。本发明专利技术成本低,操作简便,可及时、快速、简单有效地检验管片注浆体质量,有效的保障了盾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因注浆体质量的问题引起地面建构筑物的沉降、坍塌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及其检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盾构隧道施工中注浆质量检验
,尤其涉及到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及其检验方法。
技术介绍
盾构隧道管片拼装好后,管片与土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及时通过管片壁后注浆将空隙填充饱满,可有效的防止管片出现渗漏和沉降及上浮等问题,譬如壁后注浆效果不理想容易产生空洞、不密实、松散层等缺陷,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周边建筑物结构开裂,甚至会诱发地面坍塌、隧道坍塌、建筑物倒塌等严重灾害,因此检验管片壁后注浆的效果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检验管片壁后注浆检验方式为两种。一种为根据地层情况结合注浆量,注浆压力等经验值来判断注浆效果,后续再根据隧道内渗透漏水点﹑成形管片姿态及地面监控量测反馈数据来判断检验壁后注浆效果,该种方法不能直观知道每个部位的注浆体效果,因而不能及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二次补浆,往往是出现问题后才知道,很容易导致施工质量及施工事故的发生。另一种为采用雷达扫描技术来探测管片壁后注浆体效果,这种方法的缺点为设备成本高,雷达在隧道施工这种潮湿、高温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容易出现故障,误判率高,操作繁琐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及其检验方法,可有效地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成本低,操作简便,可及时、快速、简单有效地检验管片注浆体质量,有效的保障了盾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因注浆体质量的问题引起地面建构筑物的沉降、坍塌风险。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包括钻杆和顶杆,所述钻杆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中一端为尖钻端,另一端为顶杆置入端,所述顶杆从顶杆置入端插入到钻杆中,且能够在钻杆中前后移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插销,所述顶杆于两端之间设有空心滑槽,所述钻杆上设有通孔,所述插销插入通孔中,且穿过顶杆上的空心滑槽,对顶杆的前后移动起到限位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钻杆在顶杆置入端处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握把,所述通孔位于握把上,且贯穿左右两侧握把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钻杆于两端之间且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为长条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杆的其中一端位于钻杆的外侧,所述顶杆于该端上设有橡胶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钻杆的尖钻端为45度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的检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管片壁后注浆:选取时钟方向2点和11点位置进行管片壁后注浆施工,直至注浆压力变大,注浆体由上至下将管片包裹完成即可停止注浆;2)钻杆顶入:待注浆体凝结成固体后,于抽芯点位将钻杆从注浆孔缓慢用力均速压入,注浆体受挤压,同时顶杆慢慢往外提,随着顶入达到设定的深度后,注浆体嵌入顶杆中,作为芯样;3)芯样抽出:轻微上下左右压一下钻杆,然后缓慢旋转钻杆,将芯样扭断后,再缓慢拔出芯样,待钻杆完全拔出后,再利用管片注浆孔的逆止阀将孔口封闭,防止管片注浆孔漏水;4)芯样顶出:初步判断芯样质量,并做好芯样实体效果记录及影像资料,如抽取的芯样饱满完整,成柱状,即可通过顶杆匀速缓慢地将注浆体顶出钻杆,直观明了查看注浆体质量;如抽取的芯样出现空洞、不密实、松散状,则进行二次补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抽芯点位在管片上错开选取,且其中一抽芯点位选择管片顶部未进行注浆的孔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钻杆顶入时,如果为软土地层,钻杆的顶入深度为穿透注浆体嵌入原有地层50mm;如果为较硬的围岩,钻杆无法断续深入的情况下,钻杆顶入至围岩面即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步骤4)中,所述的二次补浆步骤为:在管片2点和11点位置,或者在针对性点位位置,及时进行二次补浆,再进行抽芯验证,直至注浆效果及监控量测数据满足要求即可结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本专利技术避免了雷达扫描设备的不足,通过所述装置能够抽取芯样,通过芯样可快速直观地了解注浆效果,无需再对芯样进行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对不利因素做好预判,且不会因探测深度增大而影响探测质量,减少返工次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二、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无需进行专业的培训也可使用,对操作人员要求低,检验操作简单易懂,施工效率高;三、本专利技术制作成本低,所述装置结构简单,可在施工现场就地取材加工制作,成本极低;四、本专利技术不受外部环境影响,任何环境均可使用,且不会对管片造成任何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装置结构示意图;标记说明:1-钻杆、11-尖钻端、12-顶杆置入端、13-握把、14-通孔、15-观察孔、2-顶杆、21-空心滑槽、22-橡胶托、3-插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广东省广州市某地铁盾构区间项目,区间下穿高压燃气管﹑密集建筑群村庄﹑河涌﹑人行天桥﹑客运站,侧穿高铁站等重构筑物,在区间隧道结构外边线左、右各60m宽度范围的房屋和厂房一共二百多间,且部分为危房,同时还存在一座古井和祠堂,该区间对地面沉降﹑重构筑物沉降要求很高。如注浆效果不理想容易产生空洞、不密实、松散层等缺陷,会导致地面沉降﹑周边建筑物结构开裂,甚至会诱发地面坍塌、隧道坍塌、建筑物倒塌等严重灾害,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的运用,可有效地、及时发现注浆体质量,提前做好预判工作,对发现注浆效果不理想的部位及时注浆,有效的保障了盾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因注浆体质量的问题引起地面建构筑物的沉降、坍塌风险。如图1所示,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包括钻杆1、顶杆2和插销3。钻杆1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中一端为45度角尖钻端11,另一端为顶杆置入端12,在顶杆置入端12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握把13,且在两个握把13上设置贯穿的通孔14,便于插销3的插入,为了减轻钻杆1的重量同时方便查看后续抽芯效果,在钻杆1于两端之间且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长条形的观察孔15。顶杆2的直径略小于钻杆1,顶杆2于两端之间设有空心滑槽21,空心滑槽21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起到减轻顶杆2重量和顶出摩擦力的作用。顶杆2从顶杆置入端12插入到钻杆1中,然后将插销3插入握把13上的通孔14中,插销3穿过顶杆2上的空心滑槽21,从而使顶杆2能够在钻杆1中前后移动且不会脱出。在顶杆2位于钻杆1外侧的一端上设有一片橡胶托22,方便作业人员取芯后推出钻杆1。采用上述的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进行注浆质量检验时,采用以下步骤:1)管片壁后注浆:根据管片注浆孔的特殊性及浆液的流动性,选取时钟方向2点和11点位置作为注浆点,根据地层及经验什按照一定系数比例浆液进行管片壁后注浆施工,直至注浆压力变大,注浆体由上至下将管片包裹完成即可停止注浆;2)钻杆1顶入:待注浆体凝结成固体后,选择抽芯点位将钻杆1从注浆孔缓慢用力均速压入,注浆体受挤压,同时顶杆2慢慢往外提,随着顶入达到设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杆和顶杆,所述钻杆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中一端为尖钻端,另一端为顶杆置入端,所述顶杆从顶杆置入端插入到钻杆中,且能够在钻杆中前后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杆和顶杆,所述钻杆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中一端为尖钻端,另一端为顶杆置入端,所述顶杆从顶杆置入端插入到钻杆中,且能够在钻杆中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销,所述顶杆于两端之间设有空心滑槽,所述钻杆上设有通孔,所述插销插入通孔中,且穿过顶杆上的空心滑槽,对顶杆的前后移动起到限位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在顶杆置入端处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握把,所述通孔位于握把上,且贯穿左右两侧握把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于两端之间且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为长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其中一端位于钻杆的外侧,所述顶杆于该端上设有橡胶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的尖钻端为45度角。


7.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管片壁后注浆体抽芯检验装置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管片壁后注浆:选取时钟方向2点和11点位置进行管片壁后注浆施工,直至注浆压力变大,注浆体由上至下将管片包裹完成即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勇宋攀登聂军吴有亮张弦段谦
申请(专利权)人: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